摘 要:塑料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全球制造业广泛使用塑料来生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产品。大量被丢弃的塑料漂浮在公海上。虽然人类经常从塑料中受益,但塑料会伤害甚至杀死海洋动物,因为它们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国际社会如何为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创造了一条“合法途径”,以及各国如何帮助保护海洋动物免受海洋塑料的侵害是一个国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合作协议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然而,各国可以实施国内法规,并相互分享技术,以加快进展,最终恢复海洋环境,使动物能够繁荣。
关键词:海洋垃圾带;污染;国际环境法;海洋环境
塑料垃圾不仅在陆地随处可见,在人烟稀薄的海洋中也能够看到它的身影,2019年有科考队在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也发现了白色的身影。而在广阔的海面上,由于缺乏重视和处理技术的局限性,塑料垃圾聚集演变成为了垃圾地带。
著名的东部垃圾带位于夏威夷和旧金山之间的太平洋上,是一个由垃圾和塑料碎片组成的巨大漩涡,其面积是德克萨斯州的两倍,而且还在继续扩大。它稍小的“同类”——西部垃圾带潜伏在日本海岸外。这些巨大垃圾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洋流和风流将垃圾困在被称为环流的中心位置。除了难看之外,这些海洋“垃圾填埋场”还对海洋生物和世界海洋的可持续性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据估计,东部这片垃圾带大约有五分之四来自陆地。美国、墨西哥、台湾、日本和中国是它的主要贡献者。然而目前为止国际法没有专门解决这一危机,越来越多的垃圾进入太平洋,鉴于东部垃圾带位于国际水域内,而且对海洋污染的环境禁令有限,因此,迄今证明在多边国家层面不可能指定清理和防止该垃圾带的责任。
针对公海污染问题缺乏国际重视的情况,美国与中国、日本、台湾和墨西哥签署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区域协议,以减少它们在太平洋的陆地海洋污染源。该协议以《巴塞罗那公约》确定的制度为蓝本,在该制度中,地中海国家已开始通过一个全面的体制框架解决其陆基海洋污染问题。太平洋各国必须利用这一模式,将污染控制措施与具体的执行时间表结合起来,以便保护太平洋的国际海洋环境。
一、垃圾带的形成原因
世界海洋中有五大环流。东部垃圾带位于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内,这是大量空气从热带向南北两极移动的结果。地球绕地轴的自转使这些气团向西或向东移动,在北纬30度左右加热或冷却,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顺时针旋转的气流。由此产生的气团在该地区产生了高压系统,推动海洋表面的洋流形成相应的顺时针螺旋。洋流迫使诸如塑料和其他碎片之类的漂浮物流向环流中心,那里的风向是平静的,因此沿北太平洋沿岸聚集了不计其数的碎片。尽管大部分残骸在环流中滞留多年,但也有一些逃逸到太平洋沿岸偏远的海滩,杀死了沿岸的野生动物。
科学家估计,在构成东部垃圾带的300万吨漂浮的海洋垃圾中,有90%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尼龙和萨兰塑料。塑料不像大多数废弃材料那样生物降解,而是“光降解”,也就是在阳光下将它们分解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在环境中不易降解。此外,组成塑料瓶和塑料袋等塑料物品的非有机石化化合物在海洋环境中是不能溶解的。因此,一个塑料饮料瓶需要450年的时间,一个塑料袋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才能在海洋中分解。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塑料制品破碎、分散,这些碎片往往成为海洋环境中有毒化学物质的集中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多氯联苯(PCBs)和其他油性污染物,已知会导致人类出生缺陷和癌症,被这些微小的塑料聚合物吸收。海洋动物,比如鱼,会把塑料碎片误认为浮游动物,吃掉这些有毒颗粒,从而吸收化学污染物进入它们的血液。当大型海洋动物和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鱼时,这些毒素便沿着食物链向上运行。
二、塑料垃圾对于海洋动物的危害
人造塑料的摄入也对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造成威胁。吃完塑料垃圾后,这些动物感到饱了,就不能继续吃了。这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和死亡。仅在北太平洋,估计每年就有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死于塑料的摄入或缠绕。然而,摄入这些塑料碎片并不會将它们永久地从海洋生态系统中移除。一旦动物死亡并分解,它摄入的塑料碎片将返回到环境中,并继续被其他动物摄入,直到这些塑料碎片分解。因此,塑料碎片使海洋的“死亡循环”得以延续,有可能比受害者多活几百年。在过去的50年里,塑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入太平洋。然而,据测量,北太平洋环流中漂浮的塑料碎片的水平要高得多。据估计,在东部垃圾带区域,每平方公里漂浮着大约334,271块塑料碎片。大约80%的这些碎片来自陆地,被风或雨水卷过河流和雨水沟,流入大海。剩余的20%来自船舶。因此,进入太平洋的大部分塑料废物是太平洋沿岸最大国家所造成的陆基废物: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和墨西哥。据估计,这些国家每年产生超过4.75亿吨的城市垃圾,是每年在世界海洋中堆积的700万吨垃圾的最大贡献者。太平洋地区垃圾扩散的最终结果是300万吨的碎片形成了东部垃圾带。
被忽视了几十年的东部垃圾带正在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怪物,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块塑料被困在北太平洋环流的顺时针漩涡中,它可以旋转几十年,在这段时间里,它分解成更小的像纸屑一样的颗粒,这些颗粒笼罩在海面下的海洋中。据估计,在东部垃圾带中,每一磅浮游生物对应着六磅海洋垃圾,而大部分垃圾都是由这些像纸屑一样的小塑料碎片组成的。鉴于这些颗粒在这一巨大区域内的普遍性和大小,单方面的清理努力已被证明是无效的。一位研究该地区的海洋学家解释说:“我经常被问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吸走这些粒子。事实上,这比吸干整个美国的每一平方英寸都要困难得多……“一个拟议的解决办法是在东部垃圾带区域拖网寻找这些颗粒,这个过程需要拖拽大网和船后的排水桶来捕捉海洋碎片。然而,位于东部垃圾带的塑料碎片在地表以下至少30米的地方混合,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生物被摧毁。
三、东部垃圾带的治理和各国的努力息息相关
东部垃圾带的巨大规模及其预计的清理成本与它的持久性直接相关。私人废物管理行业没有经济诱因来清理该地区。同样,太平洋各国认为没有理由单方面清除塑料碎片并在它们自己的垃圾填埋场中处理它。尽管如此,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开创一种利用卫星和特种飞机在海上定位海洋碎片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仍然是试验性的,并未解决清理费用的问题。此外,没有迹象表明美国有兴趣单独清理该地区。
美国的大部分清理工作仅限于海岸线污染。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支持下,美国海岸警卫队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组织了大部分的海滩清理工作。这些机构严重依赖志愿团体来协助监测、报告、清理和预防海洋海岸线污染。环境保护署还没有这样的计划来清理和防止漂浮的海洋垃圾。因此,考虑到环境保护署有限的资源和对志愿者合作的严重依赖,美国在太平洋的志愿清理工作是不太可能的。任何清理面积是德克萨斯州两倍的海洋的尝试,都需要成百上千的志愿者花费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在海上收集垃圾并将其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这不仅是昂贵的,而且是耗时的,而且可能会阻止大量的潜在志愿者参与。清理和防止东部垃圾带需要所有负责任的各方的国际协调努力。
东部垃圾带距离所有州沿海边界200多海里,包括垃圾带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制定和执行清理工作非常困难。200海里以外被指定为所有国家享有平等权利的国际水域。因此,海洋财产权的缺乏和碎片的跨国流动阻碍了各国参与清理海洋碎片的努力,因为不这样做就没有直接的经济诱因或直接后果。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在确保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免受国际水域的陆地污染方面做得很少。
现有的国际环境法和条约没有充分处理海洋污染的陆地来源,在其他海洋污染情况下也很执行现有的国际环境法和条约继续更多地关注海洋污染的“传统”来源,例如船舶的石油排放,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陆地污染源。直到1970年代,海洋污染管制还不是国际优先事项。今天,国际社会以旨在制止海洋污染的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为指导;《联合国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然而,这些条约在防止海洋污染方面完全不够,因为它们基本上是方案性的,而且执行机制有限。现有的非约束性宣言,如《联合国全球行动纲领》和《华盛顿宣言》,在规范具体污染活动方面更为全面,但它们只是宣言,缺乏法律效力,自然也缺乏执行力。
在过去几十年里,减少国际水域陆基污染的国际努力基本上失败了。在这段时间里,东部的垃圾带已经发展到巨大的规模。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以应对这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因此,对东部垃圾带负有责任的国家必须进行区域性和单方面的努力,防止垃圾在太平洋进一步堆积。这样做将最终鼓励国际社会修正其现有的海洋法,并促进对公海污染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防污公约相比,区域环境协议有权针对具体污染输出,生成更大的国家合作。由于有关政府共有领土边界,它们能够克服相互竞争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便达成协议。它们也更有能力建立区域执行机制,确保各国遵守它们商定的标准。因此,太平洋流域各国应以《巴塞罗那公约》制度为范本,将具有约束力的污染控制措施与具体的执行时间表结合起来。考虑到东部五分之四的垃圾带来自陆地,协议应该优先考虑基于陆地的塑料污染来源。
还应鼓励太平洋流域国家在有约束力的区域框架的谈判过程中采取单方面的预防性管理办法,以便加速该框架目标的未来执行。我们必须立即开始这些努力,以防止对太平洋公海的海洋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进一步损害。
参考文献
[1] 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灾难[J]. 张原,刘珊. 生态经济. 2015(02)
[2] 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现状及对策[J]. 刘彬,侯立安,王媛,马文超,颜蓓蓓,李湘萍,陈冠益. 环境科学研究.2020(01)
[3] 破解塑料垃圾困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J]. 高荣伟. 世界环境. 2019(06)
[4] 塑料垃圾回收利用[J]. 郑宁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1)
[5] 不要让塑料垃圾成为人类的“遗产”[J]. 贾峰. 世界环境. 2019(06)
作者简介:樊翠蔚(1995-),女,汉族,山东省东营市人,法学硕士,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研究方向: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