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博 张厚泉
摘 要:从幕府末期到明治中期,日本在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的同时创造出大量的抽象概念的词语。《哲学字汇》(初版1881)广泛收录了哲学领域的译词[1],是这一时期哲学用语的集大成之作。本文通过将《哲学字汇》的译词与《英和对译袖珍辞典》(1862)、麦都思《英汉字典》(1847)的译词进行对比,其一致率分别为9.12%和19.89%,从而得出《哲学字汇》参照麦都思编《英汉字典》译词的程度高于《英和对译袖珍辞典》的结论。
关键词:井上哲次郎 《哲学字汇》 哲学概念
1关于三本辞典的介绍
《哲学字汇》(初版)由井上哲次郎等所编,被视为日本明治时期汇集西方哲学概念术语的集大成之作。关于《哲学字汇》的编纂原因,井上哲次郎在《英独佛和哲学字汇》的前言中写道:“As the occidental philosophy was for the first time introduced into Japan not long after the Restoration, it has been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exact equivalents in our own language for the technical terms employed in it. One and the same term had sometimes been translated by various expressions which might be considered quite distinct in their signification by readers unacquainted with the original. It was, therefore, very necessary to settle finally the Japanese equivalents of the European technical terms.”由此可见,井上哲次郎等编纂《哲学字汇》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哲学上的学术用语进行统一,进而充实日本哲学领域的西方抽象概念的日语术语。后来井上哲次郎也回忆道:编辑出版《哲学字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学生时代研究哲学,对于日本没有哲学术语感到非常困惑。即便想论述哲学,也难以用日语充分表达,必须借助大量外语词汇才能说明,所以我深切地认识到统一哲学术语的必要性。西周等启蒙思想家虽然创造了很多哲学术语,但仍然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2]这段回忆也印证了井上哲次郎等编纂《哲学字汇》的原因。
《英汉字典》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瓦尔特·亨利·麦都思于1847年出版发行的一本英汉双语字典,收约40000[3]词条,被评价为早期质量最完备[4]的英华字典。在马礼逊《英华字典》(1822)的基础上,麦都思增加了大量汉语文献中的词语以及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语词[5]。《英和对译袖珍辞典》(1862)是堀达之助奉幕府之命编写的,被称为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英和辞典。堀达之助在序言中阐明了编此辞典的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英语在日本的迅速普及使得编纂这部辞典成为必要,尤其对学者有帮助;二是顺应政府的要求,准备这样一部辞典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礼仪、习俗等。[6]据统计[7],该部辞典收约35000词条,其词条覆盖面不及麦都思《英汉字典》。
2三本辞典中译词的比较
如上表所示,本文对比了三本辞典中译词的一致性。在对比方法上,本文参考了远藤智夫(1996)在对比《英和对译袖珍辞典》与麦都思《英漢字典》的译词时所使用的方法。译词一致包括两类:一类是指译词完全相同,另一类是指译词极其相似。其中,相似的判断标准如下:a)像“明白ニ”→“明白”、“復讎スル”→“復讎”、“神聖ナルコト”→“神聖”那样,《哲学字汇》的译词是《英和汉译袖珍辞典》译词中的汉字部分;b)像“言業ノ事ニ付テノ口論”→“口論”那样,选取《英和对译袖珍辞典》译词中的部分汉字作为《哲学字汇》的译词。c)像“牵引之力”→“引力”、“昏睡病”→“昏睡”那样,《英汉字典》或者《英和对译袖珍辞典》的译词去掉一个或几个汉字后,便与《哲学字汇》的译词一致;d)像“天啟,現示”→“天啓現示”、“問ヒ、題”→“問題”那样,将两个词合并组成一个词。
3三本辞典中全部一致的译词
通过笔者对以上三本辞典一致译词的统计结果表明,《哲学字汇》里共计78个译词与《英和对译袖珍辞典》以及麦都思《英汉字典》的译词都一致。如下所示:
此外,《哲学字汇》里共计310个译词仅与麦都思《英汉字典》的译词一致。本文不加以一一列举。
5《哲学字汇》仅与《英和对译袖珍辞典》一致的译词
统计结果还表明,《哲学字汇》里共计100个译词仅与《英和对译袖珍辞典》的译词相同,或极为相似。如下所示:
笔者在此举出译词极为相似的四种类型。
1)《英和对译袖珍辞典》译词中的汉字部分即为《哲学字汇》的译词。
2)选取《英和对译袖珍辞典》译词中的部分汉字作为《哲学字汇》的译词。
4)两个汉字合并组成一个词。
6《哲学字汇》中译词的特点
在对比译词的过程中发现,《哲学字汇》里的译词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哲学字汇》的译词更加简练,更具近代词的特点。比如“Agent”一词,在《英汉字典》里被译作“代人理事者,管事的”,在《英和对译袖珍辞典》里被译作“主人ノ用ヲ弁スル為メニ他国ニ在ル役”,两者均是“句”的形式。而在《哲学字汇》里被精简地译为“代理”二字,成为“词”的形式,完成了从“句”到“词”的跨越。再比如“Cooperation”一词,在《英汉字典》里被译作“协力同作,同心于事”,在《英和对译袖珍辞典》里被译作“手伝フ事”,而在《哲学字汇》里直接被译为“协和”。二是在《哲学字汇》里,由两个词合并组成一个词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三字词里的:大名辞、中名辞、小名辞;再比如四字词里的:端绪原因、期成原因、结局原因、材料原因、不定原因等等。
7结语
《哲学字汇》里共计388个译词与麦都思《英汉字典》的译词一致,占比为19.89%;共计178个译词与《英和对译袖珍辞典》的译词一致,占比为9.12%。相比之下,《哲学字汇》参照麦都思编《英汉字典》译词的程度更高。且《哲学字汇》的译词更加简练,渐具近代词的特点,对明治时期近代哲学概念的术语形成及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麦都思编的《英汉字典》译词,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飛田良文,琴屋清香.増補哲学字彙 訳語総索引[M].港の人.2005.
[2] 遠藤智夫.『英和対訳袖珍辞書』とメドハースト『英漢字典』:-抽象語の訳語比較-A~H[J].英学史研究 1997(29).47-59,1996.
[3] 井田好治.日本における英和辞書発達小史[J].The Humanities(27).1-17,1980-11.
[4] 李睿,薛梅.19世纪日本的英和、和英双语词典编纂的兴起与发展[J].辞书研究.2017-04.
[5] 吴美慧.『英和対訳袖珍辞書』の訳語に関する一考察[J].国語学研究と資料(12).34-45,1988-12-31.
[6] 杨雅萌,邵则遂.麦都思《英华词典》的特点及影响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05.
[7] 元青.晚清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编纂出版的兴起与发展[J].近代史研究.2013-01.
[8] メドハースト.英華字典.原名: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Shanghae[Z].Printed at the Mission Press.1847-1848.
[9] 堀達之助.英和対訳袖珍辞書[Z].Printed at Yedo.1862.
[10] 井上哲次郎.哲学字彙(初版)[Z].東京大学三学部印行.1881.
作者简介:陈文博(出生年份:1996)男 汉族 籍贯:河南省,研究生学历,东华大学,日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