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档案
发明时间:13世纪
发明地点:中国、欧洲
奇异之处:大大缓解了视力损坏这一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主讲科学家
英国哲学家、“奇异的博士” 培根
我是一名唯物主义思想家,但同样对科学事业持有一份热情。所以,如果你要问我世界上100项最伟大的发明有哪些,我想我一定会将它位列其中!“它”使得许许多多的视力缺陷者能够清楚地看见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让模糊的一切摆脱迷雾的笼罩,变得清晰而自然。也許你已经猜到“它”是什么了,没错,“它”就是眼镜。
虽然世界上第一副眼镜是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人类早在千年以前就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借助这种“透镜”来提高视力,也许就是使用眼镜的最原始记录吧!
也许你会问: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是什么时候呢?据说是13世纪中后期,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
当时,生在英国的我看到许多人因为视力不好而影响阅读,就想发明一种工具,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难题。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有一天清晨,我在花园里散步,路过一片灌木丛时,看到一张落满水珠的蜘蛛网。点点水珠就像一颗颗透明的水晶,小小的蛛网被点点水珠装饰得晶莹剔透。但吸引我的,绝不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而是透过这片蛛网,我竟然惊奇地发现,蛛网后面的树叶一下子被放大了很多,甚至连上面的叶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一发现让我兴奋不已:水珠的弧度既然能将叶片放大,那么像水珠一样的透明玻璃球是不是也能将字放大呢?
于是,我连忙跑回家,拿出一个玻璃球放在书上,透过球面,书上的文字果真被放大了,但不足的是,看起来很模糊。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跟弧度大小有关?”带着疑问,我来到工作间,亲自动手用金刚石割出各种弧度的玻璃片,一一试验,终于在其中发现了弧度堪称完美的玻璃片,用它看书,字变得又大又清晰。
可是,如果用手拿玻璃片,不是会带来镜片污染或手被弄伤等不便吗?经过一番思考,我将加工好的玻璃片嵌在木块上的圆洞中,并装上手柄,因此便做成了一个放大镜。这大概可以算是欧洲最早的眼镜了。
当然,我知道,不仅在欧洲,在遥远的东方,眼镜也悄然出现了。
与我同时期的中国正值元代(1271年—1368年),当时出现的眼镜镜片大多为椭圆形,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而成,它们往往被镶嵌在龟壳做的镜框里。据说,在使用时,只要将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拴在耳朵上,又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即可。只可惜当时的眼镜造价不菲,只有一些富贵人家才买得起,所以眼镜在当时的中国,往往被人们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
但到了清代嘉庆年间,眼镜在中国已经变得十分普及了。
虽然眼镜极大地方便了视力缺陷者的生活,但我不得不承认,当时的眼镜都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玻璃镜片即使轻轻一碰也十分容易破碎,这也成了大多数眼镜配戴者的烦恼。
不过,随着眼镜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这一烦恼最终得以解决。1937年,法国研制出了一种叫“亚克力”的塑料镜片,这种镜片不易破碎,但是清晰度差。直到1954年,一位法国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清晰度高又更为牢固的树脂镜片,从此,它成为镜片王国的宠儿,一直沿用到今天。
如今,和树脂镜片平分秋色的还有隐形眼镜镜片。——这种镜片被神奇地装进了眼晴里,人们不仅不用担心它会掉下来打碎,而且消除了框架眼镜带来的携带不便,还可以增加仪表上的美观。
小朋友们,不难从故事中发现,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是留心观察生活的好榜样!大家也要向他们学习,多多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多多思考,多多提出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它们。或许有一天,你也能成为小小科学家哦!
超级小链接
放在地球外的“眼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990年4月25日,美国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了太空轨道,使其环绕地球运行。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的姓氏命名,它是目前为止人类最精密的望远镜之一。
由于大气的阻挡,从地球上的望远镜中看到的太空景象往往大打折扣。而哈勃望远镜被放在地球大气层以上,视角绝佳,并且不会受到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影响,因此可以拍出更加清晰和波段更为广泛的图像。
迄今为止,“哈勃”已经绕地球运行了11万圈,为地球发回超过100万张照片和光谱。通过它收集的数据,帮助我们多次重写了天文学课本。而它所摄的照片,无论被挂在博物馆还是用于图书封面或者电影中,都是那样地摄人魂魄。
(阿莱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