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迪
2020年3月份,我回国待了12天,想起在美国的这几年,我几乎忘了“顺”和“被照顾”是什么样的感受。回纽约后,我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纽约究竟给了我什么?
3年前,我刚来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一次,我在学校上晚上的课。8点下课时,外面正下着大雨,我和好友都没带伞,只能待在教室里等雨停。一直到9点多,雨势毫无减弱的迹象,我说我有个主意,咱们打学校Safety Escorts(学校提供的晚上“护送回家”服务)的电话吧,“保安”们肯定有伞。
电话打过去,对方问:“为什么要护送你们回家?”我说:“雨太大了,我们没有伞,你们能来送我们一程吗?”对方表示,他们也没有伞,送也是一起淋着雨回去。于是,这个方案作罢。
10点多,我们俩终于坐不住了,只好把笔记本电脑裹在外衣里,淋着大雨一路小跑到校门口打车。上车时浑身已经湿透。也就是从那天起,我意识到自己无人可依,每天出门前必查天气,做好万全准备。
毕业那年的夏天,我决定搬离学校所在的曼哈顿上西区,其实搬家是最让人头痛的事。我大大小小的箱子打包了十几个,另外还有行李箱三个,各式床、衣柜等家具若干。搬家前,好友在微信上问我当天是否需要帮忙,我一口回绝说没事儿,在纽約待得久了,我发现身边的女孩都是这样,能自己解决的事情,绝不会劳烦别人一根手指头。
搬家那天,搬运工走了之后,我坐在地板上拆箱子。我拿着一把生了锈的大剪刀,因为用力太大又偏了方向,一下把剪刀戳进腿里,血顺着小腿流下去,滴得脚背上都是。那会儿我特别害怕,在空荡荡的公寓里,我一个人坐在床上擦着腿上、脚上、地板上的血。刚巧有朋友发微信问我搬家进行得怎样,我一按下微信语音,鼻子就酸了,突然很不争气地哭起来,还傻里傻气地自言自语“没事的,不要哭”。
和朋友说了一会儿话后,我平静下来,拿起手机搜了附近的诊所,打电话过去问是否可以直接去打破伤风针。过去处理完伤口后,我又像没事人一般回家了。
那天以后,我明白了一个人生活要万事小心,也明白了一旦受了伤,掉眼泪远不如咨询医生有用。我感觉自己开始拥有一个人生活的勇气。
来纽约的这几年,我变勇敢了,不似从前那样怯弱了。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棘手状况后,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充分的信任。从前的我害怕未知,现在的我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困难都能扛过去。
在纽约待得久了,慢慢地我知道了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逐渐地,在某种程度上养成了气定神闲、怡然自若的态度。
离家时,我是不愿意踏出舒适圈的。但脱离了可依赖环境的我,才是我真正期待的独立勇敢的女孩吧。
(小恍摘自《读者·校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