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中的辩与思

2020-12-23 04:41黄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

黄杰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辩论与思考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能够完成互相交流、相互互动,从而达成数学教学的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自身教学的指导意义。在课前思索、课中游戏、课后反思方面做出调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完成思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了解相关知识,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辩论;思维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运动,而数学课堂也是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的合理运动场。在过去的教学空间内教师往往局限于学生的死板记忆,这时大多数时候教师的教学还是以自身教学的灌输方式为主。他们很难听到学生的声音,而学生也由于自身学习自信的缺乏导致在数学课堂上的思维不开放、不严谨。针对数学课堂出现的此种状况,教师应该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对碰空间。让师生、生生完成思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内了解关键性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结果。

一、数学课堂之辩

游戏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经历着一场脑力竞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相关知识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最为巨大的敌人。为帮助学生了解关键性的知识点,此时教师也应该利用好游戏教学指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共同讨论游戏的具体规则,然后放手让学生参与游戏[1]。

此时通过观察,教师也能发现不同学生的表现情况是不大一样的。有的同桌两人都没有什么游戏技巧,而有的学生则能够很快进入游戏,因为他们了解成功的诀窍。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就很容易能够发现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在游戏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存在着分层状况。为此教师要针对此种状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提前交流,通过游戏对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深层次探究,这对学生后期了解关键性的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难题,将思维深度更深一层,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在此种差异性教学模式下,不同思维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交流。学生之间能够通过相互交往来获得能力拓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数学课堂之思

1.课前思索,帮助学生进入状态

课前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此时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具有较强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学生。为此在课前教师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避免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2]。让不同阶段的学生说出属于自我的不同看法,这也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一言堂”状况,学生能够在充分的时间、空间内发扬自我观点。教师也由此拓展了整个课堂,在课前环节教师要认真备课。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上课流程在大脑里过上几遍,这也是上好数学课的一大前提。其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只有这样,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果才真正具有意义。具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也少不了教师的提前预设,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引之下自主进入状态。过后教师还可通过适当的环节设置,促进新课堂的发展。在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够得到升华,进而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2.课后反思,留给学生话语权

经过充分的活动以及交流,教师已经在数学课堂上了解到了学生的很多情况。接下来教师需要做好信息整理了,当然如果是由教师整理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那么这样的整理效果也会显示出学生的整个思维。这些行为来自学生,那么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整理。

提出一个任务框架,作出合理干预,规定学生的发言顺序,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课堂上依照逻辑规律进一步发言。针对不同学生的发言状况,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话语权,避免过多阐述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极为浓厚,学生会跟随教师的步伐。教师也愿意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声音,当学生不愿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鼓励。让学生不断鼓起勇气,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重要表现。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语言表达上的零差评来谋求教学发展,同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锻炼自我思维,并将话语权重新还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充满思维对碰,师生能够在互相交流以及相互对碰过程中完成辩论思考。做好互相启发,教师在调整小学数学课堂时应该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活性,锻炼学生思维,将话语权留给学生给学生的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反思辩论过程中了解数学课堂的形成过程,过后教师再对整体课堂进行评价,做出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

参考文献:

[1]贝凌云.教学相长:课堂中的辩与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8(32):32-33.

[2]王保东.教学相长:課堂上意外的惊喜[J].中学数学,2013(16):58-59.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