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2020-12-23 04:41倪文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文具盒表象刻度

倪文霞

[教材简解]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米和厘米”基础上学习的新长度单位,学生对于长度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会在生活中使用统一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一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三年级认识“千米”打好基础。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分米,然后再认识毫米,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测量和观察了解和认识分米和毫米。

[目标预设]

1.通过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2.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分米、毫米的表象。

难点: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课程理念,在情境中学会交流,在培养做数学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用数学的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身高入手,在以问导学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并以厘米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串联在一起。通过观察直尺和测量身边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中以活动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找一找”“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形式中,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教学中,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践行新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思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对分米、毫米的初步认识、感知体会,形成知识表象。

[教学过程]

一、以问定学(复习米和厘米)

1.谈话:时间过得真快,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进入三年级了,大家的个子也比之前长高了很多,我帮小A量一下,他现在的身高是1(   )40(   ),你能用正确单位把他的身高读出来吗?

生:1( 米 )40 (厘米 )

2.问学:谁能介绍一下米和厘米?

预设1: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

预设2:1米=100厘米

3.谈话:米和厘米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长度单位,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发现你们学得很棒。今天让我们伴随着米和厘米,再次走进长度单位的世界。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身高,让学生用合适的单位读出,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和长度单位有关,从而唤醒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二、探索导学(认识分米)

1.出示学生数学日记:小A有一个新买的文具盒,里面的一支铅笔长14(   ),一塊橡皮长4(   ),而这个文具盒宽大约为1(   )。

小组合作讨论:你能用合适的单位把这篇数学日记写完整吗?有疑问先在组内交流意见。

预设:在最后“这个文具盒宽大约为1(   )”学生会有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用选择合适的单位为学习通道,由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由矛盾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不排除个别学生的知识面广,会说出“分米”这个单位,在这里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学生的辨析过程中发现新知识。

2.全班交流:

生1:文具盒的宽度不可能是1厘米,这样太小了;也不可能是1米,这样太大了,都和这个文具盒的大小不相同。

生2:必须要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生3:我知道用“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因为分米比米小,比厘米大。

师小结:大家的讨论很精彩,正如有的同学说得那样,今天我们就要去认识长度单位中的另一位新朋友——分米。(板书:认识分米)可1分米究竟有多长呢?

3.认识分米,理解1分米=10厘米。

课件展示:测量这个文具盒的宽为1分米,直尺上测量的结果为10厘米。

量一量:同学们测量一下,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是什么。

学生猜测:我发现这个1分米宽的文具盒,用尺子测量后我看到的是10厘米的刻度线,所以我觉得1分米=10厘米。

学生验证:

测一测:从信封中拿出这样的纸条,这张纸条的长度是1分米,你能用尺子测量来证明1分米=10厘米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两次测量,在猜测和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方法: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4.感知分米,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

请你用手比画一下,1分米大概是多长呢?(生用手比画)

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吗?

预设1:开关面板的宽大约是1分米。

预设2:粉笔盒的高大约是1分米。

预设3:一支粉笔的长大约是1分米。

5.画出1分米的线段。

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从几开始画?如果从3开始,要画到刻度几呢?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认识了分米的表象后,要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画出一分米的线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内在知识模型,使知识由外而内地生成。

6.寻找联系,认识米和分米的联系。

出示米尺:这是(米尺),大胆地猜测一下,1米里面有几分米?

生:1米=10分米。

你这样猜有什么依据吗?(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

我们一起数数米尺刻度来验证一下吧!

我们发现:1米=10分米(板书)

7.实践固学,想想做做。

和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的高。思考选择哪种尺比较合适呢?

学生口答: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大约是多少分米?

追问:你能根据课桌的高,估计凳子有多高吗?估计得对吗?同桌合作量一量,做到轻、快、准。

三、自主探知(认识毫米)

1.设疑:你能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用课件放大展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1厘米都不到,这时我需要请上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设计意图】与认识分米相同,从知识冲突中去发现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对新知识的认识能把握更好。

3.寻找1毫米。

谈话: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感知1毫米。

量一量学生智慧卡的厚度。(它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智慧卡,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智慧卡。

观察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

学生想象1毫米的长度。

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5.觀察5毫米。

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每2根整厘米刻度线中间都有这样一根比整厘米线短,比其他刻度线长的刻度线,正好在5毫米处,一般就简称为5毫米线。)

7.厘米和毫米。

数一数: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生:1厘米=10毫米。

四、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1.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为了使用方便,这些长度单位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谁当小老师来介绍介绍。你知道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板书:分米dm  毫米mm

2.谁能把我们认识四个长度单位来排个队呢?

生: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交流: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3.思考:请同学把在脑海里把这四个长度单位的顺序固定一下。

【设计意图】用排队的方法,让学生再一次理解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内化新知。

4.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拿出练习纸,数一数、填一填。

(  )毫米         (  )毫米

(2)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文具盒表象刻度
我的文具盒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欧姆表的刻度真的不均匀吗?
——一个解释欧姆表刻度不均匀的好方法
被吃掉刻度的尺子
文具盒里的宝贝
谁大谁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文具盒的自述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