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养老已经是社会的重大研究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养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之一,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保障,还要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心理和生理健康,愉悦享受晚年生活。社区作为文化养老体系构建的重要阵地,社区文化艺术为当代社区治理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破解了社区治理碎片化的困境,凝聚了社区的团结精神,要积极探索创新,丰富社区文娱活动,不仅要激发老年人的文化参与热情,更要将其引入文化发展建设中来,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关键词:文化养老;老龄化;社区文娱;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2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据预测,至203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能超过日本,成为老龄程度最高的国家,至2050年我国可能进入深度老龄化[1]。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和治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越来越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养老将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之一,老年群体对养老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多元,文化養老作为新时代衍生的新型养老模式,以文化事业引领养老产业的发展,引导老年群体参与到文化事业建设中,塑造中国特色老龄文化。
1 文化养老与社区文化养老
传统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当代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独居空巢现象凸显,与之相对的是老年群体不再单一追求物质保障,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文化养老正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在物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以沟通、交流、健康为内容,让老年群体享受愉悦的晚年生活为目的的养老方式[2]。目前文化养老类型按承担主体分类,分别是政府、家庭和社会,文化事业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仅凭其中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足以完成。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发起者、资源提供者、宣传者和平台搭建者,搭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平台,树立文化养老的理念,但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无法提供精细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且产品存在供需不平衡和质量差异。“孝文化”的传承家庭本就是传统养老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大家庭结构不断碎化,难以单靠家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会养老是以机构养老为载体,但目前机构养老缺乏专业的服务队伍,社会文化养老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社区是政府、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和需求对接平台,在社会呈现陌生人社会属性的状态下,邻里沟通不足,冲突矛盾激烈,艺术和文化娱乐是连接起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纽带,通过兴趣爱好建立和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缓解矛盾提供了沟通的渠道。文化事业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程,社区作为文化养老的主要阵地,必须将社区文化建设与养老相结合,不断创新探索文化养老建设工作,让老年人的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满足。社区文化养老可以通过老年大学、文艺活动、志愿团队、社区群团组织、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平台,学习新的技能,发挥自己所长,使老年群体通过兴趣爱好与社区邻里、社会保持互动,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促进老年群体实现健康养老。
发展社区文化养老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通过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如戏曲、舞蹈、木兰拳、唱歌、下棋等增进社区群体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邻里关系,减少矛盾纠纷。第二,可以通过一技之长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比如S市M小区的绘画爱好者在小区立面墙上手绘了各种宣传标语,如垃圾分类、安全标语等,既美观又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还有利于丰富闲暇的老年生活,社区居民认可和赞赏这种宣传形式,打造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第三,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通过激发市场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也有效带动了文化养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健康养老服务和文化旅游产业。
2 社区文化养老发展困境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老年群体的文化社交和生活质量比较单一,社区文化活动少,内容缺乏创新,参与渠道有限,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特别是在大多数老旧小区,老年群体相对集中,但由于资金的缺乏,社区文化硬件设施较为简单,多数小区仅有一个社区老年活动室,且开设的活动项目种类单一,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较少。
2.1 文化养老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文化养老作为一种随着新时代衍生的新型养老概念,要被大众普遍接受必然需要一个阶段。虽然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文化养老事业的发展,但并没有充分落实。另一方面,社区的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存在瓶颈以及社区文化活动资金的缺乏,未能很好地将社会文化资源引入社区,没有充分运用当代新技术进行多渠道宣传,宣传力度不足,老年群体还没有形成文化养老的意识,且由于社区碎片化的属性,多数团体都是由相熟的居民自发组织,较为零散,没有专门的社区社会文化组织进行资源整合,导致老年群体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较弱,参与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
2.2 社区缺乏资金和硬件设施支持
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但单一的财政资金不足以完全支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基础设施匮乏,活动资金不足,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活动场地不足,活动内容单一。除了受到硬件设施的制约之外,软件设施也有待加强建设,比如老年大学的名额较少,课程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无法充分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社区文化与智能科技的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增加文化活动的趣味性,社区需要筹措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包括人力、资金以及资源。
2.3 社区文化建设专业队伍的缺失
任何行业都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目前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相对较少。一方面奖励机制不完善,缺乏职业前景,并且很多社区工作人员都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3]。另一方面,高校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少,且针对性还不强。缺乏人才队伍导致开展的活动内容受限,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组织,特别是文艺活动的举办,需要舞台、灯光、流程编排、音乐等相关方面的专业指导,缺乏专业的艺术交流平台和专业艺术展览的引进,社区文化艺术素养提升较为缓慢,除此之外,还有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仍然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
2.4 参与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在社区中的老年群体都有很强烈的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目前社区中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次数相对较少,社区内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群团难以组织化,许多零散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参与,社区要多搭建平台,开辟新的参与渠道,同时加强宣传,鼓励参与,丰富艺术文化形式和内容,组织和引导老年群体参与,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3 社区文化养老构建路径
3.1 建设社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专业的艺术人才队伍对于社区文化的提升和打造文化养老社区起着重要作用,能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为老年群体服务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亲和力、耐心、细心等品质,引导老年群体融入时代潮流。第一,可以通过社区高校联合培养模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高校向社区直接输送的方式,一方面学校通过教育引导让更多的学生投入社区文化艺术建设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通過社区和高校联合培养可以最大限度为社区输送优质的人才。第二,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机制,完善奖励机制,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前景,有利于社区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中。第三,引入社会资源。在党建引领的带动下,社区与辖区单位都建立了社区共建共享的关系,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引入社区,有效丰富了社区的文化资源。第四,老有所为,充分挖掘社区能人。社区中隐藏着各类能工巧匠,比如非遗传承人、绘画、舞蹈等文艺爱好者,加入社区文化的建设中来,可以到老年大学任教等,既能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又能丰富课程内容。
3.2 联合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仅靠单一的财政扶持,开展受到了资金的制约,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好的艺术文化资源引入困难。政府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指导者,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4],实现社区需求和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整合文化资源。第一,有利于社区引入高质量的文化资源,比如联合社区单位举办社区文艺会演、科技艺术展览走进社区、露天电影、戏曲比赛、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能满足老年群体休闲娱乐的全方位需求,激发老年人的参与兴趣,同时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沟通交流的大型平台。第二,社会资金力量的加入提升了社区文化服务的质量,可以联合社会单位实现场地共享,充分利用更多的空闲场地打造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场所,解决社区场地有限的问题。第三,充分引入现代科技,将艺术和科技融合,比如人工智能等,以科技为载体,将艺术传播给大众,以艺术为依托,将科技融入社区生活中。
3.3 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政府作为主导主体,要充分调动起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要培育一批社区社会组织,有更多的力量参与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基金会的形式为社区募集资金,为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基础场地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社区能人资源,建设社区民间艺术文化团体,比如M小区有非遗传承人、会织毛衣的爱心妈妈们、会绘画的退休党员志愿者、退休的音乐教师等,由他们牵头组织起各种文化团队和社团,比如织毛衣、广场舞、包粽子、唱戏曲等。一方面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能继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另一方面,老年人通过自身的技能也在为社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作出自己的贡献,能增强老年人的成就感,也让传统艺术文化通过这种形式得以延续下去。
除了传统的活动项目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已经完全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开设一些智能学习班,如智能手机的操作、计算机、英语、网络媒介的学习等,引导老年群体融入时代潮流,也是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便利。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科技艺术展览、艺术讲座,让高质量艺术文化走进社区,能让老年人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还可以组织一些老年团体旅游项目,如红色旅游等,社区街道间定期开展一些老年文化团队竞赛、看露天电视电影等,文化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建设与时俱进的社区文化。
4 结语
社区文化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艺术文化是除语言之外人类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展现精神和内心世界,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来实现理解和沟通,从精神层面整合了社区,构建了碎片化时代沟通和交流的模式,通过文化养老的新模式提升了老年群体晚年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愉悦地度过晚年生活的同时继续为社会建设发光发热。文化艺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为邻里和谐、调节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营造了社区的良好文化氛围,为社区善治提供了可能的解决路径。在推进文化养老建设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宣传,改变传统固有的养老观念,让老年人主动融入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同时社会也要提供给老年人参与的渠道和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为。社区构建文化养老助推文化养老产业的发展,随着养老新模式的不断探索,为了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必然需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做配套,带动文化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健康咨询、旅游、心理服务等。但目前文化养老发展还不成熟,特别是在社区中仍然面临缺少资金,硬件设施不足,缺乏专业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指导,开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免费的活动场地有限,艺术文化和科技融合度较低,难以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因此,要集合各方力量,整合文化资源,让高质量的文化艺术走入社区,让社区特色文化走出去,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让老年人融入社会共建共享建设成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繁荣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钱艺倩.新时代发展文化养老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20(10):260-261.
[2] 冯伟.新时代文化养老阵地建设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0,34(04):115-124.
[3] 朱明玉.文化振兴视域下文化养老的发展与思考[J].戏剧之家,2020(06):228.
[4] 马俊.浅谈公共文化服务对文化养老的作用[J].大众文艺,2020(04):270-271.
作者简介:胡佳颖(1996—),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