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荒岛的微型社会

2020-12-23 04:46张圆圆
声屏世界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叙事空间叙事学

张圆圆

摘要:《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创作的长篇小说,其同名电影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一群孩童荒岛求生的故事,而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也同样讲述“末日孤岛故事”。文章使用叙事学理论对电影《蝇王》和《一出好戏》进行对比性分析,从叙事语境、叙事空间、叙事人物及叙事视点等几个维度入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从宏大意识形态对文本分析的特质,试图找寻对电影文本的另一种理解。

关键词:叙事学 叙事语境 叙事空间 叙事视点

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于2018年上映,影片采用反乌托邦式的形式讲述故事,外加荒诞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华语片中极为少见此种叙事方式。《一出好戏》讲述了一帮人被困荒岛上,呈现出人类最原始的状态。这个命题本质是在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人性之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而最早探讨此命题的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他于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蝇王》,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儿童由于恶的本性而膨胀起来,造成悲剧性的结果,这部作品分别于1963年、1990年被拍成电影。同为荒岛题材的电影,本文将以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蝇王》和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叙事方面的异同。

叙事语境与社会语境的互动互映

早期电影叙事研究的中心在于叙事本身的特点,包括叙事主体、叙事时空、叙事视角等领域,随着叙事学研究不断深化,电影叙事学者们不断摸索和扩大研究的外延。美国学者华莱士·马丁(Wallace Martin)简要地概括了20世纪叙事学研究的几个趋势,包括叙事作品、社会背景和文化规范的关系研究。麦茨(Christian Metz)也认为,电影一定要成为“讲故事的存在”,电影叙事学的研究实质上是对电影内容表现的研究,电影内容的创作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若要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影片,首先要厘清电影叙事内容和社会历史题材的关系。

威廉·戈尔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一所学校教书,二战爆发后,他于1940年参加了英国皇家海军。二战结束后,他又回到了学校,兼顾教书与写作。因此,《蝇王》的故事背景设定便是发生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谋而合。约九百万人丧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法西斯暴徒杀害几百万犹太人暴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时的人类开始思考和探索引起战争的原因和人类战争悲剧的根源。导演彼得·布鲁克在《蝇王》小说出版仅隔九年之后便将小说搬上了大银幕,针对当时的社会语境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导演想通过影片告诉人们:人性中的恶一直都存在,文明的社会体系之所以能建立起来,有赖于社会条件的成熟,倘若某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将人们再次带回离人们并不遥远的法西斯式的暴力专制社会。

相较来说,《一出好戏》与当前的历史环境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但是却也在影片整体叙事走向中呈现出被物质和欲望奴役的人们终究走向灭亡。影片中,当出海团建的一行人遭遇天灾流落至无名小岛,当他们亲眼看到北极熊漂浮在茫茫大海上,当教授说出“四极废,九州裂”证明人类灭绝之时,名利、规则、阶级在这一刻全部消失殆尽,人性也发生着扭曲。人类总是想要满足自身的欲望,除却基本的唯利是图外,还包括攻击本能和性本能,帮派间为了争夺几条鱼不惜大打出手,教授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提倡人类“杂交”,此时的人们为了自身的欲望毫无底线可言,更别提昔日的同事情谊。

重塑人性的叙事空间

电影叙事空间旨在探索电影叙事空间和叙事性之间的关系和功能,说明电影叙事要素和不同的空间层次能够形成独特的电影叙事模式的个性和具体特征。两部影片都架空在一座孤岛上,“岛”本身就具有特殊性,以往任何涉及孤岛求生的作品,都存在“混吃等死”的先决条件,孤岛无疑是全片中最重要的符号,因为它是全片所有故事得以集中发生的场所。它的外延是指影片中资源有限的孤岛,是世界灭亡后的唯一家园,它具象且真实。而在两部影片中,无论是以拉尔夫、西蒙为首的孩子们,还是出海团建的小团体,这一系列人物的加入让孤岛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人是社会的存在,是一切制度的缔造者,由幸存者寄居着的小岛实则代表着人类演进的大环境,此时的孤岛象征着整个人类社会。

《蝇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寓言式故事,它考察的是在面临极端环境的情况下,人性所经受的考验和结出的恶果,影片主题直指“性恶论”。一群来自文明世界的小孩来到荒岛,起初他们试图在这里重新建立起文明社会的秩序,拉尔夫制订了求生计划,并以海螺作为领导人的标志。然而在经历生存的考验之后,充满理智和人性的拉尔夫与西蒙并不能赢得众人的信任,反而是崇尚暴力和专制的杰克统治了众人。造成这种退步的原因,主要的变量就是他们所处的空间。起初他们来到岛上,这里风景优美、食物充足,而随着资源日渐匮乏,再加上他们对听到的“野兽”叫声心生恐惧,他们开始表现出野蛮和嗜血性,最终拉尔夫未能建立起他的理性王国,遭到追杀,影片中,邪恶最终战胜了人性与理智。电影也便是通过这种极端环境的催化,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更夸张地呈现出来。荒岛是人性的试验场,每一个结果都被无限放大了。

相较残酷的《蝇王》,电影《一出好戏》的主题则偏向“性善论”,其采用了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这座孤岛上人性的虚伪与荒诞。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上演着人类的进化史,从最初的以小王为首的原始社会;到张总依靠商品交换规则,形成了资本社会;再到马进与小兴倡导技术为王,以情感号召为主要攻势进入公有社会。在影片最后呈现的集体狂欢时期,秩序已然建立起来了,此时孤岛呈现出来的空间已与现代社会相差无几,创作者也在借机提醒观众:荒岛乃是人类创造的历代社会。

多元交替的叙事视点

在影视叙事学中,“人称与视点”是电影叙事中最富于活力的叙事功能,视点反映了人物的思想价值观,里蒙·凯南(Rimmon Kenan)指出:“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对世界的思考或行动来呈现其意识形态的立场。”电影中的多重视角是建立“对照式”对话范式的重要手段。从影片《蝇王》中叙述者的观点来看,杰克代表着人类的邪恶一面,西蒙代表着人类善良的一面,导演则使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从而展现了故事中不同人物所呈现的不同立场和价值观。杰克始终与“血腥”“暴力”“武器”等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着與自身年龄不符的残酷。而拉尔夫则是典型的“圆形人物”,他具有典型的西方文明社会的特征,却又不完全理性,成为小岛上唯一可以与杰克相抗衡的力量。但他在遭遇生命威胁时却选择与杰克同流合污,他主张理性博爱,却在自身利益遭受威胁时抛开一切认知。而与杰克截然相反,西蒙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热爱,很早就察觉到“大概野兽就是我们自己”,他热心帮助团体内最弱小的孩子,不参与杀戮,却被认为是怪物,最后被以杰克为首的人处死。而平时西蒙戴着的眼镜,作为一处明显的符号,也预示着他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坚持真理却不被理解也暗示了知识分子人群的命运。

《一出好戏》则采用客观视角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塑造了主要角色马进,反面角色张总、潘主任,辅助角色小兴、姗姗等。杰拉尔·热奈特(Gerald Genette)提到,叙事视角是建构叙事虚构作品的基础,通过它找出隐藏于文本中的叙事者,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观点。《一出好戏》这部电影采用了双层叙事模式,一方面用客观视角讲述了一个简单的荒岛求生的外层故事;另一方面则是在马进错过90天的兑奖期限发生了逆转,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曾因中6 000万而欣喜若狂,但流落荒岛错失良机,让他彻底疯了,片中张冠李戴的台词、众人诡异的笑容以及片尾的精神病院等片段都通过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向观众讲述了一个荒诞的里层故事:一切只是马进患上精神病后的幻想。因此影片便有了一个足够娱乐大众的表层故事,同时也埋藏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里层故事。

《一出好戏》开场与《蝇王》类似,结尾走的是喜剧解构的路数,少了辛辣讽刺的味道,更像是披上了童话外衣,增加了男女主人公的情爱,瞬间让故事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不再朝悲情的方向发展。

结语

通过运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蝇王》和《一出好戏》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即便是同类型题材的影片,在东西方导演的操持下,其叙事语境、叙事空间、叙事人物及叙事视点方面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人称《一出好戏》如同是拿一个诺亚方舟式的“世界末日背景”,来重新书写这一层面上的人类初期文明进化史,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但通过与影片《蝇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出好戏》存在一些缺陷,如逻辑性较差、对于社会形态和人性的表现比较一般、影片中呈现的既成事实经不起推敲等。然而,黑色喜剧的形式外壳里装上有关人类思考的精神内核仍是影片的亮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话:“这堵高墙很有趣,你刚进来的时候,恨它,时间久了,你就开始依赖它。”这或许也是《蝇王》与《一出好戏》这类荒岛题材留给人们的关于现代社会的思考。(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0.

[2][法]克·麦茨 ,李恒基.现代电影与叙事性(下)[J].世界电影,1986,(03):62-80.

[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65-67.

[4][英]威廉·戈尔丁.蝇王[M].龚志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8-56.

[5]吳小丽,林少雄.影视理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59.

[6][法]杰拉尔·热奈特.论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216.

猜你喜欢
叙事空间叙事学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叙事空间中的城乡文化对立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校园景观中的叙事空间研究
叙述结构和聚焦多重性——让·埃什诺兹《我走了》和《一年》的叙事学解读
新叙事学,复数的叙事学,还是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也从《新叙事学》的译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