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战朝
摘要:微电影的创作分为剧本创作、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和发行等几个阶段。剧本创作作为微电影创作的第一环节,对于成片的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剧本有很多衡量标准,如要有富有逻辑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明晰的故事线。故事线是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设置均以主线为基础,为主线服务。文章以微电影《车四十四》为例,探讨微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微电影剧本 定义及分类 创作要素 《车四十四》
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定义及其分类
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微电影产生的背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微电影无须严格的审查,其创作和传播的环境比较宽松,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是被允许的,尤其是网络平台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微投入、微时长、微制作,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第三,影院播放方式的变化为微电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四,国际电影短片开阔了国人的视野。过去的主流是国际电影节,如今国内外的微电影节遍地开花,国外的如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的奥斯卡最佳短片等,国内的如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微电影大赛等。获奖微电影如“第37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短片”《调音师》和“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宵禁》,这些都极大地带动了国人的创作热情。第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出现,为微电影提供了平台。
微电影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微电影还没有进行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说,微电影是适合在网络、手机或者其他新媒体传播的影视作品;从广义上说,“微电影是指‘微团队(1~10人)进行‘微投資(几千元到十几万元)在‘微周期(一天至几周)内运用电影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具有特定主题的‘微时长(30秒至60分钟)影视作品”。微电影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
微电影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微电影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用途和制作目的,微电影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广告微电影,如中国台湾出品的金士顿三部曲《记忆月台》《当不掉的记忆》《记忆中的红气球》。第二,文化传播微电影,如2020年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热播的纪录微电影《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系列。2020年因为疫情成为特殊的一年,《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的剧本根据疫情案例创作,镜头对准了广大医护工作者,这对微电影剧本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该系列短片每集5分钟,包括医护人员、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侧面的武汉疫情亲历者们,采用Vlog(视频日记)的主观视角讲述武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第一季9集创造了系列总话题阅读量达5.2亿、讨论量达49.7万,总视频平台推荐量达7.18亿、视频观看量达1.57亿,总直播观看量达1 286.2万、点赞量达96.24万。第三,形象宣传微电影,如北京大学出品的青春日记三部曲《女生日记》《男生日记》《星空日记》。第四,公益微电影,如微电影《滇梦》,主要讲了上海教委援滇十二年中,无数上海教师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贫瘠的现状。公益微电影可以涉及的领域很多,如社会责任、交通安全、环境保护、文明礼貌、道德伦理等。
剧本创作应该考虑的五要素
在一次编剧分享会上,国家一级编剧王兴东老师对剧本创作进行理解和总结,并结合自身创作提出了剧本创作五要素。以下结合微电影《车四十四》中出现的权利、金钱、恶境、死亡、性等元素来谈一谈对剧本创作要素的理解。
微电影《车四十四》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短短11分钟,却道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该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这天,很多乘客挤上44路长途车,其中有一名乘客(吴超饰)上车后引起了大巴司机(龚蓓苾饰)的注意,两人交谈了几句之后,长途车开始远行。不料,在公路上遇到两名劫匪,他们不仅将票款抢劫一空,还胁迫女司机到路边荒草地中欲施强暴,车上所有的乘客都无动于衷,一男青年挺身而出在动员无效后,一个人冲到车下要求匪徒放过女司机,反被刺中一刀,司机也未能幸免于难。女司机被匪徒放回后继续开车,却将挺身而出的男青年赶下车。后来,郁闷的男青年终于又搭上另外一辆汽车,汽车在行进中被后面开来的一辆警车超过,男青年在经过警车停留的地点时下车,发现44路长途车被女司机开进山沟里,女司机和车上乘客全部死亡。
新与奇的基本原则。新与奇是选材的基本原则。新即指尽量写别人未曾写过的题材或者角度;奇即指所选的题材应当有为常人始料不及的独特性。《车四十四》的编剧独辟蹊径选择了新与奇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劫匪对女司机身心的践踏和摧残。第二,男青年对欺凌事件做出的主动反击。第三,女司机看到自己受伤害时全车乘客无动于衷后,选择了与车上乘客一起同归于尽。
催化剂与冲突设置。故事的发展需要催化剂。《车四十四》中的催化剂是“金钱”,金钱的作用不仅是让劫匪将票款抢劫一空,在抢劫即将结束时,编剧继续深化剧情,让劫匪胁迫女司机到路边荒草地中欲施强暴。《车四十四》中的“金钱”是催化剂,亦是冲突设置的一种方式,金钱作为一个细节被放大以致成为矛盾的爆发点,“剧情片剧本冲突可以运用环境蕴含冲突;运用悬念延迟冲突;运用声音扩展冲突等”来达到好看的观赏效果。
人物所处“境地”。在“金钱”催化后,主角往往进入到自主决策的两难境地,剧本应该将主角刻画成有血有肉的生动人物形象,而不是冷冰刻板的形象。如果故事线有冲击力,有立场鲜明的主角和坏蛋,有最清晰、最原始的目标,那么这个故事线是成功的。《车四十四》中的三个主要角色女司机、男青年、劫匪,这三个形象都非常有特点,特别是男青年在片尾的最后的微笑,笔者认为有多重含义:也许是在这荒唐无序的世界里找到一点公平正义快意的笑,也许只是简单地包含着自己被赶下车的心结打开,也许是对这些当初冷漠的旁观者的嘲笑,再或者是对自己在世界中无能为力的自嘲。
结局的处理。结尾是剧本结束的地方,是人物形象定型的地方,是旧世界颠覆和新世界诞生的地方。《车四十四》的死亡主要体现在女司机和车上乘客同归于尽,结局令人痛心,触动观众,这也是该片编剧在剧本创作时用心良苦开出的药方。
“看点”的巧妙运用。时下很多微电影为了博得观众眼球,常以暴力、性等元素来作为剧作“看点”。《车四十四》中同样有关于性的镜头,但并不是低俗的体现,相反却是推动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性的描写,《车四十四》只是出现了一个大远景,没有做更多的描写。但是女司机被拖下车再返回车上后,她看一车无动于衷的乘客时的眼神,直击每一个观众的内心,反衬出了劫匪的丑恶嘴脸和卑鄙行径,观众为此也深深捏着一把汗,担心女司机的命运走向。剧本创作中涉及性的话题,往往是美好的象征,该片对性的描写却极其痛心,女司机就此殒命。
剧本创作的其他技巧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包括1997年的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2009年的美国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2016年的中国电影《湄公河行动》,2018年的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2019年的中国电影《六欲天》等。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微电影包括2013年的英国微电影《自杀热线》,2013年的中国台湾微电影《记忆月台》,2017年的中国微电影《老张的团圆年》,2020年的中国微电影《女儿》等。由此可见,无论长片短片、国内国外,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剧本是剧本创作的技巧之一。
考虑地域元素。在创作剧本时,还要考虑拍摄环节的场景等一系列细节。例如,在四川这个特殊的地域,编剧在剧本创作之初,可以考虑地域元素,如川景、川菜、川茶、川酒、川話、川人,地域元素能够为影片的主题服务。例如,赵雷主演的同名微电影《成都》,主场景选择了成都的小酒馆、玉林路、东郊记忆等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场景,属于“川景”元素的运用;苹果手机三部曲《三分钟》《一个桶》《女儿》,选择在重庆取景,是对地域元素的充分考虑。
考虑节日元素。微电影在制成成品之后,就要考虑发行的问题。根据节日选择上映时间是微电影通常会选择的发行时机。例如,张大鹏导演的链家三部曲《爸爸的黑暗料理》《家的迁徙》和《老张的团圆年》,上映日期分别为父亲节、中秋节、春节。值得一提的是,《老张的团圆年》荣获“2017中国广告影片金狮奖最佳男主角奖”和“2017中国广告影片金狮奖最佳导演奖”。
结语
综上所述,剧本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编剧,除了应遵循剧本创作的规律外,还应在立足直接生活体验的同时开拓间接的创作素材源泉;不仅要关注微电影发展的动向,还要衡量自己对该题材所要表现生活范畴的熟悉程度,更要保持对某个题材的创作激情。(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茜芸,康玉东.微电影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4-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