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湾村位于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东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较高的行政村之一。初夏的一天,我随“桂林市文艺家走基层采风活动”小组前往洋湾村,了解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车子驶出县城不久,就开始从山底沿着蜿蜒狭窄的“S”形盘山公路向山上缓缓行进。坐在中巴车上,感觉路面仅有一车宽。路虽然弯曲,但路面很好,司机大哥好本事,把车开得从容稳当,好几次中巴车与从山上下来的大货车相遇会车,都是有惊无险地通过。
在车内往外四望,远处清新苍翠的山体,萦绕着缕缕白云,轻漫而散淡,却又格外的醒目。一路山环水绕,那些树木、庄稼、野草,占据了每一寸土地,令绿色一路流淌。盘山公路两旁或山谷间白墙黑瓦的房子,与翠绿相映,透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所见村民房屋,或是二三层的小楼,或是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吊脚木楼,无论是小楼还是吊脚木楼,外立面装饰都十分漂亮,屋前或种着花草,或停着小车,整幢房子看起来高端大气,与城里的别墅没什么两样。车内几个女同志看到村民屋前种的各式各样的花开得很漂亮,不时赞叹:“看,看,那是绣球花,开得多美啊!”车子右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条小河一路相随,水色清可见底。高低落差处,陡起不平,水势难收,一泻而下,激荡不已,令人心潮随之激荡。随行的向导告诉我们,这条小河流叫伟江河,水质干净透明,清冽甜美,穿洋湾村而过。洋湾村冬暖夏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很不错的避暑胜地。
一路细细领略着山区与世无争的景色,看着这山这水,让人不由感叹: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虽谈不上很美,但绝对赏心悦目,让人好不惬意。
不知不觉,中巴车到达了洋湾村村部门前,几位村干部热情地迎了上来,同时露出难为情的神色,抱歉地说:“我们这里山高路陡,你们辛苦了!”
村委会是一幢四层高的楼房,楼房前是一个大大的院子,四周墙壁都是宣传橱窗。一位村干部把我们引导到一块宣传橱窗前,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洋湾村的地理风貌,以及精准扶贫前后的民情和经济状况。他的普通话虽然说得不太好,带着很重的乡音,但我们能从宣传栏上的文字中读懂洋湾村近年来发生的大变化。其中,优秀脱贫户一栏吸引了我的眼球。有一位叫刘登庆的村民,是建档立卡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合理利用自家土地种植高山辣椒,遇到问题就去问技术员,经过努力学习技术和精心管理,他种植的高山辣椒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不但顺利脱贫,还成了村中种植高山辣椒的能手。在优秀党员户一栏中,杨胜山的事迹让我印象最深,他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贫困户联系收购商,销售种植的农产品,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的问题,令人敬佩不已。
我了解到,洋湾村有10个自然村(屯),平均海拔在87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居住着苗、瑶、汉三个民族318户1228人。其中建档立卡154户,贫困人口582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以往群众的收入主要依靠毛竹、水稻及劳务输出,全村是个普遍贫困的局面。
通过把一系列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洋湾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利用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和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重点解决道路、水利、环境整治、饮水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当地群众利用高山气候优势,盘活现有山场田地资源,种植西红柿、辣椒、荔浦芋等,发展蔬菜生产多种经营,贫困局面慢慢好转,有一些种植大户已走上小康之路。
走出村委会,我们顺着伟江河开车来到一片西红柿、辣椒、荔浦芋种植地。一片片绿得发亮、蒲扇大的芋头叶在种植地里格外耀眼。走近一看,那宽大的叶子里盛着几粒晶莹剔透的水珠,如同珍珠般闪烁着,一阵微风吹过,那水珠就像在玩耍的孩子,接二连三地跑下地,别有一番情趣。此时,我想起了王哲的《黄鹤洞中仙》: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栗子甘甜美芋头。翁母同张口。开取四时花,绽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得他,玉液琼浆酒。
见我们来参观种植地,一位老乡从地里走了过来。老乡那褐红色的皮肤显得很粗糙,如同黄土地被烈日灼烤后的颜色,通身的骨骼透出坚硬的力量和韧性,一看就是长年辛勤吃苦耐劳的庄稼汉。这位老乡姓蒙,说话时有些木讷,甚至羞涩,但是透出一股善良。
老蒙是洋湾村三组的村民,他告诉我,他有两个孩子,父母健在,一家六口人,他家也是建檔立卡贫困户。说起种植荔浦芋,老蒙像一个钟情的妙龄女子一样,充满了深情。他说以前种植水稻,一亩田最多收入1500元左右。现在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改变了思想,留小部分田种植水稻作为自家的口粮,其他的田都改种经济作物荔浦芋,如果管理得好、收成高的话,种植荔浦芋一亩田可收入6000~8000元。从前年开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收入也逐年增多。他说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不但让他脱了贫,还慢慢富裕了。改厕、改水、改灶,电力农网升级,危房改造,硬化的水泥路基本上通到家家户户门口,这些都让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说到小孩教育,他说有营养餐补助,有从县城到家里来回的车费补助,贫困生还可申请贫困救助,等等。他说这些时,幸福与愉悦之情溢上眉眼,那张褐红色的笑脸生动而灿烂。最后他还说:“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当贫困户?现在我们家吃穿住都不愁,教育、医疗政策又好,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大家!相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洋湾村。”
随后,一位乡干部向我介绍说,洋湾村的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以上,90%的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固脱贫。今年,洋湾村还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下一步他们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助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推动洋湾村乡村振兴总体发展。
听闻这些,我不由得欣喜地感叹:铿锵的发展步伐,洒脱的生活节奏,村民们昂扬的精气神,融入这古老而年轻的洋湾村前行脚步中。在这里,活泼、明丽、生动,一派生机,脱贫致富见实效,小康路上迈大步。干群联袂齐发力,扶贫济世立新功。此刻,夕阳暮云,隐隐青山,已成为一个背景板。真想在这儿多逗留些日子,去感受那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但因时间紧迫,只好与村民约定,改日再来洋湾村住上几天,细细品味洋湾村的好风情。
作者简介:雷琛,瑶族,广西灌阳县人。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南方文学》《三月三》《晚霞》《散文诗》《广西日报》《广西工人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广西政协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桂林青年作家小说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