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

2020-12-23 04:16郭山宁
山西农经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环境保护

郭山宁

摘 要:近年来在旅游开发热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与旅游发展不协调或不和谐的局面。在旅游开发的背后,给生态环境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地区造成极大隐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分析了当前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6-004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断,为旅游开发指明了方向。既要重视旅游开发,满足人民的美好期待,又要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尊重自然,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让人民的美好期待变为现实,夯实永续发展的基础[1]。

1  当前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1.1  生态教育功能挖掘不够

旅游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旅游承载着生态教育功能,即旅游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观光的需要,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例如教育民众,应确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

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景区除了提醒游客注重保护和维护环境外,没有根据旅游地的特点设定生态教育功能;没有基于深化生态功能的认识,设置有关地方生态变迁的介绍和宣传;没有基于提高人们的认识,介绍本地在生态环境上的探索与实践等。这些内容作为以体验自然为主的生态旅游特色项目,能吸引游客。

1.2  生态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旅游开发无形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特别是针对自然生态旅游的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负面的,因此重视旅游开发中生态责任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应该注意到旅游开发涉及到多方利益协调问题,有旅游开发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协调问题,有旅游开发者与当地政府的利益协调问题,也有旅游开发者与有关部门的利益协调问题。

有些景区的运营机制一直存在问题,景区的生态责任机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建立。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不强,使得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存在潜在隐患,例如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游客承载量对环境的影响等。

1.3  生态功能特征不够突出

不同景区的生态功能有一定差异。自然景区不同于人工景区,沿黃地区不同于高扬程灌溉区,黄土高原不同于沙漠地方,旱作农业区不同于灌溉农业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旅游开发中才能有效体现生态功能。

目前在休闲旅游的驱动下,很多地区都在打造以休闲为主的旅游地,趋同现象比较突出,特色不明显。尤其是没有突出生态主题和生态功能,没有基于自然景区、沿黄地方、灌溉农业区、旱作农业区及沙漠地方突出特色生态产业链的培育及特色生态文化的打造,限制了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现实价值大打折扣[2]。

1.4  生态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旅游开发过程同时也是生态治理过程,但在实际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治理水平并不理想。很多项目都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研究机构的跟进,无法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于需要修复的生态,修复理念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源头进行治理。例如一些排污沟,在治理的同时依然在不断排放污水。生态治理往往停留在植树种草层面,缺乏对本地域环境特征的了解,宏观层面把控不到位,方法简单。

在治理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不显著,后续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撑。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缺乏应对措施,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例如目前最热门的乡村旅游,从表面来看改善了乡村环境,但也产生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生产废弃物,缺乏长远的规划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1.5  生态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生态与各类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融合是否意味着要“打生态牌”和营造一个好的旅游环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现实中,一些地区的旅游开发大多停留在表面,开发初期的效果很好,但后续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在满足人们目前的需求后,潜在的需求没有被有效激发,后续发展就会大打折扣。

良好的环境不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必然优势,独特的自然资源才是优势,但在实际开发中,生态旅游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地域特质[3]。

把旅游开发导向与生态保护和治理相互融合,是旅游开发比较高的境界,也是旅游开发应该追求的境界。

2.1  具有规划意识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指导下,确立科学的生态观,遵循自然和因循自然,在战略背景下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保护规划。在旅游开发中既要坚持科学生态观,又要遵循生态保护规划,让旅游开发充分彰显生态优先原则。

对于旅游开发中要建设的附属设施,要充分考虑其对于生态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使之充分融入到生态环境中;对于旅游开发中实施的生态项目,要充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使之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景区游客承载量,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尽量减少游客对旅游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景区与游客进行良好互动,使景区与游客建立良好的关系[4]。

2.2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旅游开发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另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生态和旅游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因此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绝不允许那些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开发者进行旅游开发,绝不允许因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

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加强政府指导与监管,体现政府权威,把政府指导与监管体现在旅游开发的全过程,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提高有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引导旅游开发者把旅游的社会功能充分融入旅游开发过程中,让旅游承担起教育、引导广大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志愿者;重视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良好机制,一方面为旅游业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促进创新要素涌入旅游业,为旅游与环保和谐共生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2.3  切实处理好相关关系

旅游开发是综合开发,同时也是系统开发,涉及多方面的关系,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旅游开发者与开发地的关系、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各方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开发局面。在所有的关系中,首先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树立对自然的敬畏意识。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精神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合理开发,努力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其次,处理好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体制机制,形成大开发、大发展的格局,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到不同管辖区的开发项目,更是如此。

再次,理顺开发者与开发地的关系,充分尊重开发地人们的诉求,意识到人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利用好、开发好旅游地人力资源,对于旅游业与旅游地的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使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融合。

最后,理顺旅游与有关项目、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使旅游开发为今后的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基础性工作,使以后的融合发展更加自然有序。

2.4  注重建立与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机制

旅游开发要想做到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离不开科研机构的帮助。与科研机构合作,才能彰显旅游开发的生态价值,生态旅游价值也能得到充分挖掘。因此在旅游开发中要重视与科研机构建立并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5]。

同时,让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打造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明确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更有助于生態的修复与打造、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更有助于建立长效的生态基础、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更能在今后发展中遵循科学合理的生态理念。在生态项目的实施上为科研机构开辟一片生态实验基地,并使这片生态实验基地成为生态研究展示与教育基地,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在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上,不断为科研机构搭建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并注重借助科研机构之力,创新融合之路,不断提高融合水平,提升融合效果;在化解旅游对生态造成的负效应方面,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彰显科技的最新成果,使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科技的展示中心或展示基地,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

2.5  努力构建进一步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

要想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局面,需要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有和共享的局面。在实践中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共有、共享者成为共建者。

首先,在宏观层面建立投入和补偿机制。保证把通过旅游获得的大部分税收投入到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中,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完善的科学治理体系,让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成为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

其次,在微观层面建立谁受益谁补偿的机制。无论是旅游开发者,还是旅游开发的参与者,都是旅游开发的获益者,都要根据获益情况缴纳相应的收益税。作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基本金,以保证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永续性。同时要让景区的经营者成为景区生态环境的维护者和保护者。

再次,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公益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惠及全民的事业,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引导全社会关注生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来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在整个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公益基金的建立,在资金保障下,使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稳固而持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海南考察[EB/OL].[2013-04-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410/c1024-21090468.html.

[2]王永莉.旅游业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制度分析——以西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1):71-75.

[3]程慧,徐琼,郭尧琦.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9(7):233-240.

[4]王迪云.论湖南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07(3):522-525.

[5]霍孟茹,王晓君.旅游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知识经济,2017(6):66-67.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