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绿色信贷业务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0-12-23 04:39张秋水
时代经贸 2020年18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绿色

【摘 要】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逐步加深,绿色与金融的相结合使得不少城商行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本文梳理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并将从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两个方面客观分析绿色信贷业务给城商行财务绩效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并结合现实问题给出结论建议,以期为推动商业银行支持绿色金融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绿色信贷;财务绩效;城市商业银行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提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政府及相关部门都逐渐意识到多层次探索“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将绿色环保融入经济发展中,以加快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将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绿色金融制度设计的完善,将使金融系统成为经济系统绿色转型的支撑平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产的经济激励,促进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的推广应用等一系列改革,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而绿色信贷是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领域的重要金融工具。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地方经济搭桥铺路,也是积极参与到我国绿色金融事业,是绿色信贷的重要主体。2012年银监会颁布《绿色信贷指引》,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应加大绿色信贷的实施力度,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规避环境风险,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我国城商行通过实施绿色信贷业务,提高金融信贷的环境准入门槛,从根本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资金来源,增加对绿色环保行业的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事业发展,同时促进绿色经济对于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商行作为盈利机构,需要谋求自身发展,外部的监督管理和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绿色信贷对城商行有利可图,以此激发城商行的内生动力。因而我们探究在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绿色信贷不再仅是银行的必然要求,它是否而将成为一项重要的盈利业务,让城商行在践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城行业竞争力。

二、国内外关于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研究

(一)国外赤道原则

国外文献主要考察了商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EquatorPrinciples,下文简称EP)的影响。赤道原则是一个自愿的行为准则,供使用者在评估和管理与项目融资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时遵循。如果环保金融机构确定企业在其项目中不符合环保金融机构规定的环境或社会要求,它们可以拒绝向此类企业发放贷款。一旦遵循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EPFIs)决定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如果它们不能满足EPFIs规定的要求,它们也可以停止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根据《环境保护法》的序言,环保局努力确保其资助的项目是环保的和对社会负责的。一些人谈到了金融机构采用赤道原则的动机。例如,Wright和Rwabizambuga(2006)观察到,银行采用赤道原则来加强企业声誉。同样,Scholtens和Dam(2007)发现,金融机构采用赤道原则是为了表明它们对环境和社会更负责任。其他文献研究了采用赤道原则的效果。例如,Scholtens和Dam(2007)确定采用EP对EPFI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有积极影响,然而,股东价值没有显著增加,由27家遵守赤道原则的银行与未加入赤道原则的57家银行数据对比,EPFIs营业成本更高、营业利润更低。Chih、Chih和Chen(2010)发现,采用EP与EPFI的财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然而,他们发现,当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时,但采用自愿行为准则(如EP)的金融公司更倾向于对环境和社会负责,因为他们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竞争优势。Mathuva和Kiweu(2016)考察了肯尼亚212家储蓄机构社会与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其中环境信息包括绿色信贷、环境政策、绿色运营情况等,结果发现社会与环境责任承担较多的储蓄机构资产回报率更低。

(二)国内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理念。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与“赤道原则”一脉相承,同样是以环保为宗旨,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加以约束和指导,主要针对的是高耗能、高污染及生产能力过剩行业中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和项目。为加强环保和信贷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严格信贷环保要求以防范信贷风险,2007年7月30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首次将环保与信贷明确结合起来,竖起了我国绿色信贷的第一面旗帜,把绿色信贷上升为一项政策制度。2008年1月24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明晰我国的行业环保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执行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国内文献对于绿色信贷影响银行财务绩效主要存在两类观点:

1、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

第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有利于抓住绿色经济发展机遇,提高资产收益。首先,绿色信贷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资产配置选择。在环保政策支持下,绿色低碳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2011-2016年我国环保业务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85.4%,年均增长率达到13.1%。由此产生的巨大融资需求为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银行缩减“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后,绿色信贷将成为新的盈利来源(胡荣才和张文琼,2016)。其次,绿色信贷扩大了银行资产的收益区间。在绿色发展政策的支持下,环保产业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了绿色信贷的经济收益。此外,环保产业在我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部分环保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偏小、民营企业较多②,商业银行向这类企业提供融资时可以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最后,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可以获取先发优势。我国银行业业务类型较为趋同,积极建设绿色信贷业务体系的银行并不多,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绿色信贷实现错位竞争,并能通过率先树立绿色金融品牌,获得优质环保项目资源(何凌云等,2018)。

第二,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有助于树立良好社会声誉,获得更多绿色资源。首先,具有较好绿色声誉的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更多绿色环保客户资源。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积极支持环境保护的银行认同度更高,也更愿意与绿色声誉较高的银行开展合作(易金平等,2014)。其次,具有较好绿色声誉的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更多绿色投资者的融资支持。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有助于向资本市场释放其支持环境保护的信号,从而降低银行和外部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成功发行低利率绿色债券的概率(姚明龙,2017)。最后,具有较好绿色声誉的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政府监管部门的更多政策支持。为鼓励商业银行投放绿色信贷,政府部门会提供财政和资金支持,包括对公益属性较强的绿色项目贴息、与绿色信贷表现好的银行开展业务合作。此外,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中期借贷便利时会考虑其绿色信贷投放情况,从而影响银行运营资金的规模和成本(张琳等,2019)。

第三,绿色信贷能够降低银行面临的环境风险,提升资产质量。企业因环保不达标受到经济法律制裁,间接增加了授信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具体而言,污染企业接受罚款、停产整顿、甚至责令关闭等处罚后,会严重影响其经营活动,导致企业还款困难。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还会减少银行处置违约企业担保物的收益,进一步增加银行的损失(周于靖和罗韵轩,2017)。此外,银行向污染企业发放贷款可能会承担审核失察的连带责任(苗建青和苗建春,2008)。何德旭和張雪兰(2007)指出,向污染企业发放贷款或许能获得较高收益,但银行也将面临较高风险,而向环保企业发放贷款则有助于降低银行环境风险、提升资产质量。

2、绿色信贷对银行财务绩效的消极影响

第一,收益方面。一是绿色信贷业务收益较为有限。为响应绿色发展政策,商业银行往往以较低利率向部分环保企业发放信贷。而一些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未能得到充分内部化,也容易导致绿色信贷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王遥和潘冬阳,2015),无法承担较高贷款利率。二是绿色信贷政策会使部分客户资源流失。银行如果放弃污染行业的客户,将损失一部分收入来源,对银行盈利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对于负债较高的“两高一剩”企业,银行如果“抽贷”可能会加剧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更加难以偿还借款,银行将面临更大损失(陈伟光和卢丽红,2011)。

第二,成本方面。一是绿色信贷会提高银行管理成本。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人力、物力等各项成本,并且环境风险管理技术性较强,需要投入更高的产品开发支出(马秋君和刘文娟,2013)。二是绿色信贷挤占了银行核心业务资源。商业银行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因而要权衡各业务之间的资源分配(李国平和韦晓茜,2014)。绿色信贷是一项有潜力的新业务,但尚未有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这会减少银行用于维护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对业绩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自2013年以来,银监会陆续印发《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85号),以及《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统通〔2014〕60号),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银监局开展绿色信贷统计工作。学者在绿色金融业务对城商行财务绩效正负影响方面研究有了更多的数据支撑:

一方面,李苏等(2017)以2011-2015年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发现绿色信贷余额与银行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孙光林等(2017) 利用 2008-2016 年 5 大国有银行季度数据发现,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能够抑制不良贷款率生成、提高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高晓燕和高歌(2018)构造了银行竞争力指数,并基于2010-2016年20家上市银行数据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规模扩张能够增强银行竞争力。同年何凌云等(2018)利用2008-2016年9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可以提升银行资产收益率,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廖筠等(2019)利用2008-2017年1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对信贷结构的优化,促进银行经营效率提升。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收益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因而会损害银行财务绩效(陶茜,2016)。胡荣才和张文琼(2016)以2009-2014年14家上市银行为样本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会降低银行营业利润。刘忠璐和王鹏英(2019)利用2008-2017年12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损害了银行盈利能力。周再清等(2017)基于《银行业环境记录报告》披露的16家上市银行2010年和2013年的绿色信贷综合表现指标发现,当期绿色信贷发展好的银行后期财务绩效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是当期财务绩效高的银行后期绿色信贷发展更好。

三、绿色信贷影响城商行的资产质量(营运能力)

银行的资产质量成为银行业的热点话题,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健康地发展。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资产业务,绿色信贷政策自2007年正式出台至今已十余年。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7月末的9万亿元,绿色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17.26%,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绿色信贷的推行影响企业资产业务的构成,可以看出,绿色信贷的推行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而言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限制了其贷款对象,改变了其贷款结构。而关于这一改变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将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环境审查,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为贷款的重要前提,对达不到国家环保指标的企业不予贷款,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在将贷款发放之后,商业银行还要对企业保持密切关注,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投资项目进行仔细考察,严格控制自身的环境风险。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也降低了环境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绿色信贷比对其资产质量有正向影响。影响银行资产质量有客户质量、行业间恶性竞争、信息不对称、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客户质量一是由于客户群过于集中不利于商业银行分散风险,易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二是信用不良客户会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产生负向影响;银行行业间恶性竞争则是银行管理者过于关注业绩,盲目扩张,降低贷款利率,降低贷款审批标准,从而增加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企业欺瞒银行,如企业零利润、暗地转移资产等现象会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自身风险管控能力而言,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工作人员对于贷款业务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接受贷款的企业产能过剩,而自我国2017年制定了去产能的目标后,高能耗、高排放、技术落后的企业最容易被挤压出市场,走向破产,使银行面临极高的信用风险,遭受严重的损失。绿色信贷通过限制对“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来影响银行的贷款结构,加快“两高一剩”企业贷款的退出。推行绿色信贷一方面能有效限制银行贷款流入“两高一剩”企业,另一方面鼓励银行将资金投放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从源头上对银行的环境和信贷风险加以控制,规避了贷款企业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并引导企业发展清洁能源项目,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降低其偿债风险。

四、绿色信贷影响城商行的成本收益效应(盈利能力)

在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过程中,其中间业务收入受到的影响:首先,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审核的过程中可以推出账户管理、财务顾问等配套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其次,商业银行可以进行产品创新,将绿色信贷与中间业务相结合,创造兼有二者特色的金融衍生品,在提升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绿色金融的产品种类。

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严格的环保达标审核和环境风险甄别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贷前评估成本;二是绿色信贷项目回收周期较长且需要额外监测环境风险变化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从而会提高商业银行对贷款的事后监督成本;三是对环保项目或企业给予低利率优惠会造成银行利息收入损失;四是对“两高一剩”等高污染项目或企业实行高利率放款会使这部分客户流失,从而形成机会成本。

五、结论建议

从理论而言,绿色信贷有益于提升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但现实中临着诸多问题(银行盈利要求与绿色信贷的长期性属性之间的矛盾很难消除或缓解),导致受财务绩效约束银行排斥绿色金融业务。自2007年我国提出“绿色信贷”鼓励政策至今已有12年,但数据表明我国绿色信贷发展规模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从城商行层面,一是商业银行应积极扩展绿色经济领域的业务,绿色经济属于新增业态,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利润增长;二是提升城商行自身绿色环保的声誉,有助于吸引优质客户,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三是推出不同的绿色金融业务,丰富收入结构,多方位创造营业收入。

从国家层面,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条例,规范对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审批和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限制,并完善法律对违规企业加以处罚, 为商业银行提供实施绿色信贷的保障。随着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环境污染事故进入易发频发阶段,由于环境引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企业在扩大投资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风险和不断增加的违法成本。一旦企业融资项目违反了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将面临项目禁令违约风险。根据现有会计准则,商业银行被迫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这将导致银行利润下降。而在绿色信贷政策下,商业银行将根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限制污染生产、污染企业新项目和流动资金的投资额,从而能有效规避企业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而产生的违约风险,同时对环境不友好型的融资项目收取较高利率以缓释部分违约风险。

(九江银行赣州分行,江西 赣州341000)

参考文献:

[1]Chih H.L,Chih H.H,Chen T.Y.On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fi nancial industry.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3(3).

[2]Finger M, Gavious I, Manos R.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2018,52(9).

[3]Hansen R. C. The impact of the Equator Principles on lender liability: Risks of responsible lending. [N].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Working Paper,2006.

[4]Mathuva D M, Kiweu J M. Cooperativ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Savings and Credit Cooperatives in Kenya[J].Advances in Accounting,2016, 35(9).

[5]高晓燕,高歌.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探究[J].经济问题,2018(7).

[6]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7]李國平,韦晓茜.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度量与经济后果——基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4(8).

[8]廖筠,胡伟娟,杨丹丹.绿色信贷对银行经营效率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面板VAR模型[J].财经论丛,2019(2).

[9]周于靖,罗韵轩.金融生态环境、绿色声誉与信贷融资——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7(8).

[10]张琳,廉永辉,赵海涛.绿色信贷和银行财务绩效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基于中国29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9(4).

作者简介:张秋水(1979—),男,汉族,福建宁德人,九江银行赣州分行行长,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绿色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