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运河及航运

2020-12-23 09:44郭心华
档案与建设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南通运河航运

郭心华

摘要:南通“据江海之会,南北之喉”,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南通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物产丰富,水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着重叙述南通几条运河及航运的历史。

关键词:运河;南通;航运

南通主要骨干河道(一级河道)有焦港河、如海运河、九圩港河、如泰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新江海河、北凌河、栟茶运河等,总长742.34千米。二级河道105条,总长1760.58千米。另外,还有众多三、四级河道。各级河道交织成网,相互沟通,经长期的建设与整治,形成一个能引、能蓄、能控制、能调度、能通航利用的河网水系。

一、通吕运河

通吕运河西起南通市,在节制闸分水墩处衔接着通扬运河,东流经通州区正场、金余,海门区包场、六甲,启东市天汾至吕四镇,全长72.5千米。

通吕运河古名运盐河。宋至和年间(1054—1056年),沈起续修范公堤到吕四。咸淳五年(1269年)由通州(今南通市)凿河40里至金沙、余庆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继凿吕四运盐河。嘉靖十六年(1537年)又凿30多里,沟通全线,为盐、粮运输河道。老通吕运河自南通市濠河起,东流经市区东门新桥,通州李观音堂、明家庵、西亭、金沙、金余、余西,海门二甲、四甲、余东、包场、六甲,至启东吕四,全程82千米,底宽10米左右,可通小汽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謇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曾开有南通经西亭、四甲、包场至吕四的客运航线,但该河弯曲浅狭,碍航物多。民国十五年(1926年)曾经疏浚,抗日战争后老通吕运河趋于萧条。

1958年至今经过整治,通吕运河河道顺直,河面西宽于东,河水东深于西,通航条件良好,符合五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行500吨级单驳和200吨级货驳组成的轮驳船队。惟因河道处于沙土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加上船行波的影响,航道易淤,需常加疏浚。

通吕运河属长江水系,西接老通扬运河,北通串場河,东出吕四船闸,通汇吕线、新三河港,由吕三线向北,达大漾港闸,抵吕四渔场,经十六总闸、吕东闸至茅家港入黄海,沿线有团结河、老通吕运河、新江海河、三余竖河等支线河道,构成南通东南富饶地区临江濒海的水运网。

二、老通扬运河

老通扬运河自任港起,过南通船闸,经唐闸,北沿平潮、白蒲、林梓、丁堰、如皋、海安,折向西行,经曲塘、姜堰、泰州、宜陵,过三里窑船闸,跨越新通扬运河,再过五里窑船闸到江都,过江都船闸,循芒稻河北上,穿运盐闸通航孔,抵邵伯六闸,全长194.4千米,除与南官河同线0.4千米,与芒稻河同线5.5千米重复里程外,长188.5千米。

老通扬运河原为汉吴王刘濞运盐通商所开,自茱萸湾通海陵仓至如皋蟠溪,古称吴王沟、邗沟、茱萸沟、运盐河。三国以后曾一度堙塞,后历代不断疏浚并向东南延伸,历史上是淮南官盐和漕粮外运要道。隋仁寿四年(604年)复开茱萸湾。宋嘉柘年间(1056—1063年),淮南浙荆湖置制发运副使徐的浚茱萸湾至蟠溪全河,以出滞盐。熙宁九年(1076年),王子京又修浚泰州至如皋间170里河道。明万历年间,将河道凿抵通州(今南通市)。清光绪后期至民国时期,南通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开辟通扬客班后,亦多次参加浚河,费用一般由官、农、公司按三、四、三比例分摊。

新中国建立后,为通航客、货船舶,1951年、1955年先后对老通扬运河航道部分浅段进行疏浚。惟该河地处沙土地带,浚后坍淤严重。1958年在治理淮河工程中,建成宜陵节制闸,开挖新通扬运河,兴建三里窑、五里窑船闸,水系发生变化,航道分割成几级水位,水量受到控制,水源补给困难,航道淤塞严重,技术状况逐年恶化,加之过闸又十分不便,通航条件每况愈下,过往船只逐年减少,运量逐年下降。航道除东西两端,即五十里墩至南通港长江口27千米、邵伯至五里窑14.94千米,水深2米、底宽15米,为主要运道外,中间大段河道,尤以五里窑至大冯甸41.74千米、朝阳河至丁北24.1千米、丁堰至林梓8.5千米河段,水深仅0.4~1米,底宽4~8米,浅狭碍航。1981年起,为改善泰县市河航道,分四期进行拓宽整治,共浚土方10万立方米,砌筑块石护岸6633米。

老通扬运河江都至宜陵段只能区间运输,运量很少,泰州至海安段运量较大,从南官河进入老通扬运河,东运的物资每年有200多万吨,还有大量区域性物资运输。

三、新通扬运河

新通扬运河西起江都芒稻河口,过江都抽水站区向东,在五里窑与老通扬运河交叉而过,穿宜陵节制闸通航孔,一路东行。经庄桥南西官河口、樊家舍,泰州泰东河口,泰县林场,海安章郭庄、马家涵,至海安通榆运河南口。全长90.5千米,除芒稻河口至江都东闸3.6千米为抽水站区,不能通航外,实际通航里程为86.9千米。

新通扬运河地处里下河南缘,平行于老通扬运河以北,横贯扬州、南通两地区,系1958年兴建江都水利枢纽抽水站,向里下河地区输水灌溉农田、排除内涝,并结合航运等配套工程开挖的一条综合利用河道。1968年又进行续建工程,整治西段自芒稻河至泰东河口40千米,挖通中段自泰东河口至大白米30.7千米干河。1979年拓浚江都至宜陵11千米河道,拆除江都老东闸和向阳桥,实际完成土方730多万立方米。全线航道顺直,水深2米以上,西段至泰州,底宽可达40~ 50米,泰州以东底宽收至20米左右,部分为15米,均达六级航道标准。

该线西段,由于江都抽水站东、西两闸阻隔了直通芒稻河的运道,船行需在宜陵以西,取道老通扬运河,连续过五里窑船闸、江都船闸、芒稻船闸,方能由芒稻河进出长江;又因途经宜陵节制闸,通航孔净宽10米,过闸流速高达每秒1.4~1.6立方米,大大超过原设计标准,束水流急,通航孔常年关闭,只有闸下游至海安段74.4千米可通航。全线有桥梁24座,不足六级航道桥梁标准,有过河线64处。

新通扬运河属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由于老通扬运河淤浅难以修复,新通扬运河已成为沟通江都至海安的通道,并与建口线、泰东线、兴姜线、串场河等航道相通。由长江入高港,经南官河至泰县、海安、如皋来往船只,均过泰州船闸转入该线运行。

四、串场河

串场河南自海安西的老通扬运河口,过海安船闸,北经富安、东台、刘庄、盐城、上冈,至阜宁入射阳河,全长176千米。

串场河发端于修筑海堤。唐大历元年(766年),淮南节度使判官李承主持在楚州、扬州海滨创筑海塘,名捍海堰(一名常丰堰),北起盐城,南抵海陵,始有捍海堰旁的沟渠。宋天圣二年至六年(1024—1028年),泰州知州张纶从西溪(今东台市)盐官范仲淹议,于李堰西侧大规模重修捍海堰,后人称范公堤,形成断断续续的复堆河道。至和年间(1054—1056年),沈起又将范堤续修到吕四。南宋光宗时(1190—1194年)又加疏通,统称运盐官河。明永乐九年(1411年)及天顺年间(1457—1464年)曾两次浚河修堤。明中叶以后,串场河一名始见于文献记载。清康熙、雍正时,先后挑浚丁溪至白驹、伍佑至泰(州)坝、盐城至便(卞)仓等河段。乾隆三年(1738年),又于盐城北开河120里,直达阜宁,与射阳河相通,至此形成串通苏北沿海栟茶、角斜、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丁溪、草堰、小海、白驹、刘庄、伍佑、新兴、庙湾(今阜宁)、天赐等15(后为36)个盐场的盐运河道。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以后,因海岸东移,海远卤淡。民国时期,原苏北盐场相继废灶兴垦,串场河盐运衰落,河道疏于治理,以致淤浅、狭窄、多弯,仅通行小型船舶。

串场河是航运、灌溉、排洪的综合性河流。建国后对河道进行清障扫床。从1953年开始至1987年为止,全河除海安至东台47千米有多处河床水深不足2米,底宽不足10米,只能单向通行小船外,自东台至盐城、阜宁129千米河段,水深2.5米,底宽20米,可达六级航道标准。惟全线尚有20处左右的弯道,最小曲度半径仅40米。

串场河航道属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为苏北滨海平原南北纵向干线航道,南接老通扬运河,达南通港入长江,北通射阳河及苏北灌溉总渠,西与泰东线、高东线、兴东线、盐宝线、盐邵线相连,为盐城水上运输的纽带,承担盐城市水上运输进出口总量40%左右。

猜你喜欢
南通运河航运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展览纪录
航运服务指南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
航运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