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均南 陈祖胜 于飞
[摘 要]数字化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创业者能力提出了新时代要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重新调整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分析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新趋势以及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学科特点,提出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提升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电子信息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虚实结合+校企合作构建商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9JGA177);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商科研究生3C实践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GY2020077)
[作者简介]花均南(1977—),男,广西合浦人,管理学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管理研究;陈祖胜(1971—),男,广西桂林人,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合作创新研究;于 飞(1983—),男,广西桂林人,企业管理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4[收稿日期] 2020-05-30
电子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数字经济正日益改变社会生活和企业运营模式。有学者预测,至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3.2万亿美元[1]。数字化正从用户集成、数据分析、综合性服务三个层面颠覆传统的價值创造和商业盈利模式,大规模定制和生产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客户关系的直接化,快速迭代的新产品推出成为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离不开基于学校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行业及企业的产教融合的机制。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勇于创新以及注重大局的精神,从而达到社会和学生双赢的局面。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应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新特征,逐步调整现有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于此,本文提出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融合发展路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电子信息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2]。
一、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分析
1.创新创业课程跨学科融合程度不高。目前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关注电子电路、电子学、信息处理、计算机知识融合,偏重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传统商科院校关注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下的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选择及实施过程中,无法有效突破学科之间的障碍,创新创业课程在设置上也没有过多体现学科融合的问题,形成不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效果。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容易产生创新的点子,创新创业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学科融合处,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在此方面拥有天然优势,电子产业发展速度快,迭代周期短,需要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其成果进行快速转换,因此更需要工管结合,文理相融,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跨界才能更好地符合时代的要求,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在融合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2.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电子信息特色类专业核心课多是技术性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与掌握,而创新创业类课程多是实务性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巩固。电子信息特色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技术方面的突破,在选择创新创业课程时更倾向于技术方面的锻炼,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更侧重于技术创新。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工科技术只了解部分名词,无法深入了解其原理,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更侧重于商业模式或管理方面的创新。为了兼顾工科和商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和课程执行的方便性,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理论部分就会偏多。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甚至存在着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开出率不足、随意调整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尚未真正摆脱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系统性。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更注重技术方面的突破,而对创新的管理关注不够,因此造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业课程关联脱节,技术创新课程未能有效嵌入到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管理创新课程体系中。电子信息特色类专业的学生对社会上需求无法捕捉到,仅沉迷于自身对技术的创新,造成自身的创新缺乏市场的响应,同时市场上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所举的案例往往都是来自不同企业的某个特例,缺乏同一企业创业不同阶段的案例分析。同时,创新与创业课程联系不紧密,有些脱离实际,更偏向于追求难度很高的技术创新,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资金和科研能力实力跟不上,造成技术创新难出成效,而对贴近大学生生活的创新和创业显得投入力度不足,更无法有效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有效拓展与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
4.创新创业教育未能根植于行业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存在技术优先的观念,对创新创业教育认为是偏文或偏管理,没什么难度。因此出现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一条路,创新创业教育一条路各自发展的现象,如何将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相融合展开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待探索。目前国家要求进行新工科建设,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基本上都是以工立本,所以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然要体现出“学科交叉、产学融合”的特征,探求并实践与相关电子信息行业及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产业能力要求,需要加强行业内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但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一块,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5.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黏合度不够。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带动产业的升级,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变化更大,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大量现有职业岗位不断变化、调整甚至消失,而以往相对封闭的专业课程面临新挑战。电子信息产业新工具、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带来生产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引起管理模式的改变,电子信息特色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需要融入时代的元素,把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据经济这些知识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增强专业知识的黏合度。
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合理融合,才能让学生对未来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但现实情况是,当前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学生的专业教育虽大部分已开始按OBE理念进行改革,按工程认证模式去执行,但其固定模式限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创新发展,许多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内容与原来的课程大纲有偏差,无法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如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迁移到创新创业过程当中去,如何将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转化,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利用行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加快对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创新进行及时转化,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性。结合目前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时应紧密围绕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技能以及行业发展展开。因此,课程设置应围绕以下模块展开。
(一)创新创业意识与数字经济意识融合模块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推动经济转型、培育经济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共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催生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更新迭代,从而更迅猛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信息消费、移动支付交易、电子商务规模等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向各行各业广泛渗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創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现,创新创业意识是创业者高素质的重要体现[3]。Tony Wagner在《Global Achievement Gap》一书中提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主观能动性、创业精神和好奇心[4]。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冲击原有经济认知、管理理念以及社会伦理等观念,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时应该将数字经济意识融合到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中。
经济理念方面,数字经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市场商务活动和政府监管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由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产业融合为主线的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模式,推动组织变革、内容创新、效率提升、监管优化。数字经济对电子信息行业的经济影响更大,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变革,也使得在这一行的经济现象发生很大的改变。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范式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字经济将进一步促进传统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融合;二是数字经济对交易双方市场信息透明度的促进,将改变原有市场结构;三是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边界,导致企业跨行业融合;四是数字经济有可能颠覆传统的经济盈利模式,改变人们对传统经济学的认知。
管理理念方面,传统价值管理主要基于有形商品价值增值,形成以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为代表的价值增值活动。数字经济将由原来有形商品的偏重,转为数字化产品和非数字化产品,以及数字化服务和非数字化服务两类商品的并重。在商务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更依赖于数据,在生产数据化之后,结合需求端与消费端的大数据,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战略,进一步挖掘消费者需求,弥补供给侧短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预测化生产,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产能,避免出现产能过剩与库存。目前传统的企业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现在的管理理念要求产品的形成必须与用户需求紧密相关,快速反应,形成了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参与设计与生产,践行C2B等新型商业模式,使生产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产业端与消费端的无缝链接,使生产进一步整合化。其次,加快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化,拓展发展新空间,是数字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社会伦理方面,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经历了机械能、电能时代,现代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企业重要资源,社会进入了数据能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数字经济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利用数据侵犯消费者权益和个人隐私现象,对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数据经济时代,数据安全问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比传统方式要大很多,给当事人更为致命的打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时应增设数字经济意识中伦理层面的思考,增强诚信教育,尊崇伦理规范,共同维护好创业环境。
(二)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业融合模块
从融合管理创新的角度,如果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与战略创新相结合,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就可以有效占据技术创新制高点;与营销创新有效融合,利用各类新媒体营销手段,就能更大范围拓展创新价值;与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创新相结合,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就可以有效保障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实现。
首先,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可以与企业战略创新课程紧密结合。课程的融合主要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课程设置时要突出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背景,例如,可以通过对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以及中国TD-SCDMA、5G通信技术标准竞争;通过对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以及华为、中兴和联想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方向选择等案例的分析,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思想嵌入到电子信息技术规划中,使学生明白美国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在更新和变化,没有自己的核心创新能力,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受制于人。培养学生创新上的宏观战略思维,使学生理解企业在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的平衡关系上的合理把握。
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课程结合。目前,用户驱动创新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部分课程内容可以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如何与更好的顾客体验相融合,例如,可以从市场营销创新角度,剖析苹果、淘宝等行业内企业如何通过挖掘用户体验来进行产品创新和交易平台创新。同时媒体技术的出现,也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的结合可以使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更有效地根植于社会需求,实现用户驱动下的应用创新。
電子信息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结合。目前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快速变化,外部合作创新日显重要。苹果公司通过外部合作创新实现创新速度的提升,使企业在电子信息行业保持全球领先。华为的人才储备使得其即使在美国恶意封杀下还能顽强生存,且不断发展壮大,从这足以证明人才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时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视角,提升学生外部知识合作和资源获取能力。同时,一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出现,也需要学生有一种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导意识和能力,课程可以以华为、苹果、Face book创始人为案例,强化学生领导力的学习。
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创新的融合。全球化下知识的扩散为外部合作创新提供了可能,同时,知识合作过程中也会出现知识侵权及非自愿外溢等问题,知识管理上的疏忽很容易形成创新的风险。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但知识产权也是动态发展的,时代不一样,其内涵也会发生改变,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电子信息特色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结合知识管理来展开,一个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如何管理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合作的矛盾,提升创新效率?有必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管理创新内容。
最后,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不仅要与管理创新相融通,同时也要与创业相融合。创新实质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化为财富的能力[5]。创业是创新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将知识的创新变为现实化、商业化的过程。
(三)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融合模块
从产创融合的角度来看,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优势与创新创业融合,使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把技术创新转化为成果,是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电子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电子信息特色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与社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特别是5G、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
5G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5G的到来,不仅是网速的加快,而是进一步突破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连接的时空限制,实现万物互联,5G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神经网络。5G技术的发展,将改变社会运行模式,更会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谁拥有5G标准的话语权,谁就能在5G创新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企业而言,每个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意味着企业必须进行企业再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创业课程中设立相关的5G技术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前沿技术及应用范围,更新创新意识,敏锐捕捉到创新创业机会。
大数据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大数据至少可以从三方面带来商业模式创新,即数据的分析能力;集聚数据为运营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供数据为企业运营业务服务[6]。一些企业如盒马鲜生,非常准,Seton医疗等已在这方面开始了成功的探索。数据成为资产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但数据资产管理目前尚处空白阶段,蕴藏着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数据资产管理是企业或组织采取的各种管理活动,用以保证数据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大数据带来的经济效益,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区块链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多种技术通过新的结构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数据记录、储存和表达方式。区块链至少可以应用于区块链协作、去中心化、重新定义中间人、知识产权创造者、模拟真实世界、区块链支持供应商、平台创建者、更多更好的数据、新的公共部门等九种开放式商业模式创新中。通过区块链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效融合,使学生掌握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可以为学生在电子信息行业进行创新创业提供抓手。
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按人工智能层级架构和生态图谱可以分为:基础层、核心技术层和应用层。每一层级都存在很多的创新创业空间,并且有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应用,例如:互联网搜索、生物特征识别、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客服等。人工智能也是电子信息特色的外在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不仅使学生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更能提高其创新研究的兴趣。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改变,电子信息特色类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该充分发挥其电子信息与时代发展天然结合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意识与数字经济意识融合、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业融合、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融合,探索出一条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新红.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J].电子政务,2016(11):2-11.
[2]Tony Wagner.创新者的培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8-30.
[3]陈劲.创新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88-90.
[4]毛翠云,梅强,刘建一.成功创业者素质测评及培训项目优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8):11-15.
[5]陈晓红.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融合与应用创新趋势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8.
[6]徐赤.数字经济:融合创新与结构重塑[J].杭州(周刊),2018(48): 6-10.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 with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Mode of "Three Integrations"
HUA Jun-nan, CHEN Zu-sheng, YU Fei
(Business Schoo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for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value to readjus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y. Based on the new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ackgrou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digital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