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昶 高应达
[摘 要]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和贵阳师范学院三所高等院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貴州高校对师生思想、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制机构等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造,并取得了较好成效,适应了全国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并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作出了应有贡献,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贵州;高等教育;新民主主义改造
[基金项目]2017年铜仁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贵州高等教育史研究”(黔教科研发〔2017〕85号)
[作者简介]高应昶(1965—),男,贵州德江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高等教育研究;高应达(1963—),男,贵州德江人,硕士研究生,铜仁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方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3[收稿日期] 2020-05-1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是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其主要任务“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同纲领》提出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成为新中国建立之初各类教育重要的办学方向和理念。
《共同纲领》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农业和国防的建设”,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提倡“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奖励人民的劳动热情”,为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指明了方向。换言之,人民政权的建立,为教育性质的转变创造了基本条件。
一、新民主主义新式高等教育体系改造
(一)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和课程改革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贵阳,立即接管了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和贵阳师范学院三所高等院校。人民政府接管高校后,为使高校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贵州高校开展了对旧知识分子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活动,同时对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月,教育部组织部分高校负责人讨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造方针,强调高等教育改造的方向是一切服务于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在课程上加强政治课学习,业务课必须切合建设的需要。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必须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实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会议同时指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的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在这两个会议精神引导下,贵州高校学生自发将学生社团联合起来组成学生联合会,下分若干组,以“改造我们的学生”为材料,以“自觉讨论,结合思想”为方法,在高校中对大学生的旧式思想进行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
贵州的高等教育,要对接管的具有旧思想的高校教师和大部分学生进行新思想改造,是“特别需要克服的困难”。第一,当时很多大学教师的思想“还保持着非无产阶级成分”。第二,民国时期的大学“所学和所用可以毫不相关”,学生只需拥有大学这个“资格”便可以“进入社会中的特殊阶级了”。第三,民国时期的大学推崇“西学”,脱离了民族基础,在技术上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推销员”。第四,高校“师生之间,教授和讲助之间,教职之间,职工之间”“一层一层闹进步瞧不起落后,落后向进步侧目而视的情绪”,以及知识分子之间“文人相轻,自高自大的作风”。第五,课程改革也须从教师思想改造着手,“这一点是极重要的,尤其是在解放初期……对他们不信任,结果是阻碍了大学的改造。”进入1950年,全国高校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学改造浪潮。
贵州要办好人民的高等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教育改造。1951年,贵州省在各高校相继成立了校级学习委员会,以促进教师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改造。学习内容主要有:第一周,从头学起—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周,社会发展简史;第三周,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第四周,业务学习。高校教师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史、三大文件和时事,以之达成改造教职工的五大观点(劳动观点、组织观点、群众观点、唯物观点、阶级观点),使之成为新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力量。
贵州高校在这场思想改造过程采取的六步学习法,即“粗读”“精读”、小组讨论、组长讨论、学委会汇报、大会总结,大幅提高了教师对五大观点的认知,但由于学习时间仓促、学习时间过长,业务学习“便只得草率从事了”。
尽管改造不是很彻底,但这次思想改造,提升了贵州高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初步满足了高校师资要求。1950年起,贵州高校取消了原有的三民主义、哲学概论、伦理学和六法全书等课程,主动开设各类政治理论和思想改造理论课程。如贵州大学在全校开设辩证唯物主义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论;在文法商学院和农经系开设政治经济学和新民主主义论;在政经系开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中国土地问题与土地改革、劳工政策法令、帝国主义论、共产党宣言、苏联经济建设研究;在法律系开设新刑法原理、新民法原理、马列法律理论、论国家及国家的起源等。
对于新思想的政治课程,由于教师缺乏,贵州高校采用大班大课形式,由具有先进思想的少数教师授课。如贵州大学遴选出六位教师担任全校马列主义新思想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1950年6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发布,规定高等学校的宗旨是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与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1951年,教育部规定在高校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使之成为全国高校必修课程。1952年10月,教育部再次行文:在综合大学及财经、艺术等学院一至三年级分别开设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在工、农、医等专门学院分别开设新民主主义论与政治经济学,各高校自1953年度起开马列主义基础课,并将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史。
无疑,贵州高校在1950年春季学期所开设的新思想课程,虽没有成为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却成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二)党对高校领导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旧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已经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保障高等教育的方向与国家的迫切需求相适应,对高校的体制进行改造,建立新的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高校体制,已成为当时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领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贵州高校在军代表指导下及时建立接管委员会,成立临时校务管理委员会。1950年3月前后,贵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为加强对高校的管理,决定在境内高校成立战时院务临时管理委员会。战时院务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及办公室秘书,皆由人民解放军军代表兼任。
1952年2月,贵州高校交由贵州省文教厅代管,一切重大人事由省文教厅提出,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执行。
国家从1950年就决定大学及专门学院采取校(院)长负责制,校(院)长代表学校并领导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全校(院)一切教学、研究及行政事务。贵州各高校渐次对各自机构进行改革。1952年后,在中央作出“加强党对高等学校领导”的批示后,西南军政区也成立高教党委,各高校也成立党的组织机构,领导高校的政治工作。到年底,军代表指导学校方式退出贵州省内高校管理体制,党对高校的领导制度正式形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贵州高等教育改造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人民政权接管贵州高校并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不小成就。
1.贵州高校新民主主义课程改造,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打下了基础。从1949年11月接管贵州高校开始,学生“多不知学什么,如何学”,到“以改造我们的学生”,展开“以学生为材料,以自觉讨论,结合思想”学习;从1951年贵州各大学对大学课程,特别是政治理论与思想理论课程进行尝试性改革,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改造;从把高校课程改革放到了重要位置,到满足“理论与实际一致”的课程要求和标准,贵州高校师生不断探讨,使贵州高校课程改革走上了新民主主义探索正确的道路,并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打下了基础。
2.对师生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贵州高校对师生进行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贵州解放之初,绝大多数教师是由旧教育机构接收而来,他们对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政策和主张、教育的破旧立新、人民政府的工作作风等不理解,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要求不适应。为此,从1950年起,学生思想改造、老师学习改造等训练班相继举行,知识界也开展了自我改造运动,学习时事政治和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外加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师生参加土地改革等活动,真正解决了当时师生所面临的各类困惑,也为今天师生政治思想教育留下了宝贵经验。
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后,虽然贵州仍有贵阳医学院、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农学院等三所高等院校,但贵州唯一专业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贵州大学被撤销,对贵州是个巨大损失,但对全国建设发展需求来讲是贵州做出的一大贡献。贵州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本就非常落后,将一些师资雄厚、设备齐全的系科和专业调到国家急需的地方,虽说在一定阶段削弱了贵州高等教育的水平,迟滞了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这是为适应国家建设发展需求做出的应有奉献。
4.确立了党对贵州高校的领导地位。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保证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从1950年起,中共党员开始到高校与军代表一起指导高校工作。随后,各高校先后建立党支部。随着先进知识分子对党的认识加深,不断有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贵州高校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越来越多师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高校建设发展打下了基础。1956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批准贵阳师范学院、贵阳医学院、贵州农学院建立党委会,确立了党在贵州高校的领导地位。
自1949年人民政权接管贵州三所高校后,为改造旧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快旧式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贵阳医学院相继展开了对知识分子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改造;为适应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需求,使高等教育培养的新型人才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大力推进新民主主义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为使高等教育成为人民的、大众的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大力推进高校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对高校领导地位的确立,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形成打下了组织基础,引领着高等教育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发展。在这一系列的新民主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探索中,贵州高校不仅取得了应有的成效,还为国家建设和全国新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大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1-52,55-56.
[2]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07,323.
[3]孔令中.贵州教育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443,449, 455.
[4]《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当代的贵州(2)[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364-365.
[5]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0,20-21,30-31.
[6]貴州省档案馆档案全宗号:114-1-49;114-1-164;114-1-308; 114-1-277[Z].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 and Achievements of Guizhou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China
GAO Ying-chang1, GAO Ying-da2
(1.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Tongre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Abstract: On November 15, 1949, Guiyang was liberated, and the People's government took over thre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Guizhou: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Medical College, and Guiyang Normal Colleg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carried out new-democratic reform in term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de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s, etc.,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ich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ade due contributions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ialis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Guizhou; higher education; new democratic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