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丽
前言: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已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围绕问题教学法中的问题类型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1 渐进式问题
渐进式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保证每个设计环节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渐进式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设计要由简单到复杂,先引导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随即开展知识内涵的讲解,通过这种渐进式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所学知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此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以《细菌》为例进行分析,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以及比较等方式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应用渐进式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从细菌的形态到结构、从细菌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殖方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细菌、动物以及植物细胞结构异同分析的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学习细菌的发现过程。通过采用渐进式问题教学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对细菌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1.2 并列式问题
并列式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范围较广,从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围绕具体的知识板块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将问题与问题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保证二者之间处于并列的关系,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过程中,将并列式问题教学方式有效的应用其中,首先,讲解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以及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随即对反应的速度进行探究。在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板块的过程中,围绕概念以及种类等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列式问题教学方式的优势较为显著,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生物教学某板块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分析与讲解,以此有助扩展学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1.3 关联性问题
将关联式教学应用到教学当中可以体现出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与延伸,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关键点,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关联性问题教学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充分引导学生将本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效的连接;另一方面,要丰富问题的形式,注重扩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教学课堂当中。例如:在讲解《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环节中,充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将关键性问题教学方式应用其中,介绍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为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以及与神创论观点,在借助关联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相关教学知识进行融合,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地质考察、寻找古人类化石和遗物证据等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关联性问题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获取知识,并逐步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1 注重课前问题激励
做好课前的预习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首先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充分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之前的个性差异,在课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任务,了解知识整体内容。在此环节中,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为了激励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操作,可以以问题鼓励的方式进行,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解《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教学环节中,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空气进入肺部,在肺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学们认为胸围差的差别与什么有关?”、“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轮廓容积的变化吗?”、“胸围差的大小分别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研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这种课前预习的形式,合理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已经对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将知识要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为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做好课前预习,围绕课前几个问题展开,以此提升学生总结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课中问题串联
教学实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在课中导学的过程中,要发挥以问题串联的优势,将问题串联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进行。在课中应用问题串联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清晰度。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在课堂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借助这种问题串联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教学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掌握完全变态以及不完全变态的基本概念,并将二者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帮助学生加强对该板块的理解。在讲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中,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进行讲解,在此期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向学生提问:“幼虫身体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幼虫期出现的淡黄色的片状物体是什么?”等问题,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问题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家蚕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结构,以此掌握变态发育要点。通过这种在课中适当提问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以及学习,提升问题归纳能力。
2.3 注重课后问题强化
课后的总结是关键,在学习完一个课时之后,要以问题强化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切实掌握好方式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以问题强化理解主要分为课堂结束前以及课堂结束后两个阶段,分别以答案解释以及问题讲解的方式进行,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适当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对吸人的气体所起的作用,在课堂结束前的问题提提问阶段,针对在上课阶段提出的:“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吞咽与呼吸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汇总,并要求学生通过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同时,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仍然需要向学生提出:“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等相关的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身的看法与见解,并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与修改,对于未及时解答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尝试学生自主解答问题,从中得出正确的答案。
2.4 注重日常问题扩展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开展生物教学的环节中,要切实做好日常的分享工作,以问题教学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解《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过程中,注重问题扩展知识的应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以谈话的形式进行交流:“众所周知,不吃早餐会影响我们的肠胃健康,长此以往将会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同学们认为不吃早餐的危害都会哪些呢?”在比如:通过提问:“水是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约占身体的多少克呢?”,引导学生掌握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还可以提问:“我们身边有不爱吃青菜的同学,他们体内的营养是不均衡的,你们认为这种挑食的行为正确吗?”,围绕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为角度进行阐述与、分析,逐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引发思考,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保证动物性食物以及植物性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问题教学激活初中生物课堂实践路径具有多样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重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充分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以问题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后总结的环节中,要以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使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