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静
自5G商用以来,边缘计算在2B行业的热度一直都是有增无减,不仅能够缩短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距离,还让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高实时性成为现实。据预测显示,未来85%以上的数据都不会被传回云数据中心,而是直接在边缘计算侧进行分析和处理。
据IDC预测,全球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边缘部署的比例将从2020年的10%增长到2023年的50%,这意味着边缘侧计算设备的部署量将快速增长。近日,浪潮边缘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孙波在第二届OCP China Day上表示,大量的边缘智能终端的部署会带来边缘端和数据中心中间计算力的强需求,因此会拉动边缘计算产业增长。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边缘智能终端的增长使得边缘计算需求也随之增长。那么边缘计算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什么?
5G、AI成边缘侧需求两大拉动力
“5G和AI是边缘侧需求暴增的两大拉动力。”孙波表示,云、边、端可能会随着端设备的快速部署带来同步的增长,云边端协同的AI应用框架,以及5G核心网应用下沉,加速了计算力从数据中心向边缘侧延伸。
其中,5G核心网支持控制面和用户面彻底分离,使得用户面UPF可灵活下沉,与边缘计算一起分布式部署在更靠近用户和数据源的位置,从而可降低网络时延,提升业务体验,并推动行业应用创新。同时,边缘的计算力的部署实际上会带来一些新的应用场景,例如,目前CDN节点更多部署在数据中心,未来在边缘侧部署大量的计算节点之后,CDN会在边缘侧变成泛CDN,拉动边缘侧应用快速落地。
AI则可以帮助用户在设备端快速、灵活、稳定地实现“黑科技”的梦想,基于“云-边-端”体系将用户的设备端与数据存储、计算的云端进行连接。但不同的层级对AI的计算需求是不一样的。端侧对计算力要求相对单一,计算量也不是很高,只进行20%的初级决策;边侧则需要整合决策,解决60%的AI推理决策;云端需要进行复杂的决策分析,训练AI模型,再推递到边侧以及端侧。所以云边协同会带来整个未来AI计算力从边到端的下沉,拉动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
开放标准加速边缘计算场景化落地
随着技术、网络和端设备的发展,单一、同构的计算设备已经难以满足边缘计算的需求,异构化的协同处理将会成为边缘计算的新常态。边缘计算负载的复杂化也意味着,边缘计算中心将需要管理越来越多不同品牌型号、性能标准、部署模式的设备,这就需要制定统一的基准规范,降低部署与运维的门槛。
为此,2017年11月,中国移动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等共同发起了面向电信应用的开放电信IT基础设施项目——OTII(Open Telecom IT Infrastructure),其首要目标是定制面向5G及边缘计算的深度定制、开放标准、统一规范的服务器方案及产品。
在孙波看来,OTII边缘计算服务器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传统基站、核心网等设备往往是软、硬件紧耦合的,如果要进行扩展,必须要实现软、硬件的解耦。而在应用OTII标准之后,原有CT设备可以用更加标准化、开放性的IT设备替代,实现ICT融合,有利于降低场景化边缘计算应用的部署成本,提升灵活性。
OTII开放标准可以提高边缘计算系统的开放性,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边缘计算的开发、部署与运维门槛。“浪潮已经把OTII作为首选技术标准,接下来会加速推进基于OTII标准的边缘计算服務器在具体行业应用场景的落地和部署。同时,我们还会聚合硬件商、软件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共同加速OTII开放生态的培育和产业落地。”孙波表示。
孙波表示,基于OTII标准的服务器产品需要根据多样化场景需求进行差异化开发,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面对边缘侧的不同应用场景,浪潮也准备了不同的边缘服务器解决方案,以便于应对各种严苛环境的挑战。
“首先在设计层面,浪潮通过模块化组合来提升产品灵活性,支持不同应用场景;其次在开发过程中,浪潮通过各种可靠性手段来提升产品品质,保证质量;最后在业务层面,浪潮也在不断拓展生态合作伙伴,以多样化、复杂化的生态建设满足各方面的客户需求”,孙波如是说。
目前,浪潮正在围绕ICT融合、泛CDN、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产业+AI、城市治理、智能终端接入这七个场景,打造边缘微中心、边缘云服务器、便携AI服务器、智算小站这四大产品系列,以支撑不同场景对于边缘算力的差异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