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艳
【摘 要】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作文教学往往会被教师忽略。作文对于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培养都起着一定的影响,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运用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走进生活;小学语文;作文
作文是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重点,但也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已经变成了一项任务,仅仅只是为了凑到规定的字数。学生之所以会觉得写作文难,主要还是由于自身经验不足,不知如何下笔所导致。新课程标准提示学生从看、听、想、亲身经历这几个关键词入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对学生写作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关注生活,多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是学生积累素材的基本来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例如,以“我最敬爱的人”为题进行写作,我最尊敬的人可以是老师、警察、医生等学生熟悉的人物,可是当学生着手去描写自己最敬爱的人时,却往往又没有内容可写。所以,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的经历以及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于写作内容有真实感,知道该如何下笔进行描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再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在指导学生以“我最喜欢的水果”为作文题目进行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最爱的水果带进课堂中,让同学讲述水果的颜色、外形、味道以及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水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贴近生活的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素材方面更多积累,为写作打下可靠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多讲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通过表达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写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富有真情实感。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情绪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只是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还需要用情境创设等方式将课堂内容转变为学生生活化体验的场所。比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在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前,学生的感受以及思想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入到文章深处,这时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假如圆明园正在被侵略攻占,面对敌人的侵略,你会怎么做?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对课文的提前预习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结合此情此景进行台词的联想,在一种丑恶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迅速地将自己激昂悲愤的情绪带入课堂,体会强盗们的疯狂与罪恶,真正地了解当时中国人的懦弱无能,将自己的悲伤以及愤怒情感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做到情感的流露,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入读后感中,使文章能够给他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让作文富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三、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真理
以生活化为小学作文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必不可少的就是组织小学生参加一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活动中增加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实践技能,对生活拥有不一样的体验,拥有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最主要的一部分,在家庭内所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一部分。例如,在“我會做家务”作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扫地、洗衣服、做饭、洗碗、拖地等家务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然后将过程进行描写。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愿意接受这样的作文布置方式。所以,当学生投入到家务活动中去时,就会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轻易地唤起学生的记忆,学生将这些动作及感受写入文章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再如,在“我眼中的夏天”作文创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外出踏青游玩或者是利用假期时间与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边走边对身边的景色进行记录:夏天的天空、夏天的花朵、夏天里万物的样貌,用口述的形式对所看到的进行描绘,回到学校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多种修辞的手法对自己所看到的夏天进行描写。学生只有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引发学生的共鸣与主动性,才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做到有素材有内容可写。走进生活的写作模式需要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不再是以没内容可写的凑字数的态度去面对作文,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地融入到作文中,写出富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综上所述,只有将作文进行生活化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涛.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48-49.
[2]陈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名师在线,2020(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