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

2020-12-23 05:41周诗捷赵单康江华李佳
绿色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分布规律

周诗捷 赵单康 江华 李佳

摘要:结合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部分揭示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下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S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4-0056-02

1 引言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地貌,可以概括为以岩石化学溶解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现象的总体[1]。我国学者称这一现象为土地石漠化[2]。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极端现象,发生石漠化的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差、敏感性强、抗灾能力弱、易遭受破坏而难于恢复,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给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存带来了极大挑战[3]。湖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全省122个县(市、区)中共有83个县(市、区)有岩溶土地分布,其中82个(市、区)的岩溶土地上发生了石漠化;全省岩溶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5.95%,石漠化发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91%,表明土地石漠化是湖南的重点生态问题之一[4,5]。

根据湖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显示:全省岩溶区总面积549.64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5.95%。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125.14万hm2,占岩溶地区面积的22.77%,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1%;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63.37万hm2,占岩溶地区面积的29.7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1%;非石漠化土地面积261.13万hm2,占岩溶地区面积的47.51%,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33%。

2 岩溶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

2.1 岩溶土地分布区域广泛

湖南岩溶土地分布区域广泛,岩溶区土地总面积549.64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5.95%。主要分布范围涉及13个市(州)83个县(市、区),占湖南122个县(市、区)的68.03%,其中湘西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州市,以及湘中的邵阳市、娄底市等市(州)所占比重大,总体呈现出西部-西南部多、东部-东北部少的分布特点[6]。从各县(市、区)岩溶土地面积与行政区域面积比较的情况来看,岩溶区土地面积占行政区域面积60%及以上的县(市、区)有16个,30%~60%的县(市、区)有24个,小于30%的县(市、区)有43个。

2.2 岩溶土地分布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岩溶土地在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均有分布,以湘、资、沅3个水系为主[7]。集中分布在湘江衡阳市以上流域、沅江浦市镇以下流域、资水冷水江以上流域,面积分别为143.25万hm2、88.59万hm2和86.83万hm2,分别占岩溶区土地总面积的26.06%、16.12%和15.80%;其次是澧水流域及湘江衡阳以下流域,面积分别为67.23万hm2和56.07万hm2,分别占岩溶区土地总面积的12.23%和10.20%;岩溶土地多分布在这些流域的中上游。同时,岩溶地区分布有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湖南省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8.18%;有湖南武陵源张家界自然保护区、湖南武陵源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湖南武陵源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等1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占湖南省2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53.85%;有湖南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夹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等24处国家森林公园,占湖南省6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38.71%;同时还有近20处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可见,岩溶土地分布区域的生态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并影响到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安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3 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

3.1 石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全省3个区域

根据监测结果结合GIS軟件观察湖南省石漠化土地分布,湖南省石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武陵山脉山地岩溶区、衡邵干旱走廊岩溶区和南岭山脉山地-丘陵岩溶区3个区域。这3个区域共涉及42个监测单位,石漠化面积104.55万hm2,潜在石漠化面积130.00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的83.55%和79.57%,其它县(市、区)为零散分布。

(1)武陵山脉山地岩溶区。包括慈利、永定、桑植、永顺、龙山、保靖、花垣、古丈、凤凰、吉首、泸溪、石门、桃源、麻阳、沅陵、溆浦、澧县等17县(市、区)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46.49万hm2,潜在石漠化面积80.93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的37.15%和49.54%。

(2)衡邵干旱走廊岩溶区。包括涟源、新化、邵东、双峰、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武冈、新宁等10县(市、区),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30.38万hm2,潜在石漠化面积29.83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的24.28%和18.26%。

(3)南岭山脉山地-丘陵岩溶区。包括东安、冷水滩、祁阳、耒阳、常宁、祁东,桂阳、临武、嘉禾、宜章、宁远、道县、江华、江永、新田等15县(市、区),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27.68万hm2,潜在石漠化面积19.24万hm2,占全省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的22.12%和11.78%。

3.2 潜在石漠化土地的植被较好

湖南省潜在石漠化土地上植被类型以乔木型为主,乔木型面积达126.95万hm2,占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7.71%。潜在石漠化土地的植被综合盖度主要集中在50%~79%,该区间内的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36.35万hm2,占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的83.46%。提高植被综合盖度是科学降低石漠化程度、保持水土使石漠化状况不发生恶化的最绿色、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8]。近年来,湖南省在岩溶土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林草植被恢复措施,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种草等措施,这些措施涵盖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森林抚育工程等一系列重点工程[9],监测数据表明这些工程对于石漠化土地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3 石漠化土地主要发生在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等岩溶地貌类型

湖南省岩溶土地共有8个岩溶地貌[10],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是湖南省岩溶地区的主要岩溶地貌,面积达526.43万hm2,占岩溶区面积的95.78%,其他6个岩溶地貌类型仅占4.22%。8个岩溶地貌中除岩溶峡谷外,8个分布有石漠化土地。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的土地发生石漠化的面积为119.94万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95.84%,是石漠化土地的主要岩溶地貌。通过石漠化现状与地貌类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地貌中的石漠化发生率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虽然石漠化土地面积多分布于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等岩溶地貌中,但岩溶槽谷和峰林洼地更易发生土地石漠化,它们的石漠化发生率分别为37.80%和33.04%。

参考文献:

[1]袁道先.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2]D.C.Fort,宋林华.喀斯特的定义及其发展[J].地理译报,1990(4):6~11

[3]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120~126.

[4]杜 鹰.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产业,2011(7):16~19.

[5]覃小群,朱明秋,蒋忠诚.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06,25(3):234~238.

[6]但新球,屠志方,李梦先,等.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2(1):59~62

[7]但新球,屠志方,李梦先,等.中国石漠化[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8]但新球,白建华,吴协保,等.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研究[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9]杜 鹰.总结经验,加倍努力,全面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J].中国经贸导刊,2013(36):6~9.

[10]杜 鹰.与自然和谐相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分布规律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及安全防护
管廊电缆火灾CO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分布规律
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分布规律的结构优化设计
康乐县气候资源特点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60例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山银花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药用成分分布规律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