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布线 中兴发布其首款Wi-Fi 6机顶盒
近日,中兴通讯发布其首款Wi-Fi 6机顶盒ZXV10 B860AV6。
作为中兴通讯家庭信息终端的最新成果,ZXV10 B860AV6机顶盒创新性地将Wi-Fi 6技术应用于机顶盒产品,为家庭用户提供以高速率、低时延、高稳定性为典型特征的Wi-Fi网络下视频新体验。
同时,它还支持中兴通讯Wi-Fi 6传输QoS方案及全屋智能组网方案,助力运营商快速发展家庭业务、提升用户黏性。
据介紹,Wi-Fi 6作为新一代Wi-Fi技术标准,具备高带宽、低时延、多接入等优点,机顶盒引入Wi-Fi 6技术后,可以充分利用Wi-Fi 6技术优势,让家庭用户享受清晰、流畅的观看体验。同时,通过无线连接,还解决了布线问题,让家庭观影更加简洁。
在71个格点超冷原子量子
模拟器中求解施温格方程
近日,《自然》杂志公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苑震生等最新研究进展,在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中求解施温格方程。这一成果成功利用规模化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方法求解了复杂物理问题。
据悉,研究团队同德国、意大利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专用的量子计算机——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拟器,通过精确调控成功模拟量子电动力学方程施温格模型,通过操控束缚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拟了规范场与物质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观测到了局域规范不变量,并首次使用微观量子调控手段在量子多体系统中验证了描述电荷与电场关系的高斯定理。
据介绍,中国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了独特的自旋依赖超晶格、显微镜吸收成像、粒子数分辨探测等量子调控和测量技术,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中首先实现了对Z2规范对称性的规范场模型单元哈密顿量的研究,相关成果2017年发表于《自然—物理》。2020年6月,他们又提出并实现了光晶格中原子的深度制冷,解决了量子模拟器温度过高缺陷过多的问题,实验制备了近百个原子级别的规模化量子模拟器,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此次最新进展在使用规模化量子模拟器求解复杂物理问题的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一代22nm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我国卫星导航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发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统全频厘米级高精度GNSS芯片。
据了解,该芯片在厘米级高精度定位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从2019年5月的战略落地,到今年11月的正式发布,历经一年半的潜心研发,芯片工艺迭代演进到22nm的同时,首次在单颗芯片上实现了“基带+射频+高精度”算法一体化,支持片上RTK,满足车规要求,在性能、尺寸、功耗等方面都较上一代芯片取得突破性进展,满足大众应用需求同时更好满足智能驾驶、无人机等高端应用需求。
据介绍,新芯片代表了目前国内卫星定位芯片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承载了众多北斗人的厚望,让北斗梦更进一步照进现实。新芯片支持全球所有卫星导航系统和频点,包括最新的北斗三B1C、B2a、B2b。该芯片将是一颗在国际GNSS市场“能打”的高性能芯片,为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定位体验。卫星导航全球新时代已经来临,基于北斗的各类应用将随着北斗系统全球服务的开通更多的走向全球。可以预期,基于北斗的“云+端”,会使用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享受到运营商级别的高质量服务。
此外,在芯片发布活动现场,美团与北斗星通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美团将与北斗星通基于对高精度定位应用在无人配送/自动驾驶领域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达成的共识,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开展战略合作。据悉,基于北斗星通在多源融合高精度定位技术与服务上的优势,和美团在无人配送车与自动驾驶方向的应用布局及系统方案能力优势,双方成立专项联合实验室研发针对无人配送/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精度多源融合定位算法,形成系统级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无人配送车与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与应用落地。
3D打印的人类心脏 质感足以乱真
近日,在《ACS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杂志上,一个研究团队描述了他们如何利用低成本的3D打印机和磁共振扫描数据,制作出人类心脏的可变形全尺寸模拟物。这种人工心脏的出现,将有助于外科医生在手术前更好地练习心脏手术,也可能最终导致全功能3D打印心脏的出现,并为医疗设备开发商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用来测试他们的产品。
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技术称为“自由式可逆嵌入悬浮水凝胶”(Freeform Reversible Embedding of Suspended Hydrogels,简称FRESH)。首先,他们对一颗真正的心脏进行扫描,然后将数据转换成3D打印机可以读取的格式。由于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一层一层地叠加材料,因此他们通过一个切片器程序来运行3D图像。
这台3D打印机利用海藻酸盐作为打印材料。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海藻酸盐,是因为其成本较低,而且与人类心脏组织的材料特性相似。不过,这台打印机并没有像普通的3D打印机那样将成品挤压到空气中,而是将人工心脏挤压到一个装有支撑凝胶(主要是明胶)的容器中。研究团队还希望最终能将打印出来的心脏“细胞化”,或是将人类心脏肌肉细胞添加到这个结构中,让它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
此外,该团队还使用同样的技术3D打印了冠状动脉的一个单独部分,观察它是否可以灌注,或者说能否携带血液。
格力公布新灶具专利
用户烹饪过程可防溅防烫
近日,格力电器公开了一项专利——“灶具装置”。据悉,摘要显示为本公开涉及一种灶具装置,包括:灶台组件、油烟机、喷气组件。该装置通过空气流动使溅起的油滴及水蒸气朝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定向移动,并且进行降温冷却,由此在烹饪过程中能够达到防溅防烫的效果,提高烹饪时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香港城市大学
开发出磁性喷雾
日前,香港城市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磁性喷雾,将其涂覆在物体上能够制造出磁性微型机器人。这种磁性喷雾剂名为 M-spray, 由聚乙烯醇、麸质蛋白和铁微粒组成,可以在瞬间稳固地粘附在一维、二维或三维物体表面。研究人员通过对喷雾涂覆物体进行磁化,可控制物体在玻璃、皮肤、木头到沙子等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爬行、行走或滚动。该磁性涂层具有生物相容性,可在需要时分解成粉末,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备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机器人》期刊。
中国仿生新材料问世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使用“定向变形组装”方法,研制出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机械与热性能,有望成为其替代品。研究团队运用仿生结构设计理念,发展出一种被称为“定向变形组装”的新材料制造方法,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和二氧化钛包覆的云母片复合,制备出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可持续结构材料。该新材料采用仿珍珠母的结构设计,实验表明,它既具有远高于工程塑料的强度,又有很强的韧性和抗裂纹扩展性能。在零下130摄氏度至零上150摄氏度范围内,其尺寸变化非常小,在室温下,它的热膨胀系数仅为普通塑料的约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