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发布 等9则

2020-12-23 02:00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北斗专家卫星

关注◎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发布

11 月27 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 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持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聚焦“南极冰盖变化”“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及“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变化”3 个专题,生成了全球首个长时间序列全南极冰架崩解逐月精细观测产品等数据集,分析了南极冰盖表面融化、冰架崩解和企鹅栖息地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联性,监测了全球农业主产区粮油作物生产形势,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沙漠蝗虫、湄公河下游干旱、长江中下游洪涝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开展了全球城市扩展监测及地表覆盖组分的模式分析,可为气候变化、粮食生产与供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出台》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原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多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办法》明确了创新平台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和管理原则,提出了实验室、创新中心和野外站的认定条件、申请认定程序、合作共建要求等,并对自然资源部、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清晰界定,在强化“放管服”的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自然资源部正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在具备竞争优势的学科领域,有序布局建设一批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自然资源治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打造科技支撑力量。

北斗三号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取得重大里程碑成果

近日,在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89 项性能指标技术验证全部通过,表明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为全球民航提供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认可。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有关要求,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均需为完成相关技术标准指标验证提供充分的论证材料,并得到其他三个系统一致认可后方能通过验证。自2010 年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20 余家民航领域及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开展了大量的标准研究、指标验证、性能测试、国际协调等工作,突破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历时10 年,参加国际协调会议50 余次,提交各类文件百余份,共千余页,答复问题2000 余项。后续,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将本次会议成果上报空中航行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就标准草案征求各国意见,确认后正式向全球发布。

全国首个应急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运行

近日,由山东省开发的全国第一个应急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建成运行,面向全国组建了山东省首批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实现了应急专家派出、使用、管理的线上完成和专家移动端接收查询任务等功能。

据介绍,该系统按专家专业和任务类别进行网格化设置,共分为4 个领域、20 个主要行业、79 个重点行业及261 个专业 ;明晰专家应急处置类、咨询服务类、现场检查类、评审评估类、宣传培训类及其他等六大类的任务类别,实现精准调用符合条件的专家。专家完成任务后,在线上传任务报告完成评价,并可在线完成报销审批流程。通过这一流程设计,实现了专家派遣的“双随机”、专家线上审签的全流程管理功能。后续,系统还将通过专家管理模块实现对专家审核、评价、“黑名单”、培训记录等管理功能。

中国地名大数据中心在北京启动

11 月24 日,中国地名大数据中心在北京启动。该中心由中国地名学会主导发起,旨在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名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

据了解,中国地名大数据中心将立足国家地名地理信息产业,聚焦地名地理信息公共管理服务,做好全国地名地理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开放、应用融合等数据采集、更新、管理和使用工作,开展针对地名地理信息公共管理服务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集成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研究,为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需求提供高效、通用、可扩展的舆情监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大数据产品和服务。

科技◎

我国首颗自主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11 月16 日,5 米光学业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标志着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运行的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

据了解,5 米光学业务卫星于2019 年9 月12 日成功发射,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开展了行业应用测试,顺利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内容。测试表明,高光谱卫星在矿物、植被、水体、土壤定量化分析方面具有应用优势,为我国高光谱卫星业务化应用建立了基本卫星产品及指标体系。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充分用好国产卫星遥感数据,深入挖掘卫星高光谱应用潜能,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充分考虑利用新型卫星遥感技术;做好卫星工程运控应用管理,及时发现总结应用经验和技术问题,促进后续卫星工程研发制造水平提升,实现卫星工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我国首次成功获取FAST周边环境10厘米高分辨率雷达测绘影像

今年以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国内先进技术力量,实现了“中国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周边环境高分辨率干涉SAR 观测数据的获取,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取FAST 周边环境的10 厘米高分辨率雷达测绘影像。

据悉,贵州省自然资源厅采用的机载毫米波干涉SAR 系统,具有远距离全天时全天候作业能力、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和自动目标识别能力,适合于大范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定期、快速、及时获取任务,尤其是地形复杂、气象多变的西南地区。此外,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地物回波的频率、极化、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实现地物精细化分类,有望成为自然资源监测新兴的、可靠的技术手段。

数字◎

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良云团队发布了2020 年全球30 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目前,该数据集已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数据网站免费共享。

作为全球首套2020 年30 米精细地表覆盖产品,该数据集及时反映了2020 年全球陆地区域(除南极洲)在30 米空间分辨率下的地表覆盖分布状况,为地表相关应用提供了最新的数据支撑,对于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分析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研究,刘良云团队突破了全球30 米地表覆盖多时相自动化精细分类关键技术,于2019 年9 月发布了精细分类体系的2015 年全球30 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优化工作,例如结合定量遥感反演模型进一步深化分类体系,利用多源辅助数据集和专家先验知识集改善原来存在的少量错分和漏分问题等。

《北斗卫星导航术语》等19项北斗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0 年第26号公告,批准发布《北斗卫星导航术语》等19 项北斗领域国家标准,涵盖基础、数据格式、芯片、模块、终端、模拟器和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等多个重点领域。

本次发布的19 项国家标准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和组织制定。19 项标准发布实施后将有效规范北斗基础产品的数据格式、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解决目前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对国家级标准的迫切需求。

猜你喜欢
北斗专家卫星
北斗时钟盘
致谢审稿专家
miniSAR遥感卫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