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男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
在粉砂底质的强流海区,底层的流速大,在此类水域设置灯浮标时,由于水流对泥砂的冲涮作用明显、灯浮标所受的外力大,如使用传统的系碇沉石,常造成灯浮标移位及维护困难,严重影响了船舶的安全航行,为减少航标失常情况的发生,确保航标效能正常发挥,我们研制了1.5吨灯浮标专用系留锚(以下简称系留锚),并与5吨砼棱形沉石(以下简称砼沉石)和5吨铸铁沉锤(以下简称铁沉锤)作了海上比较测试(图1)。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留锚的抓驻性、稳定性、追随性等各项性能较好,并经过近一年的海上实际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锚抓力是由锚的类型、锚的重量、链重和卧底链长决定的,与表征锚和链抓力特性的抓力系数有关。作为灯浮标系留锚,其锚链长度受到航道宽度及灯浮标旋回半径的限制,不允许链系配置过长而影响船舶在航道内安全航行,故要获得理想的抓驻力,须选择具有较大抓力系数的大抓力锚。在实际海洋工程中,使用较多的大抓力锚基本上是德尔塔锚、斯蒂夫锚、AC-14锚、海军锚等,从研究的成果来看:在粉砂底质中德尔塔锚的抓力系数最大。综合各种海工大抓力锚的优缺点和航标船灯浮标作业的安全要求,选择了双锚结构的德尔塔锚作为灯浮标系留锚(图2)。
在海上,灯浮标受流向改变且流速增大时,系留锚的受力方向会发生改变,锚爪也会转动,为防止锚爪转动过程中受力不平衡而发生走锚,采取了双锚结构的型式,两锚杆夹角为60°,能提高系留锚的追随性能。三角锚爪能快速啮入土中,及早形成抓力,缩短了系留锚稳定的拖曳距离,有利于提高航标船抛设灯浮标的位置精度。
由型钢焊接而成,其材料、焊接、试验等按船舶行业标准CBT3972-2005执行,系留锚总重约1500kg;长2125mm;宽2593mm;高493mm。系留锚的组成:五环链组1具(图3)、三角连接板1只(图4)、连接卸扣1只(图5)、德尔塔锚2具(图6)。
图1 砼棱形沉石和铸铁沉锤
图2 系留锚结构图
2020年1月,江苏沿海某锚地,水深16.4 m,底质粉砂。气象:多云;N风5级;海况:SW流,流速1.0节;浪高0.5m。试验船舶:“海巡xxx”轮;船舶资料:总长72.15m;船长64 m ;船宽12 m;满载吃水3.98m ;总吨位1378;净吨位413;满载排水量1796t;无线拉力计:AXL-2D。
试验船舶到达锚地后,准备好试验器材,按设标步骤均以2节链长(45m)分别将系留锚、砼沉石、铁沉锤抛设,DGPS记录初始位置;测试船慢速后退,待锚(沉石)抓住泥土稳定后,记录稳定位置测出其拖曳距离;测试船慢速前进,待锚链受力后满舵作旋回操纵,观察锚位有无变化,以测试系碇的追随性能;测试船加车后腿,待锚(沉石)破土时测出其最大抓力。其测试结果如表1。
系留锚在2节链长、3倍水深条件下抓力系数为2.98,抓力约4.47t,具有较好的抓驻性,经核算该锚抓力值在8级风力、3m波高、4kn流速海况下灯浮标(¢2.4m)是不会移位的,抛设标位小于设计标位20米的精度误差要求,测试船作旋回运动时,锚位没有变化,说明其追随性能较好,出土容易。砼沉石在测试过程中抓力最小,测试时不能稳定,与测试船舶载重量过大,测试时受风流作用力较大有关。铁沉锤的抓力最大,稳定距离最小,但其抓力系数不具优势,性价比较低。
通过实船测试,新型灯浮标系留锚的抓驻性、稳定性与追随性与砼沉石和铸铁沉锤相比具有较好的优点,且重量较小,便于船舶装载和施工,能克服在粉砂底质条件下砼沉石在抛设初期易移位、铸铁沉锤在抛设后期埋砂太深维护困难的不足。该型系留锚在江苏南部沿海某航道的灯浮标上进行了试用,近1年没有发生移位,并经受住了202004号“黑格比”台风的正面袭击。
图3 五环链组
图4 三角连接板
图5 连接卸扣图
图6 德尔塔锚
图7 测试船舶
表1 锚抓力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