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汉 陈永华 王洁茹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阳江 529500
现阶段在临床应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中,硬膜外分娩镇痛具有最广泛的应用,其给药方式逐渐从间断人工推注向连续硬膜外输注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技术发展[1]。与连续硬膜外输注符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相比,间断、规律硬膜外注射更能促进产妇局麻药物用量的减少、满意度的提升。但是,需要人工方法间隔一段时间推注,具有较大的人力需求。本研究比较分娩镇痛中不同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00例,依据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不同间隔时间分为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n=50)和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n=50)。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32.5±5.4)岁;身高150~170cm,平均(160.2±8.6)cm;体重55~90kg,平均(72.3±10.4) kg;孕龄37~40周,平均(38.2±1.1)周;宫颈口扩张1~2cm,平均(1.6±0.3)cm。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方面,Ⅰ级20例(40.0%),Ⅱ级30例(60.0%)。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产妇年龄24~42岁,平均(33.3±5.8)岁;身 高 151~ 170cm,平 均(161.4±8.4)cm;体 重56~90kg,平均(73.1±10.2)kg;孕龄 37~ 41周,平均(39.1±1.2)周;宫颈口扩张1~ 2cm,平均(1.8±0.2)cm。在 ASA分级方面,Ⅰ级 21例(42.0%),Ⅱ级29例(58.0%)。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均为足月妊娠(孕龄在37周及以上);(2)均为单胎头位;(3)均为初产妇;(4)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难产因素;(2)产科并发症;(3)近3个月内应用过阿片类药物。
在两组产妇进入产房待产室后第一时间将其上肢静脉开放,给予其输注2mL/(kg·h)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规格:500mL/瓶,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H20033701),将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连接起来,将宫缩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下来。让产妇取左侧卧位,硬膜外穿刺L2~3间隙,用1~2mL生理盐水对硬膜外阻力消失情况进行测试,成功后将3~4cm管放置在头侧,回抽无血液、脑脊液后将3mL 1.5%利多卡因(含1∶5000肾上腺素,规格:5mL∶50mg,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H20057816)标准试验剂量注入,观察5min,有无下肢麻木不适、耳鸣、胸闷等脊麻或局麻药物中毒征象。两组均给予首次剂量10mL 0.1%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H20050325)+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H20080505)0.4μg/mL,镇痛泵均配制100mL 0.08%罗哌卡因+枸橼酸舒芬太尼0.4μg/mL。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注入首次剂量后30min开始程控脉冲给药,将间隔时间、脉冲剂量分别设置为30min、5mL/30min;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注入首次剂量后1h开始程控脉冲给药,将间隔时间、脉冲剂量分别设置为60min、10mL/60min。两组产妇的患者自控镇痛(PCA)8mL,锁时30min。
(1)分娩方式;(2)产程时间;(3)宫缩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总分0~10分,表示无痛到剧痛][2]、术后出血量、首次追加药物时间、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4)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①肤色:评价新生儿肺氧交换。粉色皮肤全身2分,蓝紫色手足末端1分,蓝紫色全身0分。②心率:评价新生儿心率的强度和节律。心跳100次/min以上得2分;心跳100次/min及以下得1分;无心音得0分。③呼吸:评估新生儿中心和肺的成熟度。呼吸规律2分,呼吸节律不规则(浅不规则或急促费力)1分,无呼吸0分。④肌张力与运动:评价新生儿中枢反射和肌力。肌张力正常2分,异常高低1分,肌张力松弛0分。⑤反射:评价新生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大声哭泣得2分,低声哭泣或皱眉得1分,无反应得0分。总分0~10分,表示严重窒息到无窒息][3];(5)单侧阻滞情况、催产素使用情况、产间发热发生情况。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n(%)]
两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2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s,min)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n=50) 398.2±61.2 48.2±8.4 7.3±1.5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n=50) 402.3±68.2 51.3±8.4 8.2±1.6 t 1.886 1.638 1.533 P>0.05 >0.05 >0.05
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产妇的首次追加药物时间显著长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均显著少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首次追加药物时间、PCE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比较(±s)
表3 两组产妇的首次追加药物时间、PCE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比较(±s)
组别 首次追加药物时间(min)PCEA用药总量(mL)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n=50)PCEA按压次数(次)250.3±12.4 4.2±1.2 60.2±10.3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n=50)230.2±14.5 10.3±1.5 70.2±10.4 t 6.965 4.303 4.541 P<0.05 <0.05 <0.05
表4 两组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术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产妇的宫缩疼痛程度、术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s)
组别 VAS评分(分) 术后出血量(mL) 新生儿体重(g) Apgar评分(分)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n=50) 1.1±0.3 260.2±15.4 3204.2±53.1 7.9±1.3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n=50) 3.2±1.0 270.2±12.5 3102.5±54.2 7.8±1.2 t 3.182 1.476 1.460 1.365 P<0.05 >0.05 >0.05 >0.05
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产妇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的术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产妇的单侧阻滞率、催产素使用率、产间发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的单侧阻滞情况、催产素使用情况、产间发热发生情况比较[n(%)]
分娩镇痛一种减轻孕妇分娩疼痛的方式,也叫无痛分娩。分娩镇痛采用了一种镇痛技术,让产妇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在无疼痛或者是轻微疼痛的情况下,产妇能够保持清醒和保持有生产的正常产力,增加顺产的机会,减少因为过度疼痛而强烈要求剖宫产的几率。理想的分娩镇痛对促进阴道分娩有重要的作用,女性在分娩时的剧烈疼痛,可以导致体内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使产妇发生血管收缩、胎盘血流减少、酸中毒等,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分娩镇痛非常有意义,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的副作用小,药物起效快,作用可靠,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的运动,产妇清醒能配合分娩过程,能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要求。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微导管连续腰麻镇痛、产妇自控静脉瑞芬太尼镇痛和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当患者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疼痛评分>3分时就可以开始分娩镇痛。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4-8],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在分娩镇痛中更为有效。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追加药物时间显著长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E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均显著少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显著低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阻滞率、催产素使用率、产间发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首次剂量注入后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分娩镇痛中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较30min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更能有效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延长首次追加药物时间,减少PCE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缓解产妇疼痛,降低单侧阻滞率、催产素使用率、产间发热发生率,从而有效减轻产妇病痛,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属于一种新型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法,能够使药物从硬膜外导管侧孔、前段脉冲式流出,充分接触脊神经、硬膜外腔,促进良好镇痛作用的产生[9-12]。同时,下一次剂量作用自动弥补消失的上一次脉冲剂量作用,能够对药物镇痛滞后引发的窗口期出现进行有效避免,因此具有更为完善的镇痛效果,能够促进器械助产率的降低、局麻药用量的减少、产妇满意度的提升[13-15]。
综上所述,分娩镇痛中首次剂量注入后60min较30min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的效果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