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荣
(滦南县马城镇中心小学 河北 滦南 063500)
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低年级打好基础,到高年级写作时,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说出真情和实感。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做法。
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拼音识字,虽然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教师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比如:上学路上,看到河边的小草长出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小草的样子,学生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需要表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情景画面让学生观察。十字路口、路旁的小树、家长做饭的过程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观察素材。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观察静态的花草树木,动态的行人车辆,从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话题越来越多,学生用到的词语也更加丰富,表达更加清晰,逻辑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为以后中高年级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在于不知道怎么写,想“参考”别人的作文。这种不动脑筋的低效劳动,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大障碍。所以,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中一个个小的画面,周围一个个自己熟悉的同学,自己看到或参加的每一项课外活动,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好素材。教师的写作技巧教学非常重要。比如,关于人物描写,笔者会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来观察人物,从长相、发型,到面部表情、穿衣打扮,再到动作表现,或微笑或生气的样子,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内容。实际写作时,还要告诉学生要写出自己的见解,要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写作课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文章结构,注意写作技巧,勤于练笔,写出自己的风格,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