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双胜,孙钦泉,隋海伦
文化产业是推动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提高文化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淄博市是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已逾百年,然而近几年却面临着经济总量下滑、产业结构不优的双重矛盾。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淄博市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因此,从赋能城市的角度来看,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孵化器是为创业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等创业环境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1],基本职能是通过提供共享运营管理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创业企业的成活率,进而培育更多的新兴业态[2]。文化产业孵化器是加快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助推剂,也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展开了对孵化器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有关文化产业孵化器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已有研究多是对孵化模式、人才孵化机制、高校孵化器发展等话题的讨论,缺少对区域文化产业孵化器发展意义与对策的研究。本文基于对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的深入调研,从发展意义与建设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建设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第一,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渗透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具有跨界融合的特征,即打破边界固定、行业分明的产业困局,实现行业整合与要素集聚,因而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
第二,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满足其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而对消费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营造和彰显城市文化品位和时尚气质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
第三,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是使其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市场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能够带动人才教育和培训活动的发展。
第四,文化产业具有传播文化价值、塑造文化形象的功能,是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淄博市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新机遇,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项目拉动、产业园区推动的点线面有机衔接的良好局面,但文化制造业占比过重、新兴业态发展不够突出、产业人才较为匮乏、产业集聚度偏低等问题仍然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在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占比约为7∶1∶2,传统产业和低端产品占比大,而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等核心层业态和互联网内容、影视动漫等新兴业态,无论从规模大小还是盈利情况看都有待提升。二是产业人才匮乏。淄博市文化产业领域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层次较低,高端经营管理者和科技型人才相对匮乏,这导致拥有自主产权的文化产品稀缺,大大限制了文化企业的长远发展。三是产业集聚度低。淄博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182家,其中大型企业仅有6家。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和资源共享,没有形成集创作、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运行机制,因而难以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
作为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和孵化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载体,文化产业孵化器是破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足的关键,更是解决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较之传统产业,文化产业在生产、市场、投资回报等方面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因此文化企业在初创期死亡率极高,这正反映出发展文化产业孵化器的必要性[3]。具体来说,文化产业孵化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和集聚发展
分工协作理论认为,孵化器的出现是因为孵化器与创业企业之间因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效益高于因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交易费用[4],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资源集聚,通过集聚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文化企业、项目和相关机构,优化人才、资金、资本等要素配置,发挥产业链互补协同效应,形成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文化产业关联度高,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不仅影响文化产业内部的关联产业,还能促进多种相关产业实现交叉融合,从而形成上中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链,并衍生出新兴业态。
2.文化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孵化器是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优质孵化场地。一方面,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多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或由多种互补技能的人才共同支撑。文化产业孵化器不仅实现了人才的集聚与整合,而且为富有创意理念和知识技能的人才提供了更为集中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有益尝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孵化器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为创业企业营造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成长环境,从而提升了创业企业的成活率,有助于推动从“创意”到“产品”再到“企业”的转化。
3.培育新兴业态
较之传统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孵化器是文化创意成果和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其业态以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出版、网络视频、影视动漫等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兴行业为主,各类产业叠加催生出的新业态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新的动能,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创建产业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孵化器,有利于催生具有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通过技术赋能和产业赋能等机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而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
截至2019年底,淄博市共评选认定了7家市级文化产业孵化器,分别为山东理工大学大红炉众创空间、张店区青年创业园、周村区创业孵化中心、临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淄川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开创文化产业孵化器和世纪天鸿创业孵化器。从空间分布上看,这些文化产业孵化器大多位于区县中心位置,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建筑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孵化面积达到建筑面积的70%。从业态构成上看,主要分为产业结构相对分散的综合型孵化器和单个产业集聚度比较高的专业型孵化器。从服务功能上看,文化产业孵化器都能为入孵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规范的物业管理,水、电、气、暖、网等公用配套设施,以及创业辅导、行政代理、投资融资、技术支撑等多方面服务,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
然而,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以下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第一,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备的科学管理。目前,我国现有的孵化器扶持政策以扶持科技型孵化器为主,对扶持文化产业孵化器发展缺乏针对性,相应的政策保障还需加强。淄博市从2018年起开始实施文化产业孵化器培育提升工程,对评选出的7家市级文化产业孵化器予以扶持,但扶持资金数额相对较小,对入孵的新兴文化企业也没有相应的扶持措施,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二,入孵企业的关联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现有的文化产业孵化器大部分是在创业园基础上成立的综合型孵化器,虽然其中文化类企业占较大比重,但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缺乏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的主动合作。而部分专业型孵化器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入孵企业数量有限,产品局限性较大,也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文化产业孵化器大多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集聚,产业集聚效应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第三,孵化器管理运营人才缺乏,孵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并运营的,管理运营团队多为政府单位人员,普遍存在经营能力不足和产业经验缺乏的现象,虽然能为入孵企业提供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但入孵企业所需的投融资、信息共享、创业培训、技术创新等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还很欠缺,孵化绩效有待提高。
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孵化器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必须从发展模式、资源聚集、管理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创新与尝试,提高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水平和利用效率,从而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1.强化文化产业孵化器发展的顶层设计
发挥好政府对孵化器发展的引导作用,对“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做出判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差异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中长期发展规划,使其发展有总体遵循、具体指导、明确要求和得力举措。推进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发展规划与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坚持文化产业孵化器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借助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以及公共投入和社会资本“两种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孵化器规范化、集聚化、特色化和智慧化发展。
2.创新孵化器发展运营模式
文化孵化器发展要聚焦文化产业一个核心,畅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运用集聚、孵化和辐射三种工具,突出孵化环境、运营模式、团队建设和品牌效应四大特色,营造一个产业孵化明晰、孵化层次丰富、资源配置多元、市场渠道畅通、成果辐射有效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大红炉众创空间等以高校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孵化器,可以依托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利用当地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打造以“创业服务+创业辅导+创业导师+知识转化”为核心的综合孵化模式,形成人才资源、知识资本、科研成果等要素聚集的洼地。张店区青年创业园等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孵化器,可以依托完善的孵化基础和扶持政策,实施PPP项目模式,探索推行市县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社会团体承建等多种联建方式。世纪天鸿等以企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孵化器,要充分利用企业制度健全和人才储备优越的先发条件,以专业领域为投资切入点,强化前瞻优势,招揽行业人才,发掘创意设计,通过培育“专而精”的创业企业,积累用户流量,提高新兴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3.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链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文化业态、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等要素,明确孵化器发展主题和主导产业。在引进企业时要充分考虑包含原创、制作、版权、运营、销售等环节在内的产业链的完整性,引导入驻企业构建良性分工合作关系,支持企业通过文化产品研发的协同化、作品形式的多元化、服务体系的规模化提升文化产品的内在价值、品牌效应和盈利能力。重点发展主导企业或主导企业群,打造产品层次丰富、服务内容互补、产业上下游衔接紧密的良性发展格局。另外,要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向外输出孵化服务。
1.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
加强孵化器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投融资服务等保障体系建设,推动优质资源要素集聚,提高产业集聚度。开展优秀孵化器市级评选、省级推荐活动,在做大做强教育出版、陶琉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媒体、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构建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推动齐文化、商埠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渔洋文化、孝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工艺产品,注重传统工艺的品质提升和品牌构建。加大对节庆赛事、文艺展演、创意设计等活动的支持力度。
2.打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集聚区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主导力量,“科创+文创”也正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夺的产业制高点[5]。在此背景下,淄博市需要在文化科技这一前沿阵地抢占发展先机,推动文化产业孵化器发挥文化集聚与技术集成的功能,将内容创意与前沿科技进行融合,实现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其中,世纪天鸿、开创文化等基础较好的文化产业孵化器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在“互联网+全媒体”“互联网+广告”等创意项目以及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业态上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不断创新文化产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
3.形成文化消费集聚区
开展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鼓励世纪天鸿、开创文化等孵化器加大对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意开发、力度。鼓励文化产业孵化器推出管理运营模式规范、服务特色鲜明、文化消费潜力大、企业参与度高的项目和产品,并将其整体纳入淄博市文化惠民消费季,真正发挥文化产业孵化器在拉动文化消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增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范围,鼓励文创产品进超市、商场和景区。为夜间文化消费产品的创意设计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政策支持,丰富夜间时尚文化产品供给,打造淄博夜间消费“文化IP”。
4.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人才集聚区
树立人才共享理念,完善人才、项目、政策协同机制。建立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人才需求库和文化产业人才数据库,实现专业人才与用人主体的精确匹配和有效对接。秉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鼓励文化产业孵化器与驻淄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关联,共建文化产业实习实训基地,将文化产业孵化器打造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集聚区,实现从文化创意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企业的快速转化。
1.优化孵化器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以满足文化产业孵化器入驻企业共性需求为导向,在完善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孵化器服务保障水平。秉持“一站式”服务理念,提供集税务、工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服务于一体的服务窗口。在落实市场化运作的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加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从而降低入孵企业的创业成本。组织入孵企业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内部凝聚力。提供图书馆、健身房、咖啡店等休闲配套设施,营造愉悦舒适的办公环境。
2.持续为在孵企业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文化产业孵化器要发挥好平台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为企业提供经营、技术、融资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和具体化建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借助专业化团队持续开展创业指导类服务,为企业在申报各类扶持计划、项目推介宣传、引进社会投资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聘请成功企业家以及财务、法律、融资、行业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通过专家评审“诊断”企业情况,帮助企业优化内部管理,增强对商机的辨识能力和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3.建立行业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适时建立淄博市文化产业孵化器联盟或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孵化器在教育出版、陶琉工艺、广告创意、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优势,发挥集聚和孵化功能,推进相关产业链聚合,构建以研发设计、文化传媒设计、文化影视制作、时尚消费创意等为发展重点的产业集聚载体,形成行业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