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现、种植、加工和利用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以茶为载体,通过茶叶和茶具表现质朴清新、天然宁静的自然物质属性;茶文化以茶为媒体,通过茶艺与茶道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精神属性。茶文化具有多元性,可划分为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四个层次。
茶文化的表象是茶艺,核心内涵是茶道。艺中有德,艺中有道,通过茶艺活动修身养德,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提升,达到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茶艺讲究精修之道,茶叶采摘的时机、炒茶炙茶的火候、茶叶等级的分类、煮茶饮茶器具的选择、取水之源煮水之法、品茗环境之营造,处处散发着文化艺术气息,透露出茶人的品性与追求。在茶艺和品茗中体现康、乐、甘、香、和、清、静、美的茶德。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文化中体现了儒家思想。“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泡茶饮茶待客均能体现中庸之美,明礼之伦,谦和之仪。对个人而言,“一壶清茶,廉俭自得”。精行俭德,廉美和静,以内省慎独平静恬淡的修身方式,做“饮中君子”。对人伦而言,以茶会友,以茶礼仁,在洗茶、冲茶、分茶、闻香等工序中,体现礼仪修养和对人的尊重。烹茶间,谈天说地,抚琴歌舞,吟诗作画,观花赏月,论经对弈,置酒助兴,通过饮茶,促进人与人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儒家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生活准则。
茶文化中体现了道家精神。“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凡尘”,清洁雅致,空灵虚静,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在自然规律下约束自己的言行,感受茶文化的清新质朴,优雅淡泊,体现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中体现了佛学真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学讲究的是明心见性,参禅悟道,体现禅茶一味之美。表现为四大精神和四大功能。四大精神是正、清、敬、雅。正指的是八正道,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家国情怀、理想、职业规划与追求。清指的是清净心,要理性、积极、阳光、乐观。敬指的是和敬,在人际交往中谦和、礼貌、和睦相处、意和同悦、见和同解。雅指的是脱俗,要崇尚文明、自律,茶通六艺,通过茶艺和茶文化培养高雅的情趣。
2.1.1 普遍性与广泛性。茶文化受众广泛,追求各有不同。王公贵族讲“茶之珍”,文人学士讲“茶之韵”,道家讲“茶之功”,佛家讲“茶之德”,平民讲“茶之味”。
2.1.2 诱导性与渗透性。茶艺与品茗讲究茶意向、茶意蕴,参悟茶道,内化与渗透,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茶文化具有价值引导力,通过参与和体验,进行精神理念的引导,获得德育教化的功能效应。
2.1.3 包容性与开放性。茶文化汲取了传统文化精华,包含儒、道、佛等各种思想,具有包容开放的理念,体现了茶文化的张力,蕴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传统思想价值。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也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
2.1.4 民族性与地域性。各民族有关茶的礼节习俗,展示了茶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彰显了多彩的民族生活情趣。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白族的三道茶,客家的擂茶,回族的八宝茶。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习惯、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经济生活的差异,造就了茶文化的地方特色。如:西南地区的奔放热烈;江南地区的温婉细腻;蒙古地区的大气豪爽。
高校是重要的文化阵地,通过普及传承弘扬茶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价值追求、品行塑造、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规范、形象塑造、沟通能力、团队的融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乃至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从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和育人作用。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提到“以茶雅志”“以茶敬客”“以茶行道”。以茶雅志,可以陶冶情操;以茶敬客,可以协调人际关系;以茶行道,可以净化社会风气。茶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道德培育功能
陆羽《茶经》中提到精行俭德。茶文化通过诱导式渗透性教育,可发挥价值引领与文化熏陶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茶艺,从茶具准备到温杯、醒茶、冲泡、闻香、品茗,再到茶艺人的服饰选择,了解茶道与茶礼仪;通过学习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谦恭礼让、包容豁达、平和宁静的人文精神,学会放慢脚步,静心学习,专注做事,感悟反思,净化内心,塑造品行,升华人格,活出人生的精彩与价值。
2.2.2 审美滋养功能
茶事活动为举国之饮,雅俗共赏。饮茶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生活化的艺术。茶通六艺,涉及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服饰、插花等许多艺术门类,体现中国艺术的精髓。大学生学习茶艺,可以提高审美情趣。中华茶艺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品茗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茶性简朴能爽神醒思,茶境安静轻松、愉悦舒缓;音乐古朴典雅、恬静美妙;插花简洁清新、色调淡雅,插画、挂画、点茶、焚香等透过自然的物,来体悟生活的情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2.2.3 心理影响功能
从心理状态来看,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心理定力差,容易出现心浮气躁,安全感缺乏。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线上沟通增加,直面交流减少,人际交往缺乏技巧,团队合作能力较弱。
学茶艺习茶礼谙茶道,可以培养学生静心学习的习惯,涵养茶人恬淡放松的情绪。因为茶性温和,饮茶可以保健养生,缓解内心焦躁,疏解郁结之气。以茶结缘品茗分享,可以促进彼此打开心扉,沟通交流凝聚情感,促进价值认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融合能力。从敬茶奉茶中学会以礼待客,学会感恩包容,互敬互爱,协调人际关系。透过茶文化活动,追求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促进心理素质的完善与成熟度,培育积极心理。
2.2.4 形象塑造功能
茶礼是在茶艺活动与服务过程中应该遵从的礼节和仪式。从茶礼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以礼来规范品茶的各个细节。饮茶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以茶说德,以茶说礼,以茶束行。学习茶艺需要掌握茶艺礼仪标准、饮茶程序、步骤、敬茶礼仪规矩;还需要了解常用礼节和不同的民俗茶礼,如鞠躬礼、寓意礼、伸掌礼、奉茶礼节。学习茶礼仪有助于学生在仪式感中体验尊礼崇礼的行为文化,有助于礼仪素养形成和文化形象的塑造。
高校的“三个课堂”包括课堂讲授,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三个课堂”形成梯队相互联动,通过课堂教学认知、日常养成固化、社会实践提高,提升茶文化在育人中整体化渗透的综合效应。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茶艺课程,如旅游学院可以作为专业课。其他相关专业开设选修课、拓展课,学生按需选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发展史、历代茶书茶经茶诗、茶的分类与品鉴、茶叶采摘与制茶工艺、茶的冲泡与习茶手法、茶艺与音乐书画插花的匹配、茶的保健功效、茶艺礼仪标准与民俗茶礼等基础知识,懂得茶馆文化,掌握茶会策划技巧,培养茶艺师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从而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除了专业选课之外,还可以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各学科的专业教育与茶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将茶文化普及渗透整合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如思想政治、美学、心理学、艺术设计、英语、跨文化交际、服务礼仪等课程。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对茶文化进一步研习,打开新的素质教育通道。学生在学习各类茶艺技能的同时,凝炼淡定从容的个性,培养慎思笃行的气质。
除了课堂的专业教学之外,高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礼仪、服务意识,塑造良好职业形象,提升职业素质。可以邀请校内外茶艺师、专业教师举办现场讲座或网络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成立学生茶艺社团,培训茶礼茶知识,品茗赏茶,静思茶道,体味茶的纯洁雅静之美。开展斗茶和茶艺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提升茶艺技巧。以茶文化为媒,组织茶话会、主题讲座、故事分享、观展观影、知识竞赛、茶文化艺术节等,使学生在各种茶文化活动中获得感悟体验,达到文化熏陶的目的。运用各种传播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校园景观、文化墙、黑板报、宣传栏、历史馆、书籍、电影、报刊、校园广播、新媒体、展览平台、信息网等广泛传播茶文化,通过茶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与受益者,进一步弘扬优良文化传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高校文化阵地,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可以多元化,时间可以利用课余、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学生可以到茶馆顶岗实习或兼职,掌握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学生茶艺团可以对外承接茶礼仪服务、茶艺表演、茶文化推介等志愿活动;参与大型的职教文化周活动,到社区、企业、中小学、商场等地方表演茶艺,普及茶文化知识;组织到茶文化教育基地或茶园参观,拓展茶文化知识;组织到茶山茶乡、茶企业调研,了解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和经营之道;探访茶人大师,聆听茶艺大师讲座,研习茶道茶经;开展名茶品鉴会,茶餐调研,开发茶产品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激发兴趣,为提升职业技能,做好茶文化的传播者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