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芬,禹志勇
(昌宁县温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8107)
1.1.1 茶叶发展基础方面。昌宁县是中国四大产茶基地县之一,温泉镇则是昌宁最主要的产茶区,面积和产量占全县的1/3。全镇共有茶园面积100652亩,其中台地茶84411亩,古茶园16241亩,投采面积达99108亩,其中,基部径围在50cm以上的单株古茶树11176株。2015年,联席村古茶园被保山市认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农户均拥有茶园13.8亩,人均拥有茶园3.27亩,拥有100亩以上茶园的种茶大户20户,有1个茶叶协会,1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全镇10个村都在种茶,仅温泉、光山、松山、联席4个村实有茶园面积均达1万亩以上,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千年茶乡。
1.1.2 茶叶企业发展情况。目前有茶企业224个,其中有SC认证有7个,两条CTC生产线。出产的“尼诺”、“树根地”“乙古红”等红、绿茶畅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曾先后多次荣获“金钟奖”、“陆羽杯奖”“亚太奖”等各种奖项。温泉镇被誉为茶叶发源地,是昌宁县优质茶叶和弘扬茶文化的主要基地、昌宁县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示范点、昌宁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点和昌宁红茶示范区创建基地。野生古茶园和台地茶标准茶园基地保障了昌宁红茶茶叶种植环节的良好品质,并赢得市场的认可。
1.1.3 产量产值情况。
2019年全镇生产干毛茶907万公斤,产值达36289万元,生产精制茶530万公斤,产值达41043万元;建设标准化示范茶所7个;建设标准化茶园6160亩,其中样板1540亩;改造低产茶园600亩;建设绿色茶园11600亩。
1.2.1 科学组织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得到优化。按照扶优扶强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全镇提出了重点将光山村、松山村、联席村、尼诺村等4个重点村建设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专业村,将温泉镇建设成为绿茶小镇。
1.2.2 坚持建设标准,标准茶园创建成效明显。以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万亩亿元”示范村建设、万亩茶叶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和低产茶园改造项目为抓手,狠抓茶园基地建设。2013年至2019年,全镇建设标准茶园5万亩。其中,2012年至2013年,我镇分别在松山村、光山村建设了2个“万亩亿元”示范村,建成2万亩标准化茶园;通过茶园基地建设,修建了光山茶园水利、道路和观景台等基础设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茶园生态种植、绿色防控措施和清洁化生产,提升了我县茶园管理水平,增加茶农收入。
1.2.3 抓实企业培育,茶叶企业产能得到提升。按照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发展扶持了一批示范茶所建设。2015年至2019年完成了16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作,茶叶企业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1.2.4 加强保护开发,古茶树保护开发取得实效。
2013年组织开展了古茶树普查,经普查全镇共有野生古茶树74148株,其中基部径围在50cm以上的单株古茶树11176株。2019年10月止,古树茶鲜叶下树120万公斤左右,实现干茶18万公斤。实现鲜叶价格在60元—300元之间,均80元/公斤左右,干茶均价500元/公斤。
古树茶根据种类上来看属于大理茶和普洱茶,分布在全镇10个村,其中联席村、新河村数量较多。按资源类型分,野生型53357株,栽培型20791株,根据古茶树的分布情况,全镇共划分为8个群落,新河村3个,分别为三岔河、者家寨、小新寨古茶树群落;尼诺村1个为尼诺山古茶树群落;联席村有4个群落。
1.2.5 强化文化建设,千年茶乡茶文化氛围浓郁。依托县域内丰富的茶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成为了“云南省茶文化创作基地县”,自2013年来,在全镇范围内扎实开展茶文化四进活动,在全县11所中小学建设茶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多次组织开展茶艺茶道培训。广泛开展茶文化创作与挖掘,把古茶树保护利用与弘扬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教学工作,千年茶乡茶文化氛围进一步浓郁,助推了茶叶产业发展。
一是茶产业发展相对滞缓。温泉镇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近几年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茶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增速较为缓慢。目前存在对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够深入,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够强烈,科技推广投入不足,现代化生产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不够等问题。虽然茶园面积较多,但低产茶园比重相对大,标准化茶园占比不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茶园综合经济效益偏低;茶叶加工环节粗放,机械设备落后,茶产品质量难控制,销售市场不理想,且全镇产业精、深加工程度及比重不高;没有完善的茶叶批发市场和现代化的市场流通体系,导致茶产业发展缓慢。
二是茶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低。目前,全镇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低、茶园标准化程度不高、鲜叶机采率低、加工连续化程度低、加工机械落后等也导致茶资源利用率不高、茶叶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稳定和提升。另外,无茶资源“全价利用、跨界开发”企业,在传统茶市场低迷的状况下,不能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
三是茶产业产业化程度低。茶叶产业的经营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和茶农为主,规模较小,现代化的设备使用率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多数茶企产品自产自销,市场要素流动慢,招工难,用工贵,市场不活跃,交易成本高,制约了茶叶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采茶季节性强、高峰期明显,春茶季节每亩茶园需要采茶工2名,以温泉可采摘茶园面积9万亩计,在春茶洪峰期需要采摘工近2万名,每年都会遭遇到春茶采茶工紧张问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需求,小作坊式的生产加工也难以达到现代茶叶质量安全高标准的要求。
四是产值和效益有待提高。当前,人工工资和煤炭等燃料价格高位运行,茶叶生产成本逐步提高,而茶叶价格持续偏低,茶叶生产加工利润空间变小。特别是一些夏秋季大宗茶,价格低,利润更少,甚至出现亏本,茶农采制积极性不高,茶所不愿意收购。全真茶园管理粗放,真正管理较好的茶园不足3万亩,且多数只采大宗茶鲜叶,名优茶鲜叶下树率比较低。规模化茶园不多,达不到精细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较为粗放;规模加工设备较少,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偏多,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基本没有。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镇几家精制茶厂龙头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多数精制厂收购鲜叶价格不高,数量有限,很多初制所分布不合理,参差不齐,有的产能不足、有的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盈利微薄,茶农增收难。
我们将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做优做强做精茶叶产业,真正摆脱我镇茶叶产业“一流茶叶、二流品牌、三流价格”的低水平发展格局。
(一)抓实基地建设,优化茶园结构。坚持“稳定面积、调优结构”的方针,以创建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茶园为目标,着力抓好标准茶园建设,不断优化全镇茶园结构,稳步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认真落实《昌宁红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昌宁县无公害茶生产综合标准》和《昌宁县创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农用品投入使用技术规范》,保证茶源品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高度重视茶园病虫害防治和常规管理,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推广绿色防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引导和规范茶农用药行为,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把好茶叶原料安全关。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创建雨林认证茶园、有机茶园、绿色茶园、无公害茶园。与茶农、种植大户建立起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使用茶叶农残快速检测设备,定期不定期对茶农交售的鲜叶进行抽检,完善信息制度,建立农残超标预警机制。构建质量监管体系,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将茶叶产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内容,组织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行动,严格监督管理。
(三)抓好示范茶所建设,提升茶叶初制加工水平。2020年,全镇计划创建标准化示范茶所5个,以标准化示范茶叶初制所建设促进加工企业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提升全镇茶叶产品质量,增强温泉茶叶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增效、茶农增收。
(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茶叶企业上市融资,实施基地建设、技改创新、开拓市场,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帮助茶农发展茶叶种植,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带动一方,致富一片的核心企业,发挥规模效益,提升温泉茶产业影响力。管理好温泉镇茶叶交易市场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发展连锁、直销、电子商务等销售模式,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拓展销售市场。
(五)拓展茶叶销售市场,提升产业效益。加强管理温泉镇茶叶交易中心。贯彻落实“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使用办法,引导制茶企业强化团结合作意识,树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勇于担当、强强联合的思想,严格执行《昌宁红茶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茶加工基地。鼓励和组织茶叶企业赴北京、广州、昆明等地开展产品展销、交流活动,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茶叶销售市场。
(六)推广茶叶科技措施。针对我们的薄弱环节,积极与县茶产业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汇报沟通,聘请茶叶专家、茶叶科技顾问,开展茶叶科技研究、适用技术推广、茶文化培育、无公害产地认证、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破解制约温泉茶叶发展的瓶颈,为茶农、茶企提供优质服务。加强茶树良种选育、引进及试验、示范和推广。着力开展茶园病虫害监测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做到因地制宜、预防为主。推广茶树嫁接、套种绿肥等技术措施实施低产茶园改造。以推广机修机采技术为重点,提高茶园管理机械化程度,减少人工投入,增加茶农收入。
(七)加大古茶资源保护。深入宣传贯彻《昌宁县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和古茶树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积极申报古茶树资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认证。加大《昌宁古茶树图谱》及《温泉古茶百图》等宣传力度,使其成为宣传温泉古树茶的重要平台之一。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继续实施古茶树挂牌保护、认养保护等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对重点群落实施重点保护。加强培训指导,严禁掠夺性采摘古树茶,充分发挥古茶树资源的独特优势,保证古茶树资源的完整性和永续利用。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古茶园基础设施保护工程。
总之,全镇茶叶产业发展以提高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探索、推广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有效控制茶叶投入品安全,提升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实现茶叶产业由注重产量向注重产品质量、由注重种植向注重产品安全转变,将品牌创建工作作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真正把温泉打造成观有生态茶园,赏有万亩樱花,品有千年古茶,疗有小桥温泉,叙有小桥故事,享有幸福生活的千年古茶第一镇,真正实现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