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雅
甘肃省民勤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甘肃 民勤 733399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根源所在,质量安全问题容不得一点马虎。应从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各个环节加大监管机制,不留丝毫死角,严格进行把关。应认真分析当前民勤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生产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不高,生产过程中重产量、轻品质的问题突出。
2.农产品产需不平衡、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数量少、不响亮。
3.该县的初级农产品生产方式比较分散,农产品安全生产理念有待提高。目前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比如农药化肥等施用量不合理、配比不科学、农资混用等,这样会使利用率降低,相应的作物吸收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土壤污染也会日益加剧,甚至会对生活环境产生污染,从而使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给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民勤县部分新型经营主体、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自检体系尚未建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不积极,农业经营主体缺少追溯信息录入人员,对农事操作等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的进行。
2. 镇级农畜产品监管服务中心人员不固定,兼职兼岗多,监管检测力量严重不足,抽检数量少,开展检测频次低,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1.部分技术人员对该县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清,对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的推广和落实力度还不够。
2.农业生产者标准化意识不强,习惯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标准化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标准推广难度大。
县财政未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农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无工作经费,对正常例行检测产生制约,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充分利用民勤农业微信公众号、抖音、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采取专栏节目、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上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大力宣传,采用红黑榜管理制度进行公示。
1.各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职责,提供条件保障,落实监管责任。
2.进一步健全完善镇、村、组监管网络。力争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通过督查督办、加强培训、完善机制、严格考核等措施狠抓工作落实,逐步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格局。此外,还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农业农村部门平时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与抽查频次,认真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宣传培训、选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步伐,扩大技术培训覆盖面,重点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建立健全基地生产管理制度,详细记载农业投入品使用及农作物管理采收情况,为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产前检测、分级包装、产地标识,做到“生产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加快“8+N”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做精做优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持续打响“民清源”公用品牌,完善流通营销体系,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使用管理,全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及提升品牌效益,增强该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督促、引导“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包装标识、开拓直销渠道,依托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尽快开展信息追溯,实现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的全程严格监管,贯通农事操作、投入品管理、检验检测、采收包装、贮藏运输、开具证明等环节,不断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严格规范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定期公布检测结果。县农监站年速测达到3 000批次以上,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负责本镇辖区范围内的农药残留速测工作。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开展源头追溯,将露头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消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以上。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们每个公民关心的热点话题,农业农村部门平时要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提升该县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