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26年的扶贫“马拉松”

2020-12-21 03:53
科学导报 2020年75期
关键词:国家体育总局马拉松足球

新华社电 记者刘扬涛 王皓 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山区的繁峙县和代县曾是黄土高原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国家体育委员会来到繁峙县定点扶贫,此后代县也成为扶贫对象,一场跨越26年的扶贫“马拉松”就此展开。

“五进”太行山的扶贫人

57岁的石刚已经是第五次来山西扶贫了,从1999年到2003年,他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第五届、第六届、过渡期以及第七届扶贫工作组成员,几乎走遍了繁峙县和代县的大小村落。

“第一次来山西还是上世纪的事情。”石刚回忆说,“那时在农村的小学见到三个年级的孩子挤在一张土炕上面上课,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第一次对‘贫困有了真切的感受。”

石刚描述的情况在当时的繁峙县和代县较为普遍,为了改善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教育环境,石刚和其他扶贫队员常常深入太行山脉腹地考察,通过申请扶贫资金,为农村修缮或新建校舍,短短几年间他们就建起了近百所学校。“许多孩子第一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不少学生在我们捐赠的乒乓球案前第一次拿起了球拍。”石刚说。

20多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共派出56人来到山西,许多个“石刚”在这片扶贫战场上接续奋斗。2018年,临近退休年龄的石刚再次响应号召,回到他的“第二故乡”繁峙县,在三祝村当起了扶贫第一书记。

“这次回来感觉大不一样。”石刚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国家扶贫力度空前加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前老百姓吃的都是土豆和玉米面窝头,现在即使贫困户也都吃上了白面馒头。”他说,“过去农民除了种地就是坐在街上‘拉家常,现在则忙着扭秧歌、跳广场舞。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

如今,繁峙县和代县都已摘帽退出贫困县。石刚说:“我和同事们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见证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巨变。”

越野赛跑进小山村

不久前,由国家体育总局扶贫工作组和繁峙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环五台山徒步大会暨越野挑战赛在繁峙县伯强村举行,来自全国的近千名选手和观众涌进了这个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小山村。“第一次举办这么大型的赛事,这让我们开了眼界。”村党支部书记吴亚飞说。

伯强村曾是五台山下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村,2019年政府出资在村前建起了一条健身步道,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前来。借助这一优势,伯强村近年来发展为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起了农家乐,开发了漂流项目。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百姓的钱包也鼓了起来。

随着体育扶贫的不断深入,其形式正从单一的“修路、建校”向“产业扶贫”逐步延伸。

2016年,代县创办雁门关国际骑游大会,吸引了全球1200人参与,此后赛事规模越办越大,时间由最初的1天增加到了3天。随着骑游大会等一批赛事走进代县,这座“千年古城”的知名度日渐提升。据统计,从2016年起,代县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

“20多年来,我们创办或引进体育赛事近百场,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大量就业增收的机会。”国家体育总局驻山西定点扶贫组组长、代县副县长聂伟说,“体育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两县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新抓手。”

走出大山的踢球娃

因为一个“足球梦”,14岁的刘企博立志走出大山。

刘企博出身于代县南关村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从小随爷爷奶奶生活。代县五中体育教师贾宏文介绍说,刘企博刚上初中时成绩差,一度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曾去工地打过两个月工。

不过,刘企博热爱运动,学校开展的足球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贾宏文把他招进了校足球队,并让他担任队长。

“从那以后我好像找到了方向,不再讨厌上学了。”刘企博说,是足球把他从辍学的边缘拉了回来。

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出资为代县五中修建了一座人工草皮足球场,用上了专业球场的刘企博说,“我要努力训练,争取将来走上更大的赛场。”

在代县和繁峙县,像刘企博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聂伟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持续在两县开展足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体育夏令营等活动,并派遣大批体育教师志愿者到乡村支教,每年有数千名贫困生受益。

随着“扶贫”与“扶志”的深度结合,体育扶贫的特色与优势日益显现。繁峙县文联主席王爱中说,国家体育总局多年来坚持把优秀运动员带到贫困地区,冠军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比赛和训练中的故事,百姓对体育的热情彻底被激发,运动健身的热潮在各地兴起,报考体育大学成为许多学生的新选择。

“20多年来,大批体育人来到繁峙县和代县,以他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和鼓舞当地百姓。”王爱中说,“体育以它独有的魅力与方式,为脱贫攻坚注入了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国家体育总局马拉松足球
冰上马拉松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斗地主”也是体育了!
对国家体育总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
认识足球(一)
一起来跑马拉松
竞技体育的“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