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传奇:死海边的未解之谜(上)

2020-12-21 03:57
奇闻怪事 2020年5期
关键词:死海穆罕默德耶路撒冷

车子开出耶路撒冷,一路往东南行进。很快,朱迪亚山区的炽热阳光穿过车窗扑面而来,那些零星点缀着橄榄树和灌木丛的石头丘陵,反射出惨白的光芒。这样的景色百无聊赖,车上同伴一会儿就打起了瞌睡,我却在此刻迎来从左侧闯入视线的死海。

那片水很蓝很蓝,日光投射在水面上泛起波光,却不见一丝涟漪,安静、透彻得让人心惊。靠近海的区域是沙滩和戈壁混杂的荒芜地,偶然望见的低矮灌木也毫无生气。公路傍着死海而行,忽高忽低,若即若离,海拔则在不断下降。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在海平面以下四百多米,也是地球上露出陆地的最低点。如此晴朗的天气里,死海上空却始终是影影绰绰的雾气,对面约旦境内的山峦只看得见模糊的轮廓。我想这就是地理课本曾提到过的惊人蒸发量的写照。

死海因为盐分极高,水中只有细菌和藻类而无其他生命迹象,近水之处也少有生物可以生存。由于以色列和约旦两国过度利用死海的主要水源约旦河,致使注入死海的水量在逐年下降,死海的水面也在日益萎缩。人们试图挽救死海,修建了不止一处引水渠,然而那些水渠也都是枯黄见底。中东地区复杂的局势和工程的巨大开支,使得这些努力不知何日才能奏效。死海让生命为之尽折腰,而它自己,或许也逃不了终将消亡的命运。

因为一只羊

车在死海边一个叫“库姆兰”(Qumran)的地方停下,旅游接待处上方高高飘扬着绘有大树和羱羊头轮廓的绿色旗帜,告诉人们这里是以色列的一处国家公园,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买票进入公园,迎面就看到漫漫荒野,那仍然是朱迪亚山区的一部分,苍白、光秃,仿佛是这儿的永恒色调。再往前走能看到一道旱谷,很深,夹在两山之间。

这里有什么呢?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每年冬季(11月至来年3月),雨水也会光顾这里,山上没有什么树,雨势大的时候从两面的悬崖倾下,这道旱谷就变身河床,荒漠里会有青草生长,出现短暂的繁荣。

在中东的旷野里,生活着一个叫“贝都因”(Bedouin)的古老民族,他们是阿拉伯人的一个分支,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其中有不少就在朱迪亚山区过着游牧生活。雨季之时,贝都因人塔玛拉部落(Ta'amra tribe)的一个小分支会来到库姆兰一带放牧。

1947年的一天,一个叫穆罕默德·伊尔迪伯(Muhammed Edh-Dhib)的塔玛拉部落少年,艰难地爬上了对面的陡坡。前几天,他发现自己麾下的一只羔羊走失了,对游牧人来说,羊是重要的财产,丢了羊不算是件小事。穆罕默德很不甘心,便自己一个人到处寻找。

我看到对面的峭壁上有几个山洞,穆罕默德当时也看见了,“也许是爬到山洞里去了。”他这样想着。

穆罕默德低下身,捡起一块石头向洞里扔去,想这样把羊羔撵出来。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石块扔进洞穴后,他听到的不是羊叫,而是撞击到什么硬物上的“砰砰”的聲音。穆罕默德很吃惊,也有点害怕,找羊的事被抛在脑后。据说他跑回营地把事情告诉了伙伴,少年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决定一起爬进山洞里一探究竟,结果在里面没有发现羊的踪影,却看见一些放在地上的陶罐,有的还盖着盖子,有的已被打翻,原来穆罕默德之前听到的正是扔出的石块击中陶罐发出的声响。罐子被打开后,他们发现里面装着一些羊皮卷文书,上面写满了字,外面用亚麻布和皮带包捆,数了数共有7卷。贝都因少年不认识这些东西,但是直觉告诉他们或许可以卖点钱,于是把这些文书装在口袋里离开了山洞。

在同行的犹太专家的指点下,我认出了半个多世纪前贝都因少年闯进的那个洞穴,如今它被编号为“库姆兰1号洞穴”。少年们并不知道,他们从山洞里抱走的破旧不堪的羊皮卷,却是价值远超金银珠玉的珍宝,这就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献发现”的死海古卷的最初7卷。因为这项重大发现,死海边的不毛之地库姆兰从此名动天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

辗转的羊皮卷

根据有关记载,羊皮卷文献被带回贝都因人的营地后,被拴在帐篷撑杆的顶端,定期向人们展示,但一直无人问津。穆罕默德他们觉得应该去不远的伯利恒城走一趟,或许那儿有识货的人。

伯利恒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作为大卫王的故乡和耶稣的诞生地,在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各派教徒心目中有着神圣地位;它与耶路撒冷一样被奉为“圣城”,也一直是个热闹的城市。我曾像中世纪的朝圣者一样,从耶路撒冷步行前往伯利恒参观,那里有著名的耶稣诞生的马厩,在其上方盖起了庄严的“圣诞教堂”。如今伯利恒属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地区,从耶路撒冷过去要经过戒备森严的“以巴隔离墙”。伯利恒的居民主要是穆斯林,但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也有不少基督徒世代生活在此。

穆罕默德和同伴们来到伯利恒,先找到一个商人,后者看了看觉得没什么价值就退还了,还吓唬他们:这是不是从哪个犹太会堂偷出来的?贝都因少年们离开商人后,到了邻近的市场,找到一个叫沙辛(Shahin)的鞋匠,这个人是叙利亚东正教徒,还兼营古董生意,生性狡猾。沙辛觉察到这批手稿可能价值不菲,便提出要代理古卷的买卖生意;他前往耶路撒冷,来到以收藏珍贵手稿著称的圣马可修道院,拜访了叙利亚东正教大主教阿塔纳修斯·撒母耳(Athanasius Samuel)。撒母耳主教认出了这是古老的《希伯来圣经》的部分抄本,立刻意识到这些手稿非比寻常,购买下所能见到的4卷。

几乎与此同时,位于耶路撒冷东郊瞭望山上的希伯来大学中,也有人在为珍宝到手激动不已,这就是该校考古系教授埃利泽·苏肯尼克(Eliezer Sukenik),他通过其他的途径,买到了那7卷手稿中的另外3卷。

1947年的巴勒斯坦地区已经陷入危险的境地,英国的托管统治行将结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日益加剧。巴勒斯坦大概是世界上最为纠结的地方,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大卫王时代,犹太人曾在这里建立了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在犹太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希伯来圣经也逐步完善起来,成为犹太民族的信仰基础和生活指导,这也是犹太教的基本经典。公元1世纪,犹太人因为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而被逐出了巴勒斯坦地区,从此流散在世界各地,成为没有祖国的流散民族。在犹太人离开后,阿拉伯人逐渐移居到巴勒斯坦,成为这里的主体民族。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犹太人掀起了独特的民族主义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试图回迁巴勒斯坦故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奥斯曼帝国瓦解,巴勒斯坦成为无主之地,巴黎和会在决议中将其委任给英国托管,在英国的支持下,特别是当希特勒在德国向犹太人举起屠刀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大大加速步伐。犹太人口的激增,激化了同当地阿拉伯人的矛盾,埋下了至今未解的深刻矛盾。

据说,苏肯尼克教授根据一个美国古董商的消息,冒着危险来到伯利恒购下了3卷手稿,然后返回耶路撒冷。第二天,也就是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决定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而将耶路撒冷置于联合国管理之下以避免冲突。死海古卷的购入和犹太国的再生几乎同时发生,在某种意义上说真是天作之合。

猜你喜欢
死海穆罕默德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死海可以被“救活”吗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死海不“死”等
死海效应
“逆转”
死海不死
米儿咱·穆罕默德·海答儿《热希德史》
Magnifying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digestive ero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