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突破菏泽”先行区唱响水浒故里“好汉歌”

2020-12-21 03:57张玉杰
山东画报 2020年12期

张玉杰

奋进新时代,水浒故里日新月异,千年古城焕发新颜,唱遍大江南北的《好汉歌》又被赋予新的内涵。

郓城县各级领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全力全方位打造‘突破菏泽先行区”目标定位,以担当作为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魄力、干事创业的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再造新优势,再谱新篇章,勇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快进、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风风火火闯九州。水浒之乡郓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走在前列的梦想正越来越近。

存量变革  增量崛起

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

着力构建经济发展“双驱动”格局。

你或许想不到,全国平均每5个玻璃酒瓶,就有1个是“郓城造”。作为玻璃大县,郓城玻璃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年产玻璃酒瓶21亿只,居全省第1位,约占全国总量的20%,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郓城县成为“中国酒类包装之都”。

然而,近年由于受传统行业高耗能、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等“通病”影响,郓城玻璃行业也渐露疲态,效益下滑,市场占有率趋降。借助科技点“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郓城玻璃产业开始寻求突破重围。

几经波折,郓城牵手齐鲁工业大学,共建齐鲁工业大学郓城玻璃研究院建设项目。项目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依托齐鲁工业大学32人专家团队和新材料研发基地推动郓城玻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玻璃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郓城玻璃行业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棉纺织名城”的郓城,纺织产业也面临几乎同样的困境。如何拉长产业链,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转机出现在《全省印染行业“1+7”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建设方案》出台之后。依据方案,郓城主动与山东康平纳集团洽谈沟通,通过多方协调,康平纳集团同意在原定7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共享工厂之外,在郓城再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筒子纱智能染色园,项目于今年4月9日成功签约并正式落地,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超过1亿元。由此,将全面提升郓城县纺织产业档次,实现棉纺织全产业链的提升,完成了动能转换的“惊险一跳”。

科技之光,大放异彩,照亮了传统行业的前行之路,让郓城发展释放出强劲动能。

郓城始终坚持“科技兴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重视与国内外各高校院所、知名专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合作平台,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县里专门出台《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对当年认定的院士工作站给予10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全县已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

郓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一方面推动传统行业“存量变革”,另一方面激发催生新兴业态“增量崛起”,打造经济发展“双驱动”格局。动能转换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今年,郓城县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27家,同比增长42.11%。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双招双引 近悦远来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流程再造,强化平台思维,释放“洼地”效应,

让投资者、有“智”者纷至沓来。

3月2日确定厂房,3日企业注册登记,5日原料进场,6日工人进厂,12日设备进场安装,15日投产运营。仅用13天时间,一座年产2万多吨的肥料加工厂就在郓城“横空出世”,助力一家湖北企业跨省完成复工复产。

这一幕说来颇有些“戏剧性”。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勋领是郓城人,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定制水溶肥2万吨,出口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疫情影响,滞留郓城老家的郑勋领无法返鄂,企业无法复工,订单积压严重,企业面临违约风险,郑勋领心急如焚。

在得知郑勋领公司的情况后,郓城县委、县政府迅速安排分管副县长和张鲁集镇党委主动了解情况,并向郑勋领提出在郓城异地复工复产的建议。双方一拍即合,各方火速展开行动。县里抽调一名县级干部并成立工作专班,寻找厂房,协调购置设备、原材料,连夜派车赶往河南等地,安排专车3天内把原湖北工厂工人接到郓城,专班人员全程帮助企业完善材料,并通过“容缺审批”的方式解决公司注册难题。

13天实现异地复工复产,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两批肥料已运往云南宾川等地的花卉、蔬菜种植客户。亲身见证这一被山东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的郑勋领,被满满的“郓城诚意”暖到了,他当即表示再追加投资3亿元,新上生产线20条,建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基地,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以上。

格林凯尔异地“满血复活”,绝非个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郓城主动出击、化危为机,通过“云招商”、线上线下结合,与康平纳集团、鲁商集团成功签约;扶持易康医疗、禹豪防水、硕宇生物等企业危中求机、顺利转产,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沧海横流,何以显现英雄本色?这有赖于郓城“双招双引”持续注入的不竭动力。毋容置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決胜经济发展的“第一战场”。在区域经济竞技场上,谁能在“双招双引”上胜出一筹,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郓城精准发力,狠抓“双招双引”,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县里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建成郓城招商地图智慧平台,画好“产业树”、描绘“全景图”,扎实做好园区招商、平台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预计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0个以上。

单就“双招双引”抓“双招双引”,只能事倍功半。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流程再造,强化平台思维,栽下“金梧桐”,释放“洼地”效应,让投资者、有“智”者不请自来,才是上策之选。

郓城从抓“双招双引”入手,牢固树立“不抓营商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容缺审批”的基础上,今年针对疫情对企业的严重冲击,坚持刀刃向内,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行试点,又创新实施惠企暖企“菜单式”集成服务模式,从“制单、点单、办单、评单”四个环节入手,探索出“集成化、便捷化、精准化、规范化”服务企业的新路径,收到了“企业轻松点、部门想法办”的良好效果,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自5月份实施以来,先后接受企业“点单”836件,一次办结率100%。“菜单式”集成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聚焦营商环境建设痛点、堵点、难点,实施“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项目审批模式,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服务环境。今年 7 月份,郓城被列为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并在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近者悦,远者来。近年来,郓城狠抓“双招双引”,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招才引智亦成效明显。今年郓城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4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5名,成功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齐鲁首席技师2名,日本工程院蒋宇静院士工作站也已通过省科技厅备案。

多元发力  振兴乡村

立足五大振兴生动实践,郓城全方位融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幅“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脱贫攻坚决胜在即!作为全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郓城县委、县政府打出多套“组合拳”,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县109个建档立卡扶贫工作重点村摘掉了“贫困帽”,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围绕既要“打得好”,又要“打得赢”,全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扎实开展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回头看”“再走访、再排查、再整改”等系列专项行动,对全县所有乡镇、所有村、所有贫困户、所有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一村不落、一户不漏,边排查、边交办、边整改,织密兜底保障体系,让贫困群众过上“稳稳的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基于此,郓城把更多气力投入到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寻求长效机制上,让攻坚战果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此,县里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和全县人民一道奔小康。

让扶贫车间变身“幸福车间”

漫步郓城农村,乡村公路在绿树掩映下四通八达,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忙碌……“妈妈走得早,我跟着爷爷奶奶过。中学毕业后,本想出去打工挣钱,可是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就没出去。镇扶贫办的同志知道后,把我介绍到扶贫车间干缝纫,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说话的女孩叫李微,是随官屯镇随西村扶贫车间的一名工人。

乡村振兴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郓城县重点抓好就业扶贫,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大力推行“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互联网+光伏+电商+贫困户”模式,建设扶贫车间545个,引导服装加工、玩具加工、藤编等11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驻,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年受益贫困群众1.9万余人。

让“归雁工程”变身致富工程

郓城人刘强曾在北京一家农业公司担任高管,返乡创业4年多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分两期流转4个村的2000亩土地,建成了百蔬园蔬菜种植基地,建有6栋连体大棚,90栋冬暖棚,成为鲁西南最大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他的蔬菜基地每年向市场供应绿色蔬菜1.5万吨,所种植的西红柿直接供应北京物美、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帮助16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带动周边10多个村500多人在家門口就业,平均每人实现年收入近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镇发展设施农业3000多亩,初步形成一个绿色农业产业带,年收入1000多万元。

眼下像刘强这样返乡创业的郓城人越来越多,“归雁经济”方兴未艾。郓城抢抓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机遇,大力实施“归雁兴郓”工程,推进返乡返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乡情牌”,筑实“引凤巢”,精准发力,激活内生动力,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围绕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建立起组织领导、对接沟通、示范引领三项机制,搭建服务、园区、融资三个平台,实施招商引资、电子商务、“一村一品”等六个带动,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7处。开展了“返乡创业+扶贫”“第一书记喊你回家”等一系列活动,在北京、深圳、青岛等28个郓城籍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建立数据库,精准识别,鼓励他们回报家乡、返乡创业。同时,县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负责招工并按照用工需求免费培训工人、减免税费、建设厂房、协助安装设备……五年来,累计吸引返乡创业就业5万多人,新增返乡创业人员注册实体4.3万家、个体工商户3.4万余家,带动就业12.8万人。

让“农”字号品牌变身金字招牌

打好“乡情牌”靠的是以真情动人、以商机取胜,叫响“农产品品牌”,则要靠品质立足,抢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

“忠义古郓,厚道农品”。依托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郓城县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品牌提升、人才战略三大工程,深入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三年行动。2019年3月2日,郓城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好郓来”在济南正式发布;12月20日,“e品好郓”电商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动。作为“好郓来”农产品公用品牌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延伸,“e品好郓”整合了郓城县数字经济领域特色产品资源,为全县50家电商企业授权,形成了系统的品牌开发应用体系,实现农特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销售,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

近年来,郓城县把握机遇,把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自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电商发展“鄆城样板”。目前,郓城县建成投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22处,全县拥有淘宝村34个、淘宝镇4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市级4家,电商企业6970家,互联网品牌56个,活跃店铺9000家,从业人员2.3万人,电商服务站点2300多个,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淘宝峰会论坛郓城分论坛,先后成为山东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菜鸟网络全国首个县域智慧物流中心、山东省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山东省淘宝直播“村播计划”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直接或间接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

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全方位实践立足,郓城全方位融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而今,一幅“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生产美产业强。精准实施平台构筑、融合推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主体培育、支撑保障等六大专项行动,1个乡镇、7个村纳入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农业高端专家智库,成功创建“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郓半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达到185个。山东省科学院(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芦笋产业技术研究院顺利落户郓城。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3个示范县之一,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县。

—生态美环境优。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75个、示范片区7个。玉皇庙镇西陈庄等4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7月5日,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生活美家园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基地+农户”“专家教授+产业+农户”等发展新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316家,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25个。侯咽集镇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是全省1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之一、也是菏泽市唯一入选单位。

“四宜”之地 水浒新城

底线民生再巩固、基本民生再提效、普惠民生再提速,

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温度持续升温。

一座占地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按二级医院建设标准设计的郓城县传染病医院,于11月底开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包括门诊楼、病房楼、发热门诊楼各一座,设置床位260张——在郓城县医疗卫生发展史上,建设这样一座“大体量”的专科医院,可谓是“大手笔”。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如何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成了当务之急。郓城聚焦于此,接连打出“组合拳”,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短板,全面提升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非空洞地喊喊口号、停留于纸面,而是让百姓时时刻刻、真真切切感受到。郓城全力打造民生改善先行区,底线民生再巩固、基本民生再提效、普惠民生再提速,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温度持续升温。

郓城县地处鲁西南,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量大面广,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特困供养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去敬老院,选择居家供养。而居家条件千差万别,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掉不到地上”?

针对这一实际,郓城县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依托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定制服务车辆12辆(7坐),组建了包括技术、行政、服务、后勤等专业人员的10人管理服务团队,为全县60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高效便捷服务,实现了救助和养老服务的供需精准对接,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率先走出了一条特困人员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今年65岁的陈振乾家住随官屯镇于官屯村,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行动艰难,并患有严重哮喘和冠心病,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周一次的上门贴心服务,让陈振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去敬老院就有人照顾,党和政府把实事做到俺心坎上了。”

郓城县“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分散供养服务模式以其示范性、创新性、可操作性,一举跻身“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同时位列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郓城坚持把“为民建城、建城为民”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中,身边的每一点变化都与普通人关联起来,不仅让城镇原有居民,更让不断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转换而来的新市民过上有面子、有尊严的生活。

郓城县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山东省中等城市培育机遇,以投融资改革为突破口,围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郓城县是全市首家综合利用PPP模式、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发行债券、银行融资、基金募集、金融租赁、信托七个金融工具成功融资的县区,2016年以来累计融资突破300亿元。5年来,城镇化率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区人口由15万人增加到35万人。城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6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加速崛起。

城市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先后实施了40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城区学校33所、医疗养老服务设施27处、文化服务设施20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累计投入23.5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道路34条、97公里,达到40条、156.2公里;东溪湿地、市民文化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持续做精做美“水绿花文”四篇文章,新栽植乔灌木400多万株,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4%、40.4%,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千年古县郓城水浒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发挥文化引领,延续历史文脉,以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地,让“水浒新城”呼之欲出!

漫步郓城县城,沿城市历史发展轴来一次文化之旅,郓州大道、水泊路、东溪路、忠义广场、武术广场、戏曲广场、水墨丹青、层林尽染景点,140多处标识无不透着文化味儿,而当地每条道路、每处公园、每个广场都体现一个文化主题,水浒文化旅游小镇则更是叫响了“好汉郓城”品牌。2019年2月郓城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也是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以文化人,以境润人。近年来,郓城县提升改造宋金河等7条水系,累计栽种花灌木1200余万株,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往水臭,都想住得离河远点,现在景美,都想离河更近些。”水浒小区居民郑爱云说。宋金河风景带与南湖公园、沙河景观纵横连接,为市民提供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空间,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生态格局。

人在花中走,车在林下行。如今,郓城县城区清水荡漾、绿树环绕,绿地面积由6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17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市民健身圈和“5分钟”出行生活圈。

持续不断地打造“四宜”城市,让千年郓城大放异彩,连获殊荣。1月22日,成功获批国家园林县城。5月29日,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是全国120个、全省10个之一,也是菏泽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好汉人品 侠义精神

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埋头苦干的原动力,

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

人人称道的“好汉郓城”,是水浒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路见不平一声吼”,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侠义精神,在今年全民抗疫战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总体战。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医疗卫生人员义无反顾、日夜奋战,4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公安民警、交通执勤人员、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各位企业家、各界爱心人士、在外郓城籍老乡,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汇聚起强大的抗疫合力。

全面小康决胜在即,大战大考激越在前。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新的战场上得到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牢记总书记的厚望重托,郓城广大干部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让人民满意的抱负和气概,把初心和使命变成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埋头苦干的原动力,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是不是好汉子、真英雄,在干事创业的激情燃烧岁月中得到淬炼和检验。

——脚踏实地。知重负重,实干苦干,用心用力,主动作为,矛盾面前敢于亮剑,面对困难冲锋在前,以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推动郓城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

——只争朝夕。倡树“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对标先进,自抬标杆,创新争先,不负韶华,肩负起打造“突破菏泽”先行区的历史重任。

——提升效能。完善效能建设激励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大力推行智慧政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守初心。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增强斗争本领,坚决纠治“四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让清廉成为行动自觉,让勤政成为政府本色。

基层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成长成才的“练兵场”。郓城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批“李云龙式”“老黄牛式”干部相继涌现。县里因势利导,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一线识别人才、提拔人才、重用人才,先后调整干部12批次、269人,其中提拔46人、重用22人。深入开展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全县74个单位、6000多名党员主动深入一线、共建共治社区,广大党员干部比担当、勇攻坚、争优先的干事热情空前高涨。

入户调查、建扶贫车间、探索脱贫长效机制……水堡乡副镇长杨丛丛没日没夜扑在全乡脱贫攻坚一线,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户一户地精准定点帮扶脱贫,并在全乡先后建起19个扶贫车间,让贫困户获得了“稳稳的幸福”,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扶贫副乡长”。至今,她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逢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她都往村里跑,看看贫困户的住房是否安全、蔬菜大棚是否受到影响、扶贫车间是否漏雨……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今年4月,杨丛丛被选拔到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职务。

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如何提振?要严管也要厚爱,要激励也要约束。郓城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大警示教育、政治巡察、惩治腐败力度,立查案件139件、党纪政务处分172人、移送检察机关3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监督,查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9起,党纪政务处分17人,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启新的征程。郓城儿女豪情满怀、众志成城,正大踏步奋勇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程洪建  公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