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思维导图之力承高职备考之重

2020-12-21 03:54曾花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材料

曾花

一、引言

从2019年开始,中职3+证书高考进行了改革,时间从每年的6月7-8日改到了1月左右。学生高二下学期面临着严峻的专业考证,等到明确高考目标,进行分班时已是高二学年的期末了。备考时间整整缩短了一个学期,但是考试的范围并没有缩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教授新的知识点,按专题复习各个模块,梳理各类题型,争取获得最好的效果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高考的一线教师,多动脑筋想办法,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就是第一任务。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效的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方便记忆。它借助信息化的优势,应用图文并茂的技巧,首先衍生各级主题关系,然后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关系图展现出来,最后通过将主题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联系,形成简便的记忆链接。比如在病句复习中对句子成分这一附加知识的拓展学习,利用绘图可以简洁地展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关系;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对18个重点虚词的教学和记忆,费时费力,效果不甚理想。如果每一个虚词都依照规律画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词语的意义、用法、例句囊括在内,学生就再也不愁记忆虚词了。以“之”为例:以文言虚词“之”为中心,将它作为代词、助词、动词的用法延伸出来,不同的词性有不同的意思,如作为代词,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它就有“我、你、他、她、它”“这”“此”的意思,每个意义之后又可以举一个学过的文言句子作为例子,方便学生举一反三。(图1)

形象的图形将众多的文字简化,美观又记忆方便,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帮助学生牢记相关知识,加深文言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文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为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实例

本次实验教学的对象是2017级职训班学生,他们上课能够做笔记,在组长的监督下可以完成简单的背诵篇目,由于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大,阅读范围狭窄,写作水平低,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但是他们熟悉各种信息化教学,日常使用手机较多,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储备,思维活跃。

本次实验的教学内容是高职高考备考的一轮复习,主要是带领学生梳理字、词、句、段、篇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要点,重建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知识系统。针对备考任务重、时间短的现状,对部分具体的知识点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部分知识,掌握新的学习要点。

(一)收缩思维——现代文阅读理解教学篇(以《音乐就在你心中》为例)

新的中职课标核心素养的第三条要求是“审美发现与鉴赏”,强调学生的参与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策略。

课前在蓝墨云班课上布置“前置作业”:第一,预习相关篇章,拓展故事,做阅读批注;第二,根据文章思路、知识点、重点、难点探究等,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课前的独立阅读,粗略把握文本内容,大致理解文本背景,思考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虽然学生完成的是初步预习的草图,但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将零散的知识点收缩回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比如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基本理解主要内容,能够从文本中找出关键句;进而在其后的教学分析之中能够较快速地总结分析各个分论点,概括文本思想内涵。与之前的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段落,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最后总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相比,新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多地思考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二)放射思维——诗歌鉴赏教学篇

近几年,诗歌鉴赏的高考题型多次改变题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所涉及的考试要点一个也没有减少。在备考复习中,笔者借鉴新的理念,利用手机APP等平台引导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图片和文字,直观地展示诗歌鉴赏的知识,使学生对诗歌鉴赏知识的内在联系更清晰明了(图2)。

诗词鉴赏一章既是复习重点,又是复习难点,思维导图建立了诗歌整体知识的立体框架,学生内化知识后,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思考路径:“这首诗写了什么?诗人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而写?和我们学过的哪首诗风格相似……”多次循环学习同类型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从同类思考到拓展延伸的深度思维,学生也就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转化为主动思考者,最终将知识点、考点、习题建构成点、线、面的“立体建筑”。比如在学习诗歌题材时,可以以“诗歌题材”为中心,花开五瓣,将题材类别、题材特征、形式标志、内容情感和常用技法在一个思维导图中分别用不同色彩表示各个层次的内容,立体的图形带给学生视觉冲击的同时毫不费力地将知识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三)发散思维——写作训练教学篇

近年来,高职高考的作文以新材料作文居多,这种作文命题,只提供材料,不指定话题;一般说来,新材料作文题目中大多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材料之后又有“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的限定。如何阅读写作材料,构思作文,形成文章,成了中职生最头疼的事。借助工具,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初步确定一两个合适的主题,展开联想,深入思考与主题有关的分论点、相关事例论据。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科学安排文章段落,最终以有效的方式将图形表述成文字,既节省时间又收效甚佳。

如以下写作材料的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軍,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训练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了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像这类主人公不止一个的故事性材料,如果考题没有限制,我们需要思考每个主人公的立意指向,采用发散思维多向辐射地围绕材料内容展开多角度立意。依据我们所学过的把握关键语句,紧抓“文眼”的方法,重点关注四点:①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③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④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等等。分析作文材料的过程就是筛选有利的信息,相当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选择范围。从本则材料分析我们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也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从丙事物着手,立意的范围广,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可利用的材料也广泛。经过整合材料内容,可以明确对象有三:一是教练野鸭;二是评论家青蛙;三是思想家仙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对象着手,去寻找可写的内容。通过思考可以绘制成如图3的思维导图。

四、实施效果

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知识关联点,虽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做单个知识点整体层次的把握,为顺利开展教学奠定基础,加快教师讲授新课的速度。相同的半年复习时间,实验班可以在3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轮的复习,为第二轮的复习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课中学习阶段,在预习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即兴思维,结合教学内容当堂绘制图片,能够服务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一环节。当然,授课时间有限,绘图时间短,速度快,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就不如课后用手机APP绘制的那么完整和美观,但是对活跃课堂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

课后总结阶段,回顾所学知识,绘制思维导图,查漏补缺,可以用来巩固复习,加深理解。除了辅助学生课堂学习,思维导图还是复习巩固各个知识点的良方。学习完每一个专题后,通过思维导图把相关知识构建成完整的框架,这样整理知识构架有助于将所学知识储存起来,也便于未来的快速复习。从知识点到知识块,从知识块到知识网,环环相扣,避免遗忘,也避免知识杂乱无章地堆放。比如学完第一部分的语言知识和应用,就及时布置学生汇编思维导图,加深知识的记忆(图4)。

在高职高考的成绩统计中,试验班(共81人)的学生成绩排在年级第三。从开学摸底测试的吊车尾,到高考名列前茅,可以说有学生努力的效果,更有赖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相信思维导图的广泛和熟练应用,会给以后的高考生带来更多的效益。

五、结语

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促进学生思考相关的知识点。这有利于学生对比反思学习前后的相关内容。同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他們所喜欢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建构学习能够为他们带来崭新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整体理解高考语文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甚至通过动手、合作、展示、互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学习乐趣。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材料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可爱的小瓢虫
知识点自测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材料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