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钊
本文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调查分析我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课后作业设计的角度,探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及途径。
一、激扬主体精神:自主学习推进的价值考量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
2020年初,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培养学生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自主学习作为前三点核心素养的培育基础,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学习者独立意识和持续性学习的品格、系统提升信息吸收和问题解决独立能力,有助于适应新时代发展改革的要求。
(二)终身发展教育目标的人文需求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快,要求人们具备持续的自我发展和变化能力,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提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终身发展。
(三)形成英语关键能力的教学需要
为提升英语学习效率、实现课程目标,英语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相对于“被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开展语言实践的学习态度和应用水平,有利于促进技能迁移,实现有效交际。
二、探寻问题本质:中职英语自主学习问卷调查与分析
关于制约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学习动机、主观态度、性格能力、个体差异、教育体制等。为了解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2020年6月,笔者针对我校中职在校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610份,有效率99.19%。其中年级比例为53.44%(一年级)与45.90%(二年级);参与调查的学生分属我校五大专业,构成比例为:会计35.08%、电子商务32.62%、商务英语20.33%、金融6.89%、計算机5.08%;参与调查的学生男女性别比例为29.67%和70.33%。上述数据高度吻合我校专业人数比例与性别比例,样本具有代表性。调查问卷共设置30道题,围绕英语自主学习的观念和心理因素、认知起点及能力因素、努力程度因素、学习策略因素和支持因素五个因子进行调查,调查及结果分析如下。
(一)观念和心理因素
为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采用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的方式进行排序统计(满分为5分)。调查发现,学生学英语首要动机是为了升学需求(平均分3.13),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平均分2.5),然后是个人兴趣(平均分2.4),最后是技能(平均分1.97),由此可见,学业发展需求是大部分学生开展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学业需求动能不足,调查发现31.64%的学生能比较主动地完成预习和复习,43.93%的学生不确定能按老师给出了任务或指令完成,还有24.26%的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学习主动性和动力有待提升。
学习态度方面,学生普遍认为(平均分3.91)自主学习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但是,自学英语具有情绪化和持续性低的倾向(平均分3.09),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志有待强化。
(二)认知起点及能力因素
调查发现,80.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未定型,愿意通过努力提高水平,但67.21%的学生认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不确定能把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中;同时,半数(55.08%)学生不清楚自己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点,在进行自主学习英语成败归因分析时,会把首因归于学习环境(平均分3.78),而非学习方法(平均分2.5)。
(三)努力程度因素
学习时间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努力程度无明显差异,半数以上(62.95%)的学生不确定能自主安排学习日程;71.47%的学生评价自己不太擅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在课余的大部分时间,80.99%的学生接触英语的方式是观看英文电影或者听英文歌曲。娱乐化、碎片化自主学习倾向明显。
(四)学习策略因素
学习习惯方面,一年级与二年级学习策略无明显差异,数据显示仅有14.59%的学生在课后有朗读习惯,84.75%的学生不经常开口朗读;77.54%的学生在课后不会主动阅读老师推荐的英文杂志、小程序、公众号;66.55%的学生不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87.22%的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参加锻炼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认为英语歌曲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是少数英语爱好者的活动;记单词方面,学生背诵教材单词的意愿不强烈,33.44%的学生不愿意抄写难记的单词;30.16%的学生不注意相近词比较、典型语法的总结和积累。
学习方法方面,仅35.41%学生认为通过观察别人的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特点,能找出适合学习方法,41.97%学生不确定自己有合适的学习方法,21.96%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具体到听说读写的学习策略,学生认为对英语听力、口语提高最有效途径首选看电影和听音乐(平均分3.64),对提高词汇量(平均分2.63)、与人交流(平均分2.7)或朗读跟读(平均分2.65)兴趣不大;阅读方面,学生首选通过做阅读练习(平均分3.86)而非增强语法知识(平均分2.78)或了解跨文化背景知识(平均分1.71)来提升英语阅读水平;写作方面,学生愿意通过多写作的方式(平均分3.99)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对背诵作文模板的意愿偏低(平均分1.74)。
完成作业任务方面,学生首选多元化的课后作业模式(平均分3.86),其次是利用各种媒体及网络资源(平均分3.43,)然后是利用手机自主性学习软件(平均分2.93,)与传统课后复习、预习、作业布置(平均分2.24)相比,学生更愿意参与趣味性、网络化、移动式的学习任务。
(五)支持因素
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学习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扮演引导者(平均分3.6)和辅助者(平均分3.06)的角色;81.31%的学生希望老师能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和督促;归咎其原因,78.19%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擅长运用学习工具(如字典、相关书籍等)自习英语;另外,学生学英语遇到困难时,76.88%的学生愿意开展小组活动完成自主学习。
(六)综述
调查发现,中职生还未形成成熟的英语自主学习观,自主学习持续性、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另外,学习策略单一是导致学习成功感偏低的原因,学生未形成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对学习环境和教师引導的依赖度高,自主学习碎片化、娱乐化特征明显。
三、探寻实施策略:提升英语自学能力的作业设计策略实践
为改善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课后作业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布置作业时,可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自我规划能力、激发自主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学习的长效发展
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为实现上述目标,布置学业规划乃至职业规划作业,有助于坚定主动学习意志,通过设定近期目标、阶段目标、远期目标,制定对应的实施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驱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通过可视化作业方案养成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二)培养自主学习策略,坚持自我管理、提升自我监控和评估能力
巩固现有知识体系、发现原知识结构漏洞是自我管理的起点,培养科学的复习策略,有意识地运用查字典,推理、归纳、演绎策略,略读精读策略,联想单词记忆策略等听读写策略是关键,为实现策略的综合应用,可采用问题导学式作业设计,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设置启发学生开展学习探索,通过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检索资源——运用策略——合作讨论——确定答案,增强听、说、读、写学习策略的交互应用和灵活的思维习惯;另外,为让学生能主动实现学习行为的监控和量化管理,可用每天“打卡”工具辅助管理自主学习情况,在梳理管理记录过程中找出不足,重新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三)创建良好的移动自主学习环境,增强碎片学习的有效性
随着数字科技和互联技术的发展,运用移动终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是学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得的信息零碎、缺乏连贯性,大部分学生无法运用碎片化知识建构英语知识体系。因此,教师要对自主学习资源进行有效设计,帮助学生甄选网络学习渠道,引导学生具备从巨量信息中获取知识碎片的学习策略和技能。如:主题式作业设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明确主题——选择兴趣点——完成指定任务——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在主题的统领下,尽可能激发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减低碎片化学习分散、信息零碎、缺乏逻辑性的困扰。
(四)强调支架式支持,形成新型自主学习关系加强学习支撑功能
自主学习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导学者——助学者——共同学习者”转变。在学生未能形成自主学习习惯阶段,教师要成为引导者,设计主题、提供思路和材料支持;待学生能有序开展自主学习后,学习管理任务从教师转移给学习主体,教师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助学者,如布置社会调查、操作训练等实践探究式作业设计。作业过程的实质为:实践初探——回归教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技能的能力,这种作业设计除了提升学生英语基础能力水平外,更能实现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另外,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协作,相互促进;通过设立“激励制度”不断鼓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逐步减少干预,减少学生对环境、他人的依赖,促使其最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