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视角下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

2020-12-21 03:48黄绍仁
财会学习 2020年34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医院

黄绍仁

摘要:当前,公立医院在运营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医疗收费价格政府制定、医疗成本市场化运作、药品耗材零差价、医保政策、绿色通道、公益性事业等外部政策环境与基本建设、设备投入、人力成本、融资等内部经营环境所构成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到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医院除了要适应客观的外部环境,还要调整、控制好主观的内部环境。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进行风险管控的有效方式,合理、高效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很好的改善公立医院的内部环境,从而推动公立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医院;内部审计

引言

作为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财务管理过程中是否能够稳定、顺畅地运行。然而在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当前医院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定的风险,因此对其进行风险视角下的管控是保障医院能够顺利进行内部审计的关键。

一、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

(一)是公立医院经营和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公立医院面临的外在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在这些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目标的实现,以及对公立医院长期的发展与运营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基于多种不利的因素,公立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能够有效地帮助公立医院了解其内部的种种经营风险,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最大化的管控风险、降低风险,从而使得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运营下去。

(二)取代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必然性

当前,我国一些公立医院仍在采用原有的内部审计模式,即会计审计模式和制度审计模式。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由于其固有的缺陷,使得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審计时效率低、质量低、内部审计结果缺乏可实施性。因此,想要有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原有的审计模式,实行高效的新型审计模式。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鼓励审计人员关注高风险领域,提升审计效率。同时,在这种模式中,相关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始终贯穿于内部审计,审计结论和相关建议也围绕着风险分析同时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内部审计将致力于降低风险损失,达到提高公立医院价值的目的。

(三)确保内部审计能够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必然方式

在原有的内部审计模式中,无法及时根据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来进行审计目标和范围的确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将逐渐被公立医院所忽视。与此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和费用,公立医院不断削减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将内部审计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相关审计公司。因此,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逐渐出现了外部化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发展降低了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必然的重要性,严重影响着内部审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基于这些种种情况,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有效的改变了原有内部审计工作在公立医院中的地位,为公立医院提供相关的风险咨询和管控,并且降低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不利影响,从而维护和扩大了内部审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概述

目前,理论界对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然而,大多数学者认为,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进行项目分析,协助公立医院识别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管控。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并根据公立医院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具体而言,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被审计对象主动参与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参与式”审计。“参与式”内部审计是指在整个审计进行过程中,被审计医院主动参与内部审计过程,改变原有审计与被审计医院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内部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医院共同分析和解决审计中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被审计医院的积极性,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

(二)以实现公立医院效率为总体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是着眼于公立医院的宏观层面,即开始关注公立医院的实际发展方向。内部审计人员通过风险管控将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公立医院实际的发展目标有效地联系起来,分析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对业务目标的深入理解是成功地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已经授权将内部审计目标与业务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审计问题的焦点是审计风险

公立医院所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将对公立医院价值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公立医院应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价值。相关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是审计风险,还包括各种各样其他的风险阻碍公立医院的经营,如操作风险、系统风险、服务风险等,并以此类风险为基础确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项目的依据。

三、风险导向视野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实施方式

风险导向视野下的内部审计战略是以公立医院的实际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公立医院管理层直接关注的主要风险领域,按照“目标—风险—控制—审计”的模式对公立医院的具体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公立医院价值,实现公立医院经营目标。在风险导向视野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理论界尚没有权威统一的实施方式。我们将以公立医院目标为中心,以公立医院风险为起点,将风险导向视野下的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的实施前期,公立医院首先要以公立医院目标为中心,充分识别影响公立医院目标实现的各种内外部风险因素,并将这种风险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在识别公立医院内外部风险因素时,除了采用传统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外,还可以采用PEST分析、资源基础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方法。公立医院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各种风险分别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有效评估,识别出对公立医院经营目标有较大影响的风险因素,从而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合理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到重要风险领域,保证重要风险得到优先处理和审计。

(二)实施阶段

在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公立医院应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对识别出的重要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以保证公立医院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公立医院应该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的检验和评价,以确定公立医院在现有内部控制制度下出现无法进行预测和控制的风险,即突发风险。其次,通过内部审计进一步评估突发风险。在突发风险的分析中,公立医院也可以有效结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侧重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损失频率等相关指标,从而评估突发风险的发生概率。最后,公立医院应针对突发风险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对策。目前,公立医院在实际过程中应对突破风险的主要手段有四種,即风险承担、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公立医院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突发风险的应对。

(三)终结阶段

在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的最后阶段,审计人员应根据风险评估,提出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报告的重点是提出应对规避和解决风险的相应建议和办法,这也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管控中的重要性。需要倍加重视的是,如果不能确定以及解决突发风险的问题,审计人员应将该问题集中报告给院长进行裁决。这样,管理者对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就会远远超过对原有模式的内部审计报告的重视程度。

四、对公立医院实施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的一些建议

(一)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开展相关内部审计工作

根据当前中国的实际国情,短期内在中国公立医院全面推广和应用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是较为困难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模式。首先,可以将一些三甲医院作为风险导向视角下内部审计的试运行点,在试点经验成熟后再向全系统进行推广。其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审计模式,同时将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理念贯穿于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例如,规模较小、业务相对少、业务范围狭窄的二级以下公立医院,可以选择会计依据内部审计模式;风险较大、业务较为复杂的三级公立医院可以根据其制度进行相应的审计安排和较为复杂的混合制审计模式。

(二)建立健全规范的风险导向视野下的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

内部审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相关制度发展的过于缓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有效地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还可以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审计活动,使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相关内部审计规范和审计制度开展审计业务工作,既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又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科学、有序、顺利地开展。

(三)提升原有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

当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仍采用人工审计,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以及相关审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也需要采用更适应公立医院需求的审计办法,以适应公立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的计算机审计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部门应将计算机知识与审计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指导与专业提升,推动公立医院内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在减轻审计工作强度的同时,可以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与原先的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审计可以通过高效、快捷的审计方法,快速、准确的分析公立医院的实际问题,对审计过程中公立医院出现的实际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管控办法,有效的提升公立医院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风险管控的意识

首先,公立医院可以通过相关职业培训,增强其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轮岗制使内部审计人员更有效的熟悉公立医院审计的工作流程,这样不单可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能使审计人员更直观的了解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运营情况。其次,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改变原有的内部审计观念,在树立风险意识的前提下,加强风险管控和风险整顿,通过对公立医院风险管理来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整体的管理功效。最后,内部审计人员在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审计工作进展的过程中与公立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审计工作顺畅、高效地进行。

结语

通过在风险导向视角下对当前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实现对公立医院的财务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撑,从而使得医院的财务活动呈现科学、合理的运转。

参考文献

[1]赵启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20):136–137.

[2]刘婷.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路径及质量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9):115–116.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医院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