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桑晓光 吴俊标
摘 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增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实践技能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教学指导方式和方法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以达到创新训练计划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科学素养培养;教师引导作用
Abstract: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enhancing college graduates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al skills are all most important goals in high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teachers guiding role,starting from the guiding ways and methods,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of students.
Key words:Innovativ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Guiding role of teachers
1 緒论
全球知识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作为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促进高等学校教育转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有利推动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源动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指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和一定工作经验的高校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实验或调查等多种研究形式,指导大学生作为主要项目实施参与者独立完成的科研训练项目。一直以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在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前沿,提高自身实验技能,和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从项目申报、中期检查,到项目结题等环节均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方式开展,同时由专家评委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结题成果进行审核与评估,最终评选出校级和国家级优秀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旨在通过引导本科生积极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激发本科生对相关专业的科研兴趣,最大限度开拓和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潜力。目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国内各高校中已经非常普及。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锻炼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素质,提升实践技能等。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开发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和方法是实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如何有效发挥指导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高效引导项目成员积极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工作进行探讨,为以后进一步做好创新训练项目的指导提出几点建议。
2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现状
在高等学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在培养国家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与技能方面发挥突出作用[1]。“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功能“两个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在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极易由此导致的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能力较弱等问题方面发挥举足轻重作用[2]。近年来,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立项数目具有覆盖面广、大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3]。尽管如此,在科研训练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教师课题了解程度不足。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课题主要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有的学生在申报时由于缺乏对导师实际研究方向的详细了解,以及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导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再加上后期课业考试内容的增多而不得不中途放弃,最终未能坚持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教师指导方式存在误区。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其中一种指导方式是指导教师将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完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完全按照固定的实验设计方案执行,最终演变成教师代替学生来完成项目结题,这种被动型指导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型科研素质十分不利;另一种指导方式是教师指定研究生代为指导,而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联系,学生也很少主动联系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这种指导方式会导致学生只是机械性的完成研究生安排的任务,但在实验的创新设计环节上缺乏指导教师的指导,同样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将教师的引导作用落实到实处。
(3)最后,由于教师科研任务繁重,对本科生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投入的指导时间不足,良好学术氛围的缺失导致项目组成员逐渐失去科研兴趣。因此,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与方法,是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充分锻炼的重要保障。
3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指导方式与方法探索
针对上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不能顺利实施的原因,论文将从项目选题,项目实施以及项目结题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教师指导方式与方法分析进行探讨,为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师指导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3.1 项目选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选题与任务书制定
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完成了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头脑较为活跃,此时对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大学阶段是开展本科生科研素质训练和科研思维拓展的最佳时期。在指导教师对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关科研课题加以详细讲解之后,在对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学生会带着极高的研究热情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尽管如此,指导教师仍然需要不断与学生沟通,及时疏导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给予必要的实验技能的传授,实现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循序渐进式的培养。针对研究计划和课题内容,制定必要的任务书,可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同时,指导教师应针对不同项目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和擅长方向,分配课题任务,确保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本人在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较为受益的方法之一是指导教师在每周开设固定时间的小组讨论,开展项目组指导工作,认真听取学生工作汇报,以确保项目按照任务书时间限制顺利开展。
3.2 项目实施阶段—指导教师应全过程指导、跟踪和评价项目进展情况
在立项工作完成之后,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扮演主要角色,为项目的实施主体,而指导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师在项目创新性和经验方面远多于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思维方法方面也高于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开展学术讨论工作,对项目准备期、实施期以及最后总结阶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合理评价。尤其要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创新性进行正确分析、提炼和总结;在具体实验技能上,一定要手把手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技能,也是促成学生更快主动融入科研项目的重要保障。鼓励学生采用灵活的研究方式,对比分析不同的研究方法,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在项目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对自身实验结果开展正确分析与评价,并对后续实验内容做出合理规划与尝试,直到最终顺利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3.3 项目结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成果的总结与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结题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方面可以让本科生产生很强的获得感,增强科研自信,进而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过程将使学生会受益终身;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大学生思维活跃,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成果的正确与积极引导,对发挥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学生对科研成果的汇报与总结,可以进一步激發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撰写工作方面,应详细指导学生从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出发,在撰写过程中充分突出研究工作意义与创新性,从而更加高效地规范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习惯和提升科技论文撰写能力,对培养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完成科技论文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有效载体,在项目训练期间,采取灵活的研究方式,全方位的跟踪指导和良好实验技能的传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科研思维,使学生可以收获理论知识以外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探索与完善创新训练项目中教师指导方式,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科研态度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使高校在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方面收获更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冯睿,黄玮,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6(03):169-170.
[2]赵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6):231-232.
[3]高捷,杨西强,印杰.以创新实验计划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2-14.
基金项目:理学院2020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燕(1984—),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化学教育研究;桑晓光(1980—),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化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