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雅茜
摘 要 传统的河堤工程,单一注重防洪防汛功能,会造成生态环境、基础服务与空间活力效能的下降,本文通过论述六合滁河左岸的现状问题以及在弹性景观理念下的河道设计,分别在融合水利、生态修复、文化景观、特色植被等多方面提出设计策略,旨在探索应用弹性景观策略解决河道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 风景园林;滨水景观;弹性景观;策略
当下弹性设计理念已经引入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六合滁河左岸具有独特的滨水自然条件,随着江北新区雄州中心的发展,滁河左岸的环境建设显得尤为迫切,针对滁河水位的影响、左岸文化资源及拓展城市功能,规划将打造成六合人文传承创新带,滁河休闲游憩景观带,实现“望山见水·新棠邑,活力缤纷·果老滩”的美好愿景。
1六合新城滁河左岸概况
六合位于南京市北部,古称棠邑。滁河是六合的母亲河,自西南葛塘马汊河口入境,贯穿整个六合区,滁河左岸北起新篁河口、南抵雍六高速(雍庭园大道)、西至滁河、东至西陈路,是长约2公里的滨水绿带,周边毗邻雄州中心,规划定位为山水城市客厅,未来周边以商业为主,滨水界面较为活跃。左岸滨水场地“两水夹一堤”的格局特色突出,现状土堤平直,内水系水位稳定,具有湿地特色,植被仅少量乔木(杨树),生态及景观类型单一,规划将修建水利防洪堤,抬高堤顶路,将进一步加剧生态景观的退化[1]。
2弹性景观理念与城市河道
董靓教授认为“景观的弹性主要是景观的场景在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保持原有的功能,调整自我的能力”,往往系统组成越复杂和多样健康状况就越好,景观弹性范围就越大,因此,弹性景观是融合的、多元的、可持续的,反映了人工和自然景观在空间及时间维度中恢复能力方面具有灵活性。
在城市河道中,通常会将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排在第一位,景观专业则局限在堤外被限定的狭长空间内,遮掩河道改造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造成河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弹性景观需要从尊重河道自然生态的客观规律出发,平衡水利防洪和景观生态的功能需要,统筹兼顾与周边城市的关系,营造多样化的生境与休闲活动,在遇到水位大幅涨落、极端天气、环境污染、物种入侵以及过度人为干预等干扰下,能够具有自我修复及再生的能力,营造出人水和谐共生的河道生态景观。
3应用弹性景观理念的设计策略
(1)融合水利,景观先导。滁河左岸项目中,由水利先制定防洪标准,景观综合场地人文、自然、生态及上位规划等因素,在确保满足水利各项要求基础上,落实堤顶路线形、驳岸形式、滨水断面形式与植物栽植形式。如水利要求的堤顶宽11米,景观设计堤顶路宽5米,弧度曲线满足防洪车通行要求,利用转折及边角空间可形成路两侧活动空间,望山见水平台将堤顶平台拓宽至30米,形成“左岸之心”,充分利用老堤,形成景观节点;迎水坡驳岸类型为雷诺护垫驳岸与直立式驳岸相结合,避免了通直的形式,内水系则更为丰富,台阶式、平台式、直立式与自然式水下驳岸相结合;迎水坡断面空间也分为多种形态,滨水路时而临水时而退后,地形避免了均坡的单一类型,大大丰富了水岸的空间形态,增强了亲水体验;根据滁河的水位深浅变化,合理配置陆生、水缘和水生植物,营造丰富的滨水植物群落。具体实施阶段,则将景观设计的平面及空间形态反馈于水利图纸中,形成线形优美的堤顶路,生态的护岸,与多变丰富的滨水活动空间,最终由景观专业深化刻画景观节点,景观与水利专业共同协作,发挥出弹性景观的融合性与灵活性。
(2)安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左岸生态方面主要问题为生境单一化与应对防汛及人为干扰。规划构建滁河水陆交接生境、内水系湿地生境与堤坡林带生境。水陆交接带通过岸线的高程变化,自然的水位消落区,种植本土洪水适应性植物,增强滨江交界面的动态性和稳定性。根据岸线不同受淹影响,对植被的耐水性要求不一,将迎水坡划分为标高10.7~12米不受淹,标高9.3~10.7米偶尔受淹,标高8~9.3米经常性受淹,浅滩标高7~8米长时间受淹几种类型,将大大降低洪期过后的维护成本;滁河内水系水位相对稳定,规划梳理水系形态,创造丰富多样的水岸湿地,形成多个岛状生态斑块,营造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与水底生态系统,净化内水系水体;堤坡林带营造植被缓冲带,通过草沟、雨水花园拦截路面污染。
(3)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滁河承担着文脉延续的重要使命,相传滁河边有个名叫“果老滩”的河滩,据说张果老曾在此修道,因偷吃千年何首烏而得道成仙,倒骑毛驴周游天下。规划以滁河,灵岩山,芳草涧,海棠文化的自然文化为基底,以果老滩哲学思想中的健康文化为主线,以六合古城文化及冶山火车、船运为代表的工业遗存为点缀,在左岸线性景观空间中将不同主题意境的景观节点进行串联,形成反映自然文化的海棠叠影、翠湾灯影、凌波揽月、芳草写意景点,反映健康文化的果老渔歌、健康慢行道、儿童游乐等景点,反映古城及工业文化的滁河灯塔、望山见水、棠邑雅集、时光寻迹等景点。
(4)乡土特色的植物景观。最大化利用现状生态植被资源,形成自然质朴,开合有序的空间特色,规划植物景观结构为“两脉四带”,两脉形成西陈路杜梨景观大道与大堤海棠慢行景观路。四带为滁漫花坡、滁滨彩堤、滁芳草涧、棠邑水街。采用多品种分区自然片植,突出各区的空间变化,六合古称棠邑,规划体现以“棠”为主题植物特色,海棠花满两堤,左右两岸植物林冠线形成立面变化,提倡低维护成本,构建粗养护型植被群落,地被选择多年生宿根花卉及观赏草。满足水利安全要求,堤顶及堤坡上形成浅根细的色叶林与花林,不构成对大堤的损害。
4结束语
本文以弹性景观为切入点,探讨了六合滁河左岸的设计策略,分别在景观融合水利、生态修复、文化景观及植物景观四个方面推进生态保护、文化特色和可持续发展,为滁河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有利,特色突出的实施路径,扩宽了城市河道设计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鲍梦涵.基于弹性城市理论的滨海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黄骅市南排河、新石碑河双河景观带设计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