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云 孙守如 贺巍 班秋艳 徐文静 韩宝瑜
摘 要:当前思政理念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是具有时代意义,茶叶生物化学课上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发掘和融合思政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专业兴趣,以及未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政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5-0104-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is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In the course of Tea Biochemistr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is explore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major and to form correct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outlook on lif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对2018 年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学习体会,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培养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终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2]。再一次明确了教育真正内涵,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和体会,内化于每一次言传身教之中。教师要对每一门课程中理论和知识点等内容要理解透彻,挖掘出这些专业理论中所隐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润物细无声的条件下,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思想整体认识上得到提升。新时代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要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新形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领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成长为一名拥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敏锐地洞悉力、自信的时代接班人。
一、《茶叶生物化学》教学下思政理念融合的意义
2010年河南农业大学开设了茶学本科专业,并招收第一届的茶学学生,本次招生设置2个班级,总人数有50位学生左右。2012年春季茶叶生物化学开始与大三学生开课。目前本专业致力培养适应我国茶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茶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将现代生物科学与传统茶学学科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茶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茶学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最终成为甘心服务社会、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所以开展茶学专业课程教学时要加强思政教学理念的融合,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植物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渗透到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育种学、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领域后,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提供茶叶生产、加工、利用、贸易等有关化学及生物化学的理论依据[3]。它是茶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更是核心内容,掌握了本课程,学生便具有系统茶学科知识的枝干,审视问题的整体观,解决难题的核心密钥。但该课程内容多、牵涉的面广、知识点多、重难点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掌握住每一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对茶学专业的兴趣,是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核心之一[4]。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地发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职业观和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在思政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必要性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具有立德树人育人意识,其育人的主导地位必须凸显出来,以适应“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指向要求[5]。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培育人的神圣职责,不仅要把知识传授好,更要把每个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引导好。首先,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就会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自覺地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其次,教师要有全面且扎实的知识,教师要具有刻苦钻研严谨求学精神,用平时的分分秒秒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一直走在本专业知识发展的前沿[6]。本人认为在茶叶生物化学中引入思政教学,应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发掘和融合[7]。
三、思政理念在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的体现
茶叶生物化学进行传统的班级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模式、网课的补充和监督教学模式、小组化课下讨论课模式、实验实践操作课模式四种模式协调进行的教学策略。传统的班级面对面授课的教学模式拥有固定的班级和统一的时间,在此课堂上,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来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来自生产和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让学生对本门课所涉及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不理解的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会在每次课堂上进行提问,来考察学生每次听课的效果和课下学习的情况。每次课结束时老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课堂上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状态。网课的补充和监督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课下把课件或相关学习视频或其它的学习资料上传到超星学习通上或一些微信群中或班级公共邮箱中,学生可以在课下下载这些学习资料,进行不受时空的持续学习。在这些网络交流平台上,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此设置一些题目,教师为获取学生课下学习情况,在这些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签到、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可以与学生时刻保持联系,对学生课下学习起到一定检查和督促作用。课下讨论课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模式,每上完一章内容,与学生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题目,或当前研究热点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查找文献,引导他们主动的进行学习,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总结,总结的好的,在下次课的开始进行PPT演示,这样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激起他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他们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课实际操作,就是让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用另一种方式来进行消化的模式,在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下,来加深对某些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实验课的设置有的是验证性的,也有的是综合性的,也有一些在给定的条件之下,自行设计的。特别积极的学生根据学校平台提供的训练机会,主动要在课下设计一些实验做,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难题,近几年内这些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情况如下表1。四个教学模式串联起来是符合人们了解知识、理解知识、综合运用知识、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行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难题的一般过程规律。课堂授课是一个系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积累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网课的补充学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细节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过程。小组化的学习是对新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能力的培养。人们认识一个问题,从初步了解、温习、思考,而到后期实际生产中去检验、再到创新的过程,这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思政理念在《茶叶生物化学》知识模块中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趣味性
知识模块的设置,进而来引入一些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换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思政理念实际是一种方法论。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是以茶中的独有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和性质、这些主要生化成分在茶树中代谢合成规律、主要生化成分在茶叶加工制作过程变化规律,以及在人体代谢中所起到保健功效等四大知识模块构成本课程知识体系,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它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时,让学生具有茶知识体系的整体观,透视现象查找背后的客观规律能力,领悟现实生产中精准技术操控指导准则,理清健康饮茶的科学依据等能力。思政的教学理念融合到每一个知识模块中,使对茶化知识认识更加清晰易懂。首先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这种植物为什么称为茶树,从生化角度来认识,茶含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茶之所以成为茶的最有力的证据,进而人们认识茶这种植物的独特性,唯一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生态的理念;茶中单个生化学成分是肉眼看不到的,茶中的化学成分实际也是一个个符号语言,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解决问题思路,同时也是在寻找一个又一个实例来印证隐藏的自然规律。茶生化成分在茶树合成及代谢过程,是一种运动与静止的思辨关系,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当外界某一条件发生改变时,植物的代谢的方向也会跟着发生改变,高山出好茶说法也就顺理成章的理解。六大茶类的制作是一个适度把控的因果理论的体现,因此绿茶被称为不发酵茶,红茶称为全发酵茶,乌龙茶称为半发酵茶,而黑茶是后发酵茶等也就不难理解了。红茶形成的复杂化学变化,暗示人们在解决难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里面所有的交织,红茶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影响红茶成为红汤红叶重要的两个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如何适度调节这两个酶的活性,是前期鲜叶如何萎凋,中间如何把控揉捻、发酵程度以及后期如何把控烘干的温度和时间等操作都与此有关。这些思政哲学思想在茶叶生物化学课上的挖掘和引入,不仅对理解茶学知识有效,对认识大千世界也是可行的。
(一)茶叶保健功效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书上《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即为茶,这就是说在远古时期,人们就认识了茶的保健功效作用,在上绪论的时候,就给大家介绍了这个。茶文化博大精深与茶的药理功效是密不可分的。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世界现存最早茶叶专著——唐代陆羽的《茶经》。在此书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里说茶的神奇药效,又物美价廉,最适合那些品行节约、俭朴之人修行和保持健康的一个饮品,可以与珍贵醍醐和用作药引的甘露相媲美。“行俭”在古代被看作君子标志。诸葛亮《诫子书》记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要能以“君子”的形象立身处世,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德行,提高自己的本事。修身养德,一方面必须聚精会神、坚定不移;另一方面还要严格约束自己,自觉抵制外界的各种不良诱惑[8]。在茶叶生物化学课上给学生引入这些不仅增加了他们对古人对茶药理功效认识,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告知他们修练品行、提高能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在第一章的内容中,重点讲述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茶皂素、茶多糖、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以及这些成分的重要的保健功效。很多学生过去不怎么饮茶,了解这些后,主动去买些茶自己喝起来,茶的功效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茶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的自信心。中国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在全世界是最早的,这个对学生的介绍,增强了他们对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认可,自然而然生出民族的自豪感,增加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中国有优质的茶,它是世界上健康的饮料,未来需要他们把茶介绍给世界,同时发掘茶更大的用处,为全人类服务。
(二)课下讨论茶叶色香味品质与茶叶成分关系,蕴含只有团结协作才会使茶更美
对一个普通爱好喝茶的人,很多情况下可能更关注茶的色香味这些品质特点,一个茶若被更多人喜欢,一般是这个茶的外形色泽、茶汤汤色以及叶底的色泽,最先吸引品饮者的眼球;其次是这个茶的香气特点是进一步抓住品饮者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茶若只有漂亮色泽,而没有独特的香味,也是不会被品饮者选择的;最后,一款好茶对拥有者来说实际不是为了看和闻的,更重要的为了喝进肚里,品其滋味,因此说茶汤滋味对品饮者是最后考验,苦后回甘等体会,让品饮者欲罢不能,无以言表的两个字就是美妙。所以对很多品饮者,虽然体型不胖,但一直还坚持饮茶,因为他们已爱上茶的滋味和茶带来的健康体验。每次饮茶,茶的色香味品质特点都会对品饮者有积极的影响,换句话说实际都是茶叶中丰富化学物质对人类感觉器官综合作用的结果。若茶中仅仅只有茶多酚,或者咖啡碱,或者可溶性糖等单个物质,结果都不会让茶味道如此鲜醇,或者鲜爽或者醇和等滋味,茶的色泽、茶汤的滋味和茶的迷人香味,都不是一种物质所能呈现出来的,这是很多种化学成分共同合作的结果,一款好茶如此美味,是很多种有益成分共同协作的结果。茶叶中丰富的化学成分这种自然存在,实际与现实的生活人们所崇尚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中的团结、共同协助思想是一致的,只有爱护自己所在的团体,并为这个团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单个社会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三)茶氨酸合成途径中,不明显氨同化途径被证明是主要氨同化途径,与当前社会上默默无私奉献爱岗精神相类似
在茶生物化学课的第二章次级代谢第二节的内容讲述了茶氨酸的合成。首先根据前面学习了解到茶氨酸分子结构式特点是由L-谷氨酸和乙胺结合,中间形成酰胺键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一个化合物。很多学者和实验已证明L-谷氨酸和乙胺是在茶树中合成茶氨酸前提物质,并且分离纯化了茶氨酸合成酶。然而茶树具有喜铵和耐铵的特性。大田试验中,茶树在施用铵态氮肥初期,茶树体谷氨酰胺的浓度急剧上升,茶树根部茶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浓度也呈直线上升,但不久,除茶氨酸的浓度仍继续提高外,其它氨基酸都有所下降。经过实验测定发现,此现象与氨基酸在茶树中转移和利用的速度有关,茶树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在茶树中利用最快,而茶氨酸贮存期长,因为茶氨酸由根部转移到叶部的速度和叶部利用的速度都比谷氨酰胺慢。已知在茶树根部存在这样氨转化途径:α-酮戊二酸和氨气在谷氨酸脱氢酶(GDH)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但茶树根部的GDH在氨基化反应过程中,存在基质抑制现象,即当α-酮戊二酸浓度、NH4+浓度超过一定值时,酶活性受到抑制。这与茶树喜铵和耐铵的特性相违背,那就推测还存在一个同化氨的途径,现象茶树根部吸收了铵态氮,但并不以L-谷氨酸的形态积累,而是很快地将谷氨酸转换成茶氨酸等酰胺类化合物。因此就推断有下面反应体系,L-谷氨酸、氨和ATP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然后谷氨酰胺和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L-谷氨酸。这解释了茶树喜铵、耐铵特性,多量施用铵态氮也未见铵中毒,茶树中却积累了大量的茶氨酸,那么茶树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谷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系对铵态氮的利用是肯定的。现在称为GS/GOGAT途径。用谷氨酸合成酶抑制剂测试,再一次证明此系统的存在[3]。这个实例也说明茶叶生物化学课研究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认识的方法论。同时说明一个问题,那些最初未被发现途径但确是茶树体中转化氨的主要途径。也就是在当今很多工作岗位上,有很多人并不是那样显眼,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与目前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崇尚默默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相类似。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思政探索,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专业兴趣,以及未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完善配套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新的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2.
[2]陈宝生.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6-22.
[3]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笫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李大祥,李叶云,张正竹,等.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01):71-74.
[5]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2):114-119.
[6]朱荔,张振琴,何广武,等.医用有机化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01):127-128.
[7]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穿石于滴水,润物在无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20,40(05):782-788.
[8]罗朕相,任燕.《茶經》中“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新解[J].广东茶业,2019(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