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高校农经类本科专业劳动育人实践体系研究

2020-12-21 03:41尹军军陈玉兰弓泽宇
高教学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新疆高校

尹军军 陈玉兰 弓泽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文章针对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目前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育人的现状及问题,根据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时事政策,针对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提出建立支农劳动育人的实践体系以更好进行支农劳动育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疆高校;劳动育人;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5-0062-05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gres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are well developed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physically, to educate and guide students to advocate and respect labor,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uild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provides comprehensive training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labor, and form a higher-leve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e paper aims at agricultural economic undergraduates support agriculture labor education to carry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nalysis obtai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 undergraduates supporting agriculture and labor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affairs policies of rural rejuvenation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a practical system for agriculture-supporting labor edu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work of agriculture-supporting labor education

Keywords: Xinjiang university;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system

一、概述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教育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给出了时代性科学回答,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1月底,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全国教育工作者对于前四者的执行和落实程度已十分完善,劳动育人的深化已然成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过去的劳动教育以技能教学为主,以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目标,而现在新的劳动教育应该不断调整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将目的落在实现人生价值和满足生活需要上。因此,急需一个因地适宜、行之有效的劳动育人实践体系与之相匹配。完善现有育人体系,丰富教学内涵,符合当今发展政策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三全育人”的战略目标。

二、农经类本科生参加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价值

(一)社会层面

支农教育劳动不仅是增强学生阅历、丰富人生经验的教学活动,更是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中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返乡就业的认知和认可,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供专业能力知识和专业人才,有利于这一持续性政策的稳固推进,不仅充分发挥了农业类高校的教育特色,更是每一位三农人的初心。坚持大学生参加支农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实际中,为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提供智慧。

(二)高校层面

新疆农业大学一贯坚持“屯垦戍边办大学、稳疆兴疆育人才”的办学宗旨,已经连续20年开展支农劳动实践教育,涉及到每一位学生。支农劳动是进一步落实我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办学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师生不仅用实际行动支援了乡村振兴战略和新疆的农业经济建设,更是锻造了一批又一批知农爱农、勇担重任、走向基层、扎根“三农”的新型人才。

(三)个人层面

对于当代大学生,只有知识的储备已经不足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当今社会,更要有一定量的技术实践支持理论。开展支农劳动实践教育,有助于农经类本科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更客观地剖析目前社会或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嗅觉,进一步提高洞察力,从而提升农经类本科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理论储备投身于生产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与各个阶层的人交流探讨,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查找自身不足以便于及时查漏补缺,更好地适应持续变化发展中的当今社会,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调查问卷设计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文数据来源主要以调查问卷结果为主,遵循目的性、逻辑性、通俗性、便于处理性和合理的问卷长度原则,针对农经类本科生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包含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态度、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所学所得以及对目前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共发放654份问卷,回收654份问卷,有效问卷654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通过对农经类本科生的随机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掌握较为客观的情况,反映大学生目前的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现状,能够为本文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问卷调查分析

1. 农经类本科生日常劳动的调查分析

在做家务频率调查中发现有439名学生经常在家中做家务,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25.99%的学生偶尔做家务,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在家中很少做家务(见表1)。

在宿舍做值日情况的调查中有54.74%的学生主动打扫卫生,保持宿舍的良好卫生环境,有44.65%的学生按时打扫宿舍卫生,仅有0.61%的学生在宿舍不打扫卫生(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都能完成生活中的简单劳动活动,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2. 农经类本科生对支农劳动实践教育接受度的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在654名被调查学生中有29.66%的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就能不干活”的思想让他们觉得来到大学不用付出体力劳动选择了不接受和完全不能接受,对支农劳动呈非常接受态度的也只有23.7%。导致对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经类本科生对于劳动意识观念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存在劳动能力缺乏等问题。

3. 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强度的调查分析

有46.33%的学生认为劳动强度很重。32.72%的学生认为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对于他们的强度较重,只有少部分20.95%的學生认为劳动强度中等和很小,从学校和家中“温室大棚”中突然走向基层、田间地头等环境较差的地方,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不适应,导致学生对于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起抵触心理(见表4)。

4. 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宣传形式的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有45.1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劳动,共同参与,亲身体会,有40.37%的学生认为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应该以劳动和实践相结合为基础进行支农,与我校的办学方针相适应,仅有14.53%的学生希望通过开展相关理论课程进行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宣传(见表5)。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经类本科生大多希望亲身投入到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寓教于乐。原有课堂教学式的宣传效果不大,也无法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5. 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开展方式的调查分析

调查中有33.94%的学生认为将劳动设置为学分可以提高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质量;有22.94%的农学生认为将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的平时表现作为每个学期评优的依据可以激励学生们高效地完成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工作;有43.12%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乐意全身心的投入到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去(见表6)。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增加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而不是通过一些客观的评判标准使学生被动的参与到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去。当然,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结束后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学分认定也可以做到对学生的激励。

6. 农经类本科生经过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后收获情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中有18.96%的学生认为支农结束后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而有41.28%的学生表示通过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锻炼有利于自己坚毅品格的培养,还有29.05%的学生认为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增强,还有10.7%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有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见表7)。

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过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后,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对城市、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农经类本科生参加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认识片面化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溺爱,在学校中认为除了理论的学习之外都是不必要的活动,进而将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视作是一门任务,将精准扶贫工作以及乡村振兴的细节实施作为任务,导致学生对于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够,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效性有所下降。

(二)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单一化

当前大学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存在地点单一、内容单一等问题,没有多方向、多领域的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不仅降低了学生们参与劳动的兴趣,也抑制了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的主动性。其次,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内容时效性不高,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内容应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需要。通过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找到自己与当今社会需求的差距,进而根据差距找问题、寻方法,实时自我更新,持续提高进步。然而单一的劳动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进步空间。

(三)支农劳动主体建设简单化

支农劳动主体中包含政府、校方、企业、教师、家长、学生,根据目前支农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各主体之间的沟通联系存在一定的断层以及失衡,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校方与企业、老师与企业之间协调沟通不紧密,资源整合不流畅,导致所获信息不对称,进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影响支农劳动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四)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碎片化

后期考核评价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导致整个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工作无法评定绩效,在评价体系中一味追求分数的体现,从而忽视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工作要求。对于现有的评价体系,也只是后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结束后传统的“看名字打分”,这一工作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时会因自己的主观臆断“一票否决”学生,不能从学生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中基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客观的评价,在分数出来后,有些原本表现较好的学生因为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导致分数较低,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这并不能达到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目的,也不是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初心,反而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五、构建农经类本科生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体系的思考

任何劳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泾渭分明的,都有一个迭代增减与此消彼长的过程。劳动最光荣!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体力劳动,而是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添加了许多创新性元素,实现让劳动更生动、让实践更有效、让成长更全面、让体系更完善,这些都让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它是一种深谙传统劳动缺陷并意欲超越创新的努力尝试,也是对未来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升级的展望与期待。

(一)更新学生劳动观念,丰富支农劳动内涵

当前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于劳动观念出现了一些偏差,缺乏必要的劳动力以及勤奋刻苦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高校中应将对劳动教育的优秀品质思想传播融入到课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们自己找问题,与社会找差距,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止学生在进入社会遇到问题时一筹莫展。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占主体地位,已经具有认知事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外界的引导和自身的领悟,纠正偏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对劳动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增强自身薄弱之处,改变生活中懒散作风,增加面对挫折的自信和勇气,才能在生活学习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劳动观念,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达到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工作的目标。

(二)扩充劳动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劳动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指引人们产生求知欲,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知识,人作为一种生物,意志是控制人们行动的总指挥,而意识的产生必须有用来指导的动机,虽然外界的压力或自身短暂的兴趣可以暂时指导人们行动,但是这一指导无法持续太长时间。只有有了内在的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高校应重视提高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方法,打造有特色、吸引力大、实用性强的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以选修课形式针对不同专业、面向不同学院开设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同时课程应符合当今时代需求,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提升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劳动育人更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实效性,不是有劳无教,从而真正做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劳动主体建设,培育劳动教育共同体

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工作开展中,应充分发挥支农劳动实践教育中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学生、老师、家长等不同主体的作用,共同促进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政府和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不断开拓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的社会实践途径,引导和鼓励参与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对职业生活有真切体验,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职业兴趣,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综合品质。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回应关切,及时解疑提供帮助,对学生们的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要再三强调,并加强在支农過程中的巡视与引导,减少学生们工作和心理上的负担,推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工作的正常开展,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学生应加强自身建设,对自己要有全方位的认识,找出与社会对接中存在的短板和劳动观念的缺失,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积极配合老师的安排,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实践中领会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的真谛。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共建支农劳动实践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支农劳动实践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四)完善劳动评价体系,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建立完善的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而对学生在支农劳动实践教育过程中日常评价的有效改进是优化支农劳动实践教育管理的关键点,对结果性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支农劳动教育工作成效最基本的标准就在于学生是否愿意、自觉的进行劳动,行为不是偶然的、被迫的、处于应付的目的,而应当是自觉并尽力为之。评价标准应因人而异,动态调整,不能笼统的针对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在打分的过程中应实行多人动态打分,专人集中汇总的模式,带班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表现进行打分,还要依据学生在整个支农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和学生自评来打分。真实客观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支农劳动期间表现的肯定,也是对其今后生活、工作的有效激励,对整体支农劳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峰.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J].中国共青团,2020(01):62-64.

[2]吴昌福.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缺失与复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4):12-15.

[3]李民,朱彬彬.实践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63-64.

[4]柳俊.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J].科技视界,2019(32):197-198.

[5]高军.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2):71-74.

[6]高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建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78-84.

[7]杨旭.劳动教育实践育人途径与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5):73-75.

[8]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05):17-20.

[9]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87-89.

[10]丁志健,潘乐.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105-106.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新疆高校
在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对青少年正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新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研究分析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对策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推进新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三转”的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加强新疆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