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利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安徽 临泉 236400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它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1]当前,部分乡村社会矛盾纠纷难以化解,利益冲突难以调解,乡村治理的难度明显加大。乡村治理需要党的有力组织与坚强领导,而党的力量来自党的组织。可以讲,增强党的组织力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我们乡村治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因此,从乡村治理的角度研究如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并以此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意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课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对组织力提升的重视程度更加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负有重大责任和使命,因此,新时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乡村治理成效初步显现,但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持续升级,难度有增无减。乡村治理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现。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2]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然而,有些基层党组织总是“跑偏”路子,片面关注其他各类组织作用的发挥,而不注重加强党的政治领导,虽然速度挺快,但离目标却越来越远。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以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为导向,积极探索党建与镇村工作在思路、方法、机制等方面的融合点,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把牢方向、确定思路、更新理念,更好地组织、动员群众,以较高的政治领导力统领乡村治理高质量推进,进一步加速乡村发展振兴。
新时期,乡村治理现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何保障乡村治理不偏离党中央精神,就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这都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而且,我国乡村治理现实中积累了大量需要认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的问题,如农村土地产权和流转、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等,这都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这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政治保障。
乡村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力促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的引导者,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中,基层党组织要争做改革的引领者、执行者,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党建,通过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带动经济发展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积极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3]只有集中精力搞发展,落实好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才能为乡村有效治理固牢坚实的基础。
乡村治理作为一项造福人民、凝聚人心的长远事业,需要党和人民勠力同心,共同解决困难。基层党组织要保障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稳步有序推进,关键要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群众路线。尊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提振农民发家致富的精气神,把群众满意作为考核指标和工作目标。只有真正做到为百姓解决烦心事、困难事,使其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中,让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惠顾,人民群众才会坚定信念跟党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乡村治理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化解矛盾方面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还存在很大短板,阻碍着乡村治理顺利推进。
乡村社会治理是复杂的事务处理,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乡村社会治理内涵逐渐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对基层领头人的能力要求。然而,调研中发现了如下现象问题:基层领导人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方法不多,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薄弱,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能提供致富思路,缺乏创新意识,市场服务意识尤其淡薄。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不能主动承担为民服务的使命和责任,以至于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等作用被弱化、虚化、边缘化。
村干部作为“领头雁”,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对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的落地落细落实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加剧,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现象。那些年富力强、思想活跃的青壮年本该成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如今纷纷流向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以至于在村两委换届时,甚至出现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出于无奈,只能勉强选出文化浅薄且年龄偏大的村民,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农村干部文化素质的低下,导致治理能人“缺位”。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务之急是培养出一批文化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较强、工作上手较快的优秀干部,携手当地群众共同治理乡村问题,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保障方面与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因病返贫”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潜在风险。为此,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到国家发展红利、乡村振兴福利。否则,必将大大降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各级党政对农村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但在落实上,还存在着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少数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现象甚至共同违纪现象等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很多地方在村财务上已经制定了许多规定,但还是漏洞很多,落实不细不严。部分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非法占有集体资产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一些村干部以“干部工资低,工作辛苦”为由,违反财经纪律,巧立名目,滥发各类补贴,私分公款。如支付不合理医疗费、电话费、加班费、补助等,还有一些村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作风不民主,遇事不同群众商量,不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独揽财经大权,在资金使用上随意操作、盲目拍板、造成决策失误,导致集体资产付之东流等。农村基层“蝇贪”,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党的声誉,恶化了党群关系,严重影响乡村治理有效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这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乡村治理明确了方向,当前应重点落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削弱,必须要强化组织领导、从严落实责任。一要强化使命担当,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扛起主体责任,在带领群众致富、服务群众方面要创新思路、献计献策,真正为群众管大事、解难题。二要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和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年度党建工作任务;不断完善清单公示、督促检查、定期约谈、责任追究等清单落实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层层落实到位,压力能够逐级传导到位。三要以严格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到位。改进年度考核和实绩考核工作,坚持分类考核原则,横向比较,拉开档次,实现考核结果与奖惩和干部管理使用“双挂钩”;通过巡回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动态管理。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带头人,其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是抓好干部梯队建设,坚持在基层和振兴发展第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相对稳定;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热心公益事业的致富能人中选拔村干部,请能人治村,发挥“能人”效应;加大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学习、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提升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乡村有效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立足各村实际,积极探索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沟塘治理等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主体,支持现有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中原牧场建设、百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薄壳山核桃三产融合等项目。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加快推进顺河老街、杂技小镇等项目建设,培育杂技、钓鱼、射箭等一批特色小镇。
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凝聚民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加大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力度:一是教育方面,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建设。改善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基本实现乡村网络教学全覆盖。二是医疗方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打造30min基层医疗服务圈。三是养老方面,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体系。针对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心理、安全三大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留守老年人行动。并加大对敬老院的建设力度,聘请专职管理、护理人员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