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辉
中共酒泉市肃州区委党校,甘肃 酒泉 735000
酒泉市肃州区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环境污染和病虫害少等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把戈壁农业发展作为绿色农产品供给的有力抓手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四化一体”发展模式,闯出了一条集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为一体、农产品产加销相结合的戈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从2000年开始在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村打造第一座非耕地日光温室起,肃州区戈壁农业发展已走过18年的历程。2017年7月河西戈壁农业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肃州区召开,戈壁农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上升为省级战略部署强力推进,肃州区加快发展戈壁农业信心和方向得到高度统一,审时度势成立了戈壁农业建设指挥部,聚焦戈壁农业产业发展,定措施、跟进度、抓落实;认真研判全区农业发展实际,出台《肃州区戈壁农业发展实施意见》《肃州区2018年戈壁农业建设推进实施方案》《扶持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从扶持政策、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产业配套等全方位多角度推进戈壁农业,形成了一套总分相互配套、上下衔接一致、体现区域特色、突出各自重点的完整规划和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年度规划任务开展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为戈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在戈壁农业建设过程中肃州区坚持按照“基础先行、科技配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通过向上争取、政府自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园区水、电、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7 000万元,完成供水管网72.4km、架设高低压线路22.37km、铺筑园区主干道45.7km、定植防风林带6.6km;同时在“四个优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设施农业确权和担保抵押工作,为企业谋划长远发展,目前已完成确权颁证设施农业面积27.428 06万m2。完善的发展基础,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吸引了敦煌种业等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突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入驻园区,为肃州区戈壁农业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2018年,肃州区戈壁农业产业园落实入园项目21个,开工建设16家,完成投资3.2亿元,东洞戈壁雪润农产品交易市场、3 000万株育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改造提升酒泉康多、富农2条基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m3;积极对接上海江桥、广东江南、陕西欣桥等大市场,实现了温室蔬菜种植与基质生产、冷链物流、市场培育等关键环节的相互配套。
坚持“抱团发展”思路,积极借助园区发展平台,构建产业联盟,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骨干、种植大户为补充的戈壁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构建新型生产合作关系,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互利双赢。银达镇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生产基地+农户”的改革模式,吸收周边闲散劳动力600余人进园区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超过万元;针对戈壁日光温室初期投入大,单个农户投资乏力的实际,敦煌种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温室、技术、肥料及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费用,农户按照企业制定的生产标准承包种植,生产的产品全部由企业订单收购,敦煌种业建设294座温室已经全部由农户认领种植,预计租赁户年棚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在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建设将扶贫互助资金引入戈壁农业建设,探索戈壁农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建立了合作社、村集体、银行、农户,四位一体产业发展平台,即由政府提供扶贫政策和财力保障,政策性银行提供金融支持,贫困人口提供劳动力和资金入股,合作社提供销售渠道和生产管理,通过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确保建档立卡入股农户不低于年8%的收益,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立区、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健全完善戈壁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戈壁农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果菜种植标准及生产管理标准等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力度,做好商标注册、标准制定、专利申请等工作,强化种植、加工、销售全程监管和追溯。先后引进新品种86个,认证各类无公害农产品43个,绿色食品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注册戈壁雪润、戈壁绿产等名优品牌21个,农产品“三品一标”推广使用面积占到可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0%;推广应用装配式大跨应新结构日光温室建造、生态栽培、水肥一体、智能化控制等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面推行滴灌,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大力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废资源,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蔬菜品质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废弃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1.发展资金缺口大,融资困难。戈壁农业建造费用、基质袋及土壤改良等生产投入成本明显高于普通耕地设施农业建设成本,加上配套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自动卷帘机、智能温控设施等现代物质装备等投入,资金缺口非常大,加之农业投资回收期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门槛高,使得建设经营主体和地方财政投资压力较大,制约了戈壁农业的快速发展。
2.建设速度过快,遗留问题较多。肃州区戈壁农业经历了探索、发展、壮大的过程,利用18年的时间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2018年肃州区用1年的时间完成1万亩的建设任务。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大、招商引资质量不高、质量安全落实不到位、基础设施对接配套不完善、实际扣棚面积小、出现资本运作苗头等问题,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较大隐患。
3.重生产轻营销,销售体系不稳定。虽然肃州区组织了多次产品推介会和与外地市场的对接,但就成效来看并不明显,目前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外销渠道和机制;全区戈壁农业建成区面积超过2万亩(6 000座),预估产量达到约4.8万t,本地消费仅占30%,外销压力巨大。
4.规模化程度低,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戈壁农业发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才能保证现代物质装备的充分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的有效利用,确保外销市场的周年化持续供应。目前,肃州区戈壁农业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单一品种规模化程度低,存在有产业无规模、有规模不集约、品牌影响力有限等情况,难以做到利益最大化,未能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肃州区戈壁农业发展虽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面临诸多机遇。
1.政策机遇。中央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戈壁农业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特点与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高度一致;省委省政府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肃州区戈壁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
2.支持力度更加强劲。国家农发办将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试点项目资金由三年4.5亿元上升到三年7亿元,省市也在项目和资金上向戈壁农业倾斜,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3.关注程度空前提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将戈壁农业作为甘肃农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高度关注。国内外20多家媒体全方位、高频次、多角度报道了肃州区的戈壁农业,有效扩大了肃州区戈壁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成为下一步戈壁农产品走出去、建设企业走进来的强大助力。
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洞、总寨两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建设上,扩大规模,日光温室建设面积达到3 000亩,钢架大棚4 000亩;同时加大银达、西洞两个产业园的改造提升,加快构建戈壁农业产业体系;交通、水务等职能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配套完善戈壁农业产业园建成区棚间道路和新建区水电路建设,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 000万元。
要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打造戈壁农业绿色高效品牌,在全国中高端农产品超市开设农产品专柜,全力打通戈壁农业产品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密集消费区外销通道。全方位开拓市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销售窗口和办事处,大力实施“东扩西出”战略,充分利用好纵贯西部的国际联运新动脉的新优势,将优质戈壁农业产品销往东南亚市场,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建立健全戈壁农业产品营销网络,让品牌促效益,让效益促规模,不断促进戈壁农业的发展壮大;文广局要加强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农村局要在市区内交通要道、生产基地设立广告牌,不断拓宽蔬菜产品销售空间。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大力推行农超对接、订单销售等规模化销售方式,扩大戈壁农产品优质、安全、绿色、有机特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坚持“建管并重,管重于建”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发展内涵和经营水平为重点,在戈壁农业产业园成立产业园管委会,配备专职人员,核拨管护经费,强化对产业园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定《戈壁农业产业园管理运行办法》《2019年扶持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加快确权颁证,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破解融资瓶颈,为产业园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以商招商、内培外引”等形式,继续加大积极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突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入驻园区,引领发展。年内引进6家以上企业入驻园区,在完成日光温室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新建1个戈壁农业保鲜库和2个有机肥加工企业。
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培育力度,加强规范化建设,把生产基地农户和运销户以及农业技术部门连接起来,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提高戈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养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闯市场的戈壁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队伍,促进戈壁农业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