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兴 石永伦 王建伟 田树魁
(1.开远市渔业管理站,云南 开远 661699;2.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 昆明 650034)
2019年4月,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开远市渔业管理站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昆明试验站平台,承担新药“血停”(复方茶多酚粉剂)在云南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效用试验。“血停”为复合塑料袋包装,包装规格为200 克/包,主要成分为天然绿茶植物提取物,能渗透入鱼体细胞,有效阻断草鱼出血病病毒入侵鱼体,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国家大宗淡水鱼体系建设新型替代药物试验应用方案,在淡水养殖草鱼池塘中使用“血停”来防治病毒性草鱼出血病,通过试验情况总结分析“血停”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评估对养殖鱼类的安全性,确定“血停”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使用前景。
试验地位于开远市三角海水库南坝,鱼池条件基本相同。水源为水库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 7.0~7.8,透明度 20~30 厘米,溶氧 4.2~22 毫克/升,水温20~26℃,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池塘池底平坦,淤泥15~30 厘 米 , 水 深0.8~1.6 米。试验塘和对照塘各配备10 米×10米投饲台1个、750瓦自动投饵机1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试验对象是草鱼。鱼苗于2019 年2 月10 日下塘,放养前,鱼池用生石灰200 千克/亩彻底清塘、鱼体用0.6%食盐溶液洗浴10分钟(表1)。
表1 鱼种放养情况
5 月1-7 日,按1 000 千克鱼用“血停”200克(1包)拌40千克饲料,日喂3次。
5 月9 日起增加用药量,1 000 千克鱼用“血停”400 克(2 包)拌 80 千克饲料,日喂 3 次,连续给药2周。5月23-31日为休药期。
6 月1-14 日继续给药,用药量仍然是“血停”400 克(2 包)拌 80 千克饲料,日喂 3 次。6 月15日起停药。
给药期间每周测水质2 次,监测指标为水温、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表2)。
表2 水质检测情况
每天记录鱼的死亡数量,用药期间打捞到的草鱼死亡个体累计2 529尾,死亡率1.58%(表3)。
表3 5月草鱼死亡数记录情况
对照塘除不施用“血停”外,投饲、防疫消毒、水质调节等日常管理与试验塘相同。
草鱼苗下塘后,饲养到3月底开始发现有死亡现象,巡塘时可看见水面上有少数个体离群独游,体色稍暗,打捞起来肉眼观察可见病鱼眼眶下周瘀血,胸鳍、腹鳍、尾鳍基部充血,腹部充血红肿,对着阳光透视,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4 月12 日开始投喂“三黄散”进行防治,每1 000 千克鱼用50 克“三黄散”拌饲料50 千克,日喂3 次,连喂10 天。防治效果不明显,死亡数量日渐增多,解剖病死鱼局部肌肉充血或全身充血以及点状、块状充血;体表、口腔上下颌、头顶部、鳃盖、鳃丝充血,有的眼球突出,严重的全身肌肉呈鲜红色,有明显的出血、赤皮、烂鳃并发症状。
试验塘5月1日起开始使用“血停”,5 月7 日巡查时有10~20 尾小草鱼分散、缓游在水面,捞起去皮后可见皮下肌肉呈块状充血,解剖见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称重最大个体30 克、最小个体 10 克、平均 15 克/尾。5 月9 日增加“血停”用药量后,病情逐步得到缓解,至6 月14 日,死亡数已明显降低,水面上只有零星个体缓慢游动,在食台投饲时鱼群抢食活跃,眼观体表无明显病症。
试验塘于6 月25 日清塘,个体重最大的为128 克,平均规格25 克/尾。销售草鱼1 700 千克(约 74 800 尾),存塘51 650 尾,成活率79%。对照塘6 月26 日清塘,出塘130 820 尾,平均规格22.2克/尾,成活率65%(表4)。
表4 “血停”药效试验情况
从试验记录来看,发病期间使用“血停”后,病体的死亡数就没有继续增加,病情得到了相对的稳定和控制,说明“血停”对草鱼出血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从试验结果看,与对照塘对比,试验塘成活率提高了14%。所以“血停”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