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测量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020-12-20 21:33:08王迪武汉锐进铁路发展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王迪(武汉锐进铁路发展有限公司)

一、导线网控制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场区内按精密导线网布设导线。精密导线点应根据本标段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网为基础布设成附和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网。在确认地面导线控制网复测无误后,布设地上施工控制网,利用地上施工控制网对施工区段进行平面定位控制和高程控制,同时通过联系测量,将地面施工控制点引入到车站基坑底部,并随着施工的进程,在基坑内建立其他测量控制点。整个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对地面施工控制网、导线点、车站内测量基准网进行检验复核。

二、提高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测量过程中,重要基础就是工程施工,因此应该将一套进度指标制定,包括:因为网点会影响线路控制网精度,所以,点位设置时,应该控制其距离在4000m以内,增强网络的精确性。在线路网方面,各个临点间的距离必须低于800m。控制网在测量轨道方面是重要的一部分,对其精确性的特点有决定作用,控制点位应该在65m以内。轨道控制网起闭于平面控制网,应该在线下工程竣工,评估沉降变形以后,将三维基准提供给维护无砟道铺设及运营。针对于线路施工而言,控制网是获得数据的主要来源,可以根据测量效果的差异,划分数据,并且控制高程的误差最佳不能超过2mm。轨道控制网就是三维控制网,设置在沿线路,测量建网以前,应该全面全线复测线路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以及二等水准网,测量轨道控制网建网以前,除制定方案外,建设单位还要审批,才可以实施。轨道控制网在外业测量上,要求技术非常高,具有很大的工作量,各个施测单位无论是设备仪器和技术,还是人员等相关方面的准备都要做好,并且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及时地进行汇报。

三、降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误差

其一,降低CPⅢ控制误差。全站仪测量导致的误差,不能完全地消除,只能运用相关方法,将误差降低,轨道各项测量在竖直方向的不平顺性,与观测高度角有直接的关系,正矢误差既关系到误差角度,又关系到测量的距离,若想使正矢误差能够下降,观测角度及测量距离的误差的控制工作必须要做好,观测的距离也要尽可能缩短。其二,降低GPS测量误差的策略。可以运用差分法对有关接收站的误差进行处理,若在精度定位上具有很高的要求,应用外接频标,将高精度时间标准供给接收站。或求解的过程中,将接收机钟差作为独立的未知数进行处理。卫星时钟导致的误差比较系统,无论是时钟的钟差和随机误差,还是频偏等导致的误差都包括在内。运用钟差改法和差分技术能够降低这种误差。星历误差,应用相位观测量求差法,将高精度的相对坐标得到,致使误差消除或者降低。另外,可以运用精密星历法降低长距离和高精度的测量。针对于整体星历误差,可以运用同步求差法和轨道改进法等将误差降低。若想使相关于卫星传播的误差除去,应用倾斜因子系数,处理好载波相位变短及码相位测量变长的相关问题,或者选用一个规定时间段进行观察和测量,再应用同步观测量求差法去除误差。

四、GIS技术应用

GIS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测量遥感科学等,是目前应用的较为新兴的测量技术,促进了测量技术的创新化发展。在测量工程中应用GIS技术,能够对施工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分析、存储和管理,帮助工程测量管理人员作出测量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测量辅助决策、空间提示、测量预报等,提升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GIS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因此,工程测量人员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对其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存储。通过GIS技术,完成测量更高质量、更高效果的要求。除此之外,GIS技术在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便利的优势,能够减少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工程测量的操作难度。

五、水准测量闭合差分配

隧道洞外绕行水准和洞内水准构成环形,如果不考虑测量误差且进行了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等各种改正后,水准环形路线闭合差为0。考虑到存在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等,水准环形路线闭合差并不为0,闭合差就是洞内高程贯通误差。在普速铁路中,由于长大隧道洞外施工高程控制网精度高于定测精度,所以测至另一端洞口与定测高程产生闭合差(高程不符值),一般以设置断高处理,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铺设无砟轨道的长隧相连地段,也不适合于高速铁路。

六、结语

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比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水平和技术条件都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能够改进这个问题,有关人员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了测量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果。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更加重视测量控制的技术,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使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能够更好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