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

2020-12-20 21:33:08庞凡薇西南石油大学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庞凡薇(西南石油大学)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富活力的经济社会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效应。[1]城镇化目前已日益成为推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并且以城镇化带动消费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2]城镇化可通过消费、投资及出口影响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3]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系列问题。但就目前中国发展形势来看,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建设内需型经济意义重大。[4]

一、城镇化发展内涵

城镇化已成为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在研究城市发展问题时提出的概念,由于不同学科和领域站在各自的角度去理解城镇化,也使城镇化的概念呈现多样性,没有统一的观点。综合经济学、社会学和地理学以及人口学对城镇化的理解,可以将城镇化定义为:以农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为主要表现特征,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转变,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

二、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一)促进经济总量增长

城镇化的发展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向城镇大规模集聚,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促进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二)扩大内需

在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中,城镇化是内需的潜力所在,内需是拉动经济的根本动力。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释放消费潜力。

(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城镇化对人口、资源的聚集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劳动、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各项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不仅带动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带动了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四)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城镇化发展将不断打造、延伸和整合全新的高端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规模经济效益。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五)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发展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及农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居民参与到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分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加快城乡经济融合、资源共享、文化渗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六)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促使三大产业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社会的就业率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稳步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三、城镇化发展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国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些方面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消耗加剧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社会自然资源消耗加快,尤其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形势均不容乐观。

(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城镇化进程中,车辆增加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污染程度逐渐加重,以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建筑工地噪声为代表的噪声污染也已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病”。此外还有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耕地污染、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三)城乡居民差距不断扩大

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必然会导致消费差距,农村的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有所限制。而且城乡居民在享受各种福利和补贴上也存在差异,教育和医疗差距也不断扩大。

(四)“三农”困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农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业退居其次,工业和服务业重要性不断上升,并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三农”发展面临困境。

四、结论

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扩大内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城乡居民在收入、消费以及享受的政策、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仍然面临困境。我们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镇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不断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促进城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