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0-12-20 21:33:08阎娜宋丽青岛城市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阎娜 宋丽(青岛城市学院)

景观设计初步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引导学生迈入景观专业设计领域必须学习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景观的基础理论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设计制图表现能力,同时具有设计创新能力。课程学习景观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特征,景观包含的基本要素,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设计制图的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设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熟悉各类景观元素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等,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特点

课程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程是景观设计类课程的入门课程,课程知识面较广,包含较多的设计理论基础内容和初步设计技能。第二、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学生后期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课程教学特点,进行过一系列的教改设计,在课程的设计上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以项目制形式作为课程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得到提升,但教学思考多站在老师的视角,学生在对于知识的获得教被动,学生内驱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

二、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较滞后,案例及方案更新速度慢,绝大多数教师采用旧的教学知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2)在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的讲授,学生以听为主,自主思考、动手探究的时间短,思考的宽度不够。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氛围沉闷。(3)课程评价形式枯燥单一,以纸质作业及批改的形式为主,很少教师采用网络平台的评价形式,因此无法形成快速的统计和大数据的参考,也不能给予学生快速直观的反馈。

三、课程教学平台及模式

(1)教学资源及平台。以中国大学MOOC景观设计资源和云班课App为线上教学平台。课前教师在班课平台创建开课课程和班级,上传学习资料,包括课程安排,设计任务书、评分标准等。发布本周学习任务,依靠大数据统计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平台辅助组织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小组评价等环节。

(2)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的反馈为部分依据,教师对学生内容进行检验和帮助学生巩固,课程中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协作,指导学生思考、设计、总结,串联所学知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在每各不同阶段表现来设计过程性评价体系,及时将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和总结。

(3)课程模式。课程以云班课线上平台为基础,课程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包容性的学习氛围,更有效、有趣的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创造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以小型景观设计项目实践为助推,培养学生的项目技能,使其在实践中对设计的方法、工艺等方面有更好的认识,提升自我的审美与设计能力。

四、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课程根据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进行深度融合,重新组织教学设计,更新优化教学方法。

(一)课前

教师根据教学安排的章节分布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内容,学生对MOOC视频及教师发布的课程内容自学,快速掌握该章节的基础理论。

(二)课中

视频的学习效果如何,会在课中参与式学习阶段进行巩固和检验,利用翻转课堂实现知识的应用、拓展,使学生参与课程并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1)检验每次课前知识巩固情况,并根据情况对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进行强调。或者以研讨形式促进课堂活跃度,对知识点应用和提高,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小组讨论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参与课堂。(2)平台加入与景观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互动环节,以交流拓展所有的课中研讨过程,要求学生形成ppt汇报、图纸等成果,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

(三)课后

将学生资料搜集、调研报告、方案探索、汇报阶段的成果上传云班课教学平台,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加强学生后续学习的指导,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性地对知识点及视频进行反复巩固。

五、教学考核方式

课程强调课程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互评、自评、教评同步,学生参与到任务评价中,全方位了解课程学习状态,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小组协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进行分组分工、收集课程资料、讨论设计方法、方案绘制、方案修改、方案汇报等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质量由教师点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考核的方式完成,形成个人的小组合作结果成绩。教师在每个教学周安排两次以上阶段性考核评价,考核主题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要考查学生对每个阶段的知识掌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