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会计工作的探讨*

2020-12-20 21:33:08肖倩张元辉四川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肖倩 张元辉(四川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工作的重点也逐渐转移。近几年高校开始重视预算执行进度、预算绩效评价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工作的变化以及新要求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中的重复性工作能够由计算机代为完成,会计人员已经从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但也给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工作需要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运用会计知识和相应的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这是会计人员需要学习的技能。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会计工作的转变

根据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政府会计准则中规定,政府会计由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组成。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决算报告的目标是向决算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后,高校财务会计遵照新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这对会计基础信息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基础数据能够共享,避免了数据口径不一致以及核对等大量的手工劳动的工作。

但同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会计工作应当向管理会计转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三、高校会计工作的现状

自2019年高校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随着ERP大量应用于会计核算中,高校会计工作逐渐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慢慢向管理会计转变。但是由于高校的各个口径使用的系统相对独立,无法完全的信息共享。目前高校会计的主要工作还是在基础核算上。高校会计工作的转型还任重道远

四、高校会计人员配备

传统的高校会计工作主要是完成会计基础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随着高校的发展,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仅仅是完成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日常高校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这就使得高校会计岗位设置必须随着高校会计职能的转变而改变。但目前高校仍有大量会计人员配备在基础的核算岗位上,而日常的核算报销业务占据了会计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无法适应高校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只有顺应高校会计工作职责转变的岗位设置,才能够通过财务数据的整理、分析完成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五、高校会计工作改革方向

第一,高校会计从核算工作向管理会计工作转变。通过硬件的改变,财务系统的更新升级,使得会计人员从基础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关注财务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和财务决策。

第二,促进各个口径上的信息系统的集成,加强全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避免由于信息系统造成的信息重复采集的冗余工作。

第三,高校对于预算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对各类经费的预算需要从预算制度、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进度、预算绩效考评全方位实时掌握情况。因此,加强预算的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一步。

第四,加强会计人员对于海量数据的筛选、甄别以及运用分析的能力,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作出财务决策。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也就要求高校应当对会计人员定期开展数据课程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对于信息归集和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

第五,高校会计工作的转型离不开人才,因此积极引入和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和管理会计人才也尤为重要。

六、高校财务人员能力的转变

第一,会计人员应当具备持续的知识更新能力。除了熟练掌握新会计制度,同样也应适应各项教育、财政政策的变化。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谨慎适用会计政策,准确归口各项财务数据和预算数据。在做牢、做实会计基础数据的前提下,避免财务数据失真,为学校及上级机关的各项决策提供坚实的财务分析依据。第二,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一些财务数据分析,就需要会计人员会使用相关的分析工具软件进行分析,加强数据处理能力,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第三,知识及技能的多元化。了解整个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发现整个流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从而为改善流程和管理提供财务意见,成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