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0-12-20 21:33:08郑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郑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思想观念。由此可见,劳动教育被放在了当代教育极为重要的位置,考试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全部,最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将个人劳动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相联系,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育人理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劳动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显性劳动教育,显性劳动的意思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技能学习,了解到不同劳动的工作流程步骤。我们常说的有金工实习、支教等活动。这些在校内外的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工种、不同单位的工作流程,可以学习到相应的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另一方面是隐性劳动,通过隐性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思想意识、工作态度,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体系和劳动观念,正确认识劳动[1]。

(二)加强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是每一个人的立命之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劳动存在于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受到教育理念的影响,缺乏一定的劳动能力。一旦从校园步入社会,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缺乏劳动经验会限制自己的发展。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当前社会的时代要求。通过劳动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广大大学生完善的职业规划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最终融入社会、实现理想、创造价值。

2.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

在我国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一大批时代劳动模范,正是由于他们的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为我们的中国梦、复兴梦注入了无穷动力。因此,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下,我们要教会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念,用劳动和智慧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教兴国”等理念都需要我们每一个劳动者为之奋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肩负着国家复兴的重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才能够保证为中国梦注入活力,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

从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上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加乐于将教育重心放在学生升学率、就业率、专业建设上,从而疏于日常的劳动教育。另一方面,我国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资源,有的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专职任课教师,因此在实际劳动教育中存在“假大空”的现象。总而言之,在目前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上,不仅仅缺乏基本的劳动教育理念,还缺乏相应的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总体呈现出单一化、表面化的趋势。

(二)部分高职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通过长期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劳动、抗拒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高职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网络平台、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劳动观念出现问题。不劳而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层出不穷,问题本质是个人思想出了问题,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位[2]。

三、高职院校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对于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加强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理念学习和亲身实践等育人体系,从而丰富劳动形式、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理念。譬如,对于低年级的同学而言,学校可以开展“慕课”“线下精品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引进国家级或者其他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自主选择,让学习不受时间限制。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劳动活动,通过线下的劳动实践来巩固以往的劳动观念。可以组织校园清扫、青支队、到养老院照顾老人、企业参观等不同类型的劳动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劳动观念。另一方面,学校的隐性劳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劳动教育的宣传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将校园文化和劳动观念相融合,提高劳动教育实践的吸引力,号召更多的学生重视劳动教育、参与到劳动教育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新时代高职学生要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带领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念、建立健全正确的劳动价值思想,摒弃错误的价值理念,拒绝享乐安逸、拜金主义,勇于担当、不断创新。同时带领学生投入各项劳动中,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