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文化成为全体国民的精神家园

2020-12-20 21:33:08陈薇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陈薇(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上延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唯一没有发生过断裂的优秀文化。在历史的沿革中,虽然,中华文化也曾经经历过永嘉之乱、崖山之战、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但是由于中华文化其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悠久魅力,而感染了一个又一个外来民族并逐渐融汇成中华大家族,因而在民族大发展的推动下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顽强延续下来,并获得不断的丰富壮大。历经风霜洗礼的历史,不仅让我们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信仰历久弥坚,而且还使诸多外国的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广博而高深,兴起了学习汉语言的热潮,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坚定追随者。这其中既有其自身包容中的豁达之后的海纳百川的胸怀,更有其无坚可催的内敛的丰满的精神硬核,尤其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了每名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成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守护。现如今,各种价值观充盈世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正在茁壮成长,为此,就需要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中,把中华文化这个精神家园在国民的内心中培育得更加美好。

一、坚持文化自信,是培育精神家园情怀的信仰滋养

纵观历史发展,静看当今世界,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当充分肯定民族文化的自身价值,要对民族文化所富有的强大生命力保持坚定信心,既要向自身暗示又要底气十足地向他人明示民族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念,在自身中养育自觉并转化为灵魂归属,从而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我们要崇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敬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夯实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的文化根基,使之成为我们潜意识中的价值观,使这种文化信仰成为我们成长中的精神支柱,构成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心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在文化自信中,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使我们的精神家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使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目标趋向一致,形成完美中的永恒,达到幸福中的和谐。

但是,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自信是有理智的自信,而绝非是盲目自大。坚守理性的自信,就是要在底气十足的基础上,在坚守自我基因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以包容、借鉴、吸收的正确态度,来判断分析外来文化,采取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的办法,来丰富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衰、生生不息。用大发展观来鉴定我们的信仰,用信仰滋养和培育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二、秉持中华文化内敛的精神硬核,是构建精神家园的心灵感召

我们之所以自豪地说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其中既有历史的积淀,还有体系的完整,更有精神的丰满,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精神内核,更是我们构建精神家园的心灵感召。从优秀传统文化来看,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仅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修养,培育出具有高尚品格与远大理想的民族性格与传统美德。其所蕴含的会通精神,使中华文化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够以自我博大的胸怀而在包容中得到丰富发展,于是儒释道走上了结合发展之路,于是在坚持农业大国的发展上工商业也获得了长足进步,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发展体。因此,作为中华儿女,要打牢中华优秀文化知识体系的基础,更要感悟精神实质,丰富自我情感,滋润自我心灵,真正深刻体悟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达到自身形神合一,进而展现出神采飞扬的精神风貌,成为一名形神兼备的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承者。为此,心灵有了存放的园地,精神有了现实的寄托,自身在整体素养上就会上层次上台阶,而更好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民族就会有希望,祖国就会有希望。

为此,要在结合现实中对文化内涵的精神做到灵活掌握、灵活使用,让以往的精神积淀和时代紧密融合在一起,有力引领和指引我们走向更大的胜利获取更大的辉煌。

三、用中华文化修养培养自我觉醒,以自省自律品质扎实精神家园的篱笆

《易经》中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就是来自于远古时期祖先智慧的启迪,更是经历历史检验后所给予我们的民族觉醒,从而让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真正认识到,幸福不是上天所恩赐的,也不是其他民族所给予的,而是在自强不息的努力中所拼搏出来的。已知的历史我们不再列举,以往的事实我们不再重叙,立足现实,我们既要鼓足发奋进取的信心,同时更应当在优秀文化的武装中,形成充足的聪明与才智,养成自谦的品行而善于“吾当三日,自省我身”,清醒自我头脑,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准确找出问题所在,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够做到勇于积极改正,从而使自身能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确保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跌跟头少走弯路。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这就是中华文化赋予我们的智慧,也是在快节奏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所需要养成的智慧,而这种养成绝不会是偶尔翻书就能够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此以往的不懈努力,通过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勤学苦读,才能够领会到和养成的,所以,我们既要养成自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的习惯,又要把这种习惯传达给我们的后来人,一代教会一代学,一代做给一代看,从而形成中华美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