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2020-12-20 21:33:08周孟琪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周孟琪(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当前发展阶段,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针对当前发展形势的特殊性,植物保护和农业发展,两者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两者的关系,在植物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植物保护,其本质是借助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避免植物受到其他有害生物的破坏。在生产管理中,其特点是提升生产投资回报几率,实现植物的保护。此外植物保护也是一种农业技术手段,在农事管理活动中,植物保护具备重要的作用。农作物病虫害的类型多,在植物保护中,可以结合相关需求和有害生物的特点,结合现有的发展规律,积极开展相关农事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全面的普及,在植物的后期保护中,要以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基础,实现合理的生态化控制。此外随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的不断落实,为了满足大家对农产品的要求,对农业技术和相关制度等进行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提升产品质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二、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植物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其农业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我国本身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大量采用化学农药,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出现此类现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存在差异。通过合理化的管理之后,对植物进行保护。在整个管控阶段,要加大对植物的保护,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在农业发展中,必须给予重视,确保其科学合理,实现植物保护。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种植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大农药用量,长此以往,导致植物产生了抗药性,甚至污染土壤。如果农作物受到农药的影响,少量的农药无法对农作物起到灭虫的效果,种植人员则会不断加大农药的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经济收益,同时对受众的健康造成影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科学地使用农药,对农作物起到保护的效果[2]。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植物保护的动力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最为重要的是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在实施中,不仅仅关注农业发展,也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促进其整体进步。在自然资源应用中,为了实现整体的可持续进步,采取对应的配套措施。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引入新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形式,不断地提升农业科技含量,逐步减少对化学药剂的应用,整体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植物起到了明显的保护效果。此外在自然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是重点,其本身具备强大的动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可持续模式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要致力于各种管控方式的落实,实现植物保护[3]。

三、促进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植物保护意识

在农业发展中,提升大家的自身保护意识是重点和关键。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加大宣传指导的力度,不断增强全面植物保护意识。在后期工作中,要想落实高效的可持续管理方式,需要持续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在实施中不断地创新,此外灵活采用高新技术形式,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不断进行宣传和指导,逐步扩大受众群体,深化全社会的植物保护意识,提升全面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只有全民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科学使用化学药剂

在农业发展中,新型药剂的应用能起到杀灭害虫的效果,但是由于部分农户存在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制约了植物的整体保护作用。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所在,要想确保生态环境在生产中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要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农业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化学药剂比较多,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如果出现误用或者滥用等现象,势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在农业发展中必须合理控制化学药剂,重视并加快低毒、低残留新型药剂的开发和应用。在使用时要了解其化学特性,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使用,避免药物残留、残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污染,确保生态环境免受破坏,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在具体管理中要注意的是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发展概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提升。为了强化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秉持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在提升效益的基础上确保环境保护。在发展阶段,增强植物保护的力度,提升能源的利用几率,尽量减少对能源的损耗。在具体的战略方案制定的时候,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植物保护。在农业生态化逐步良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宣传力度

在农业发展中需要不断地提升宣传力度,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的综合能力有限,因此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缺少了解,加上本质上对植物保护缺少一定的认知度,导致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5]。在实施中需要让大家认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有效地推动农业发展。依据农业的当前实际发展现状,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植物保护制度。结合植物保护的现状,落实相关政策。

此外相关部门需要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在实施中不断宣传和指导。相关人员在这个阶段,要对新的制度及时掌握,确保各种方式能有效落实,进而提升职务的生存能力,让植物可以实现自我调节。

(五)加大生物防治力度

在植物保护中加大生物的防治力度成为重点,在农业管理的进程中,对于害虫的防治处理引起重视,充分借助化学防治的方式消灭害虫。在化学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针对性地消灭害虫,在实施中会将所存在的物种全面消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在生物防治的时候,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相关部门必须对防治现状引起重视,让农民认识到生物防治的优势所在,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其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有效应用。使用阶段,确保相关技术的融合,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的是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也进行了有效协调。

四、结语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也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当前的植物保护过程中,针对现状需要秉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式。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在农业发展和创新中,必须将植物保护工作做好,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应用,促进其整体可持续发展。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强化植物保护意识、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宣传力度、加大生物防治力度等方式落实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整体进步。

相关链接

植物(Plants)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据估计现存大约有450 000个物种。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被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

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释放氧气后,剩下葡萄糖--含有丰富能量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的组成部分。亚里斯多德将生物区分成植物(通常是不移动的)和动物(时常会移动去获取食物)两种。在林奈系统里,则被分为了植 物界和动物界两界。后来,人们渐渐了解过原本定义的植物界中包含了数个不相关的类群,并将真菌和数种藻类移至新的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