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俊(湖南省西湖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属于核心部分,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项目工期,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安全管理是必要的。针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来讲,若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会对后期项目开展造成影响,出现塌陷、坍塌等危险,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相关人员需要给予工程基础施工安全管理足够重视,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从多个环节入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效果,保证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
(1)基础安全投入不到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施工单位在基础施工中都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以至于对安全管理的投入较少、不到位。各个施工单位与责任主体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工程效益,忽略了工程安全问题[1]。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进行保证,对具体费用开支提出要求,明确安全管理费用是用来进行安全管理的。但是,施工安全意识薄弱、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不够齐全、出现事故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整改等因素导致安全管理效果不佳。(2)对安全隐患不够重视。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会为了缩短工期、节省成本,轻视甚至是忽略安全隐患,对安全整改没有严肃对待,对于检查仅仅是走一个过场,没有彻底检查常出现隐患的现场,没有检查到位。此外,各级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以至于安全隐患从施工开始一直到竣工都没有进行纠正,最后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出现。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与质量。因此,在基础施工安全管理中,应贯彻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坚持先检查、后使用原则,严格把控相关材料、相关设备的质量关口,实现关口前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
在施工前,需要制定科学详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以便于最为合理地进行作业。在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各个工种的工作配备进行协调,实现各工种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管理施工设备,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指引施工人员根据要求实施操作,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此外,针对施工材料配备工作,需要严格根据标准比例进行,实现准确计量和科学配比。针对有试配要求的混凝土等材料,需要先进行试配,保证准确无误后,再进行科学施工。
想要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改善当下施工安全教育现状,贯彻落实分级培训,促使施工人员意识到基础施工的重要性,提升其责任感与紧迫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建对应的准入标准,坚持谁负责谁培训的原则,针对性教育指导施工人员,促使其真正对施工安全风险技能进行了解,对专业的施工安全知识和相关安全法规进行掌握,提升其抵御安全风险能力。此外,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可以对载体进行丰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培训形式,把安全教育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施工人员可以对安全知识有一个更加形象地了解,促使施工人员可以学会自我防护与防护他人,进而有效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在基础施工开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在挖槽施工时,要对施工地面、地下障碍物进行清除,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和没有积水。如果有塌方区域,或者是其他不利于施工的条件,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资质,相关电气设备需要保证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并且,还需要创建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因为施工阶段不同,安全防护需要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各个阶段施工安全措施进行明确。此外,需要贯彻落实动态安全防护,动态化检查施工过程及时进行记录,全程进行跟踪,有效进行处理,进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质量。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强化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建设效果,还可以促进相关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相关单位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当下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指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通过全方位、全面的安全管理模式,保证基础施工效果,保证施工现场人员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