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体女性合体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探寻

2020-12-20 21:33:08衣晓梅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0期

文/衣晓梅(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特体女性也就是不同于正常体型比例的女性,或者总比例失调,或者局部比例失调,针对特体女性进行服装设计和制作,要结合特体女性的体型特征来进行,不仅要使服装可以满足行动便利、合适合体的需求,还要可以利用服装的结构,对特体女性的比例缺陷进行调节,以满足特体女性的审美需求和个性需求。

一、特体女性服装设计

特体女性的服装设计,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为其体型各异,对服装设计者有着较高的专业需求,不但要有设计基础,还要具备实践操作基础,需要对体型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其特殊部位,然后量体裁衣,对特殊部位要进行局部测量,把所得数据作为设计依据,参考与正常体存在的差异,再进行服装设计。特体女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性的特殊体型,比如矮胖型、矮瘦型、高胖型、高瘦型,这类特体女性的服装设计还相对简单,只需要依据美学法则,从整体上做调整就可以了,另一类就是局部特殊体型,比如驼背、耸肩、垂肩、挺胸等,这类设计需要对特殊部位进行设计调整,才能达到合体的目的,需要对背部、肩部、领窝等进行局部调节,才可以对身材起到修饰作用。笔者主要针对这种局部特殊的,女性服装设计结构进行论述,通过对特体合体一片袖的设计实验,来探寻特体女性合体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1]。

二、几种特体的结构设计实验

(一)圆肩体

圆肩体这种特殊体型,是由于肩胛骨不断受到胸小肌的拉扯造成的,整个肩膀后部的形态较厚,从正上方向下俯视,可以看到背部呈现出圆弧状,双肩向前伸,含胸,肩膀看起来较窄,脖子看起来较短,针对于这种体型进行服装设计,笔者是如此进行尝试的:首先找到标准体模台,然后进行立体裁剪描点,这样就可以得到标准体的衣身样片,然后修正为圆肩体模台,通过平面制图对样片进行修正,由于圆肩体的肩膀后部圆厚,后肩线就要略长于前肩线,袖笼弧线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在模台上尝试修改结构图,并对比样片的变化,最终得到制版规律。对于袖笼弧线造型,圆肩体因为双肩向前伸,肩端点需要向前移,这样前袖笼弧就会比标准体显得更加平滑,而后袖窿弧长就会比标准体的弧度更大,立体剪裁出袖样片后,把两个体型的样片进行对比,得到袖笼弧线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其前后凹凸变化的程度,决定吃势量的大小,最终探究出圆肩体的结构设计方法[2]。

(二)溜肩体

溜肩体主要特征是肩斜度偏大,人体肩部与颈部的角度如果≥20度,就可以称为溜肩,溜肩体型因为肩部下垂,容易造成衣身的胸幅线和背幅线向下打绺,在进行服装合体结构设计时,要依据溜肩的程度,来设计样板的肩线,还要保证袖笼尺寸的合理性。同样先得到标准体的样片,然后把模特修正为溜肩体,得到溜肩体样片,对比样片发现,肩斜线靠近肩膀的点要平滑,靠近颈部的点要凸,才更符合模台的曲线,依据这种特征,在模台上尝试修改,最后得到样板结构图。将标准体与溜肩体的袖笼结构进行比对,溜肩体的小肩宽要比标准体长,所谓小肩宽,就是指袖笼顶端与颈侧点的宽度,由于溜肩体要比标准体的肩斜度大,所以小肩宽相对变长,这样绱袖点可以适当向上移动,以取得更好的造型效果,最后再把两种体型的袖片进行对比,根据凹凸变化调整吃势量,再对结构图进行修正,得到合适的一片袖结构版图[3]。

(三)驼背体

驼背体的后肩要比前肩宽,背部凸起,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容易出现后衣片起空、后袖窿有皱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可以依据不同的驼背程度,来进行实验总结,笔者依据前胸宽与后背宽的不同差值,进行了三差值大于3cm和6cm的实验。同样是先得到标准体的样片,然后用海绵填充模拟驼背体,得到不同驼背体的样片,把三种不同体型的样片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后,发现不同体型的服装结构规律,在模台上修改后最终得到结构图。驼背体由于后背曲率较大,背部较厚,样片的后中线就会较长,后背也需要加宽放量,通过不同样片与衣身的结合对比,发现差量大小与样片的变化规律,在标准模台上反复修改,得到结构图,然后再对袖笼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驼背量越大,袖笼弧越明显,前袖笼弧长与后袖窿弧长的差值也越大,与标准体的样板进行对比,最终从实验中得出合体一片袖的结构图,并得到驼背体合体一片袖的研究方法和制作规律。

三、结束语

笔者经过三种常见特体的设计实验,得出了一些特体服装设计的规律,通过标准体与特体结构的实验数据对比,得到三种特殊体型的结构规律,为特体服装设计者提供了特体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指导。